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14450-2016 胎圈用钢丝

GB/T 14450-2016 胎圈用钢丝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767.74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27 10:29:59



相关搜索: 钢丝 14450

内容简介

GB/T 14450-2016 胎圈用钢丝 ICS 77.140.65 H 49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4450—2016 代替GB/T14450—2008
胎圈用钢丝
Bead wire
(ISO16650:2004,NEQ)
2016-08-29发布
2017-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14450—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4450一2008《胎圈用钢丝》。与GB/T14450一2008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标记示例;修改了适用范围;增加了不圆度、裂总延伸率、屈服强度、屈强比、残余扭转术语和定义;修改了表2,对不同规格钢丝设置了破断力及对应的抗拉强度;修改了断裂总延伸率,将最小断裂总延伸率为5%改为钢丝的断裂总延伸率应≥5% 修改了钢丝屈强比,取消了强度之分;一删除了表3中强度区分,扭转以产品规格进行划分,并将最少扭转次数改为扭转次数;一删除了表4中的黄铜部分;一删除了表5中的黄铜、紫铜部分,添加了镀层厚度与镀层重量的换算公式,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参考ISO16650:2004《胎圈用钢丝》编制,与ISO16650:2004的一致性程

-
-
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山东大业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兴伦钢丝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贵州钢绳股份有限公司、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胜通钢帘线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金武、窦勇、李文军、任翠英、王宝玉、王玲君、陆萍、胡建林、王培滨、姚树林、 穆峻青。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4450—2004,GB/T14450—2008。
I GB/T14450—2016
胎圈用钢丝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胎圈用钢丝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及代号、尺寸、外形、重量及充许偏差、订货内容、技术
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轮胎胎圈用回火圆形钢丝(以下简称“钢丝”)。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8.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228.1一2010,ISO6892-1: 2009,MOD)
GB/T239.1金属材料线材第1部分:单向扭转试验方法(GB/T239.1一2012,ISO7800: 2003,MOD)
GB/T2103钢丝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GB/T24242.1制丝用非合金钢盘条第1部分:一般要求(GB/T24242.12009,ISO16120-1:
2001,MOD)
GB/T24242.2 制丝用非合金钢盘条 第2部分:一般用途盘条(GB/T24242.2一2009, ISO16120-2:2001,MOD)
GB/T24242.4 制丝用非合金钢盘条 第4部分:特殊用途盘条(GB/T24242.4一2014, ISO16120-4:2011,MOD)
YB/T135镀铜钢丝镀层重量及其组分试验方法 YB/T081 冶金技术标准的数值修约与检测数值的判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不圆度 out-of-roundness 同一横截面上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的差值
3.2
抗拉强度 tensilestrength 在拉伸试验中,试样所能承受的最大破断力与试样原始截面积之比,用R.表示。
最大破断力
抗拉强度一 一钢丝公称截面积
注:抗拉强度按公称直径计算。
3.3
断裂总延伸率 total elongation at fracture 钢丝断裂时的总延伸(弹性延伸十塑性延伸)与原始标距(L。)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1 GB/T14450—2016
3.4
届服强度 yield strength 在拉伸试验中,试样开始产生塑形变形,而拉力不再增加时的拉伸力与试样原始截面积之比。
3.5
屈强比 yield ratio 届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比值。
3.6
残余扭转 residual torsion 钢丝在规定的长度上绕自身轴向自由旋转圈数。 注:“十”表示为顺时针方向,“一”表示为逆时针方向;“"表示圈数。
4分类及代号
4.1 钢丝按抗拉强度级别分为两类:
a) 普通强度,NT; b)高强度,HT。 注:NT可不标注。
4.2 钢丝镀层成分分为低锡青铜、高锡青铜。
5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5.1 尺寸及允许偏差
钢丝的公称直径及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钢丝公称直径及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允许偏差 ±0.020 ±0.030
不圆度 ≤0.020 ≤0.030
公称直径 d≤1.650 d>1.650
5.2外形 5.2.1 钢丝的不圆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 5.2.2钢丝应缠绕整齐,每盘由一根钢丝组成,线盘中应用明显的标志标出钢丝头的位置和缠绕方向。 5.2.3钢丝每盘中允许有电焊接头存在,但每盘钢丝中的接头应不超过两个,焊接点要对正磨光,焊接点的公称直径及允许偏差和不圆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 5.3重量
钢丝每盘重量为300kg~600kg。
订货内容
6
需方订货时应提供下列信息:
2 GB/T14450—2016
a) 本标准编号; b) 交货重量; c) 产品类型(抗拉强度级别,见4.1); d) 规格; e) 镀层类型(见4.2); f) 钢丝与橡胶粘合力(如有要求,见7.5); g) 其他要求。
技术要求
7
7.1 原料及化学成分
制造钢丝用盘条应按GB/T24242.1的规定,其化学成分应按GB/T24242.2、GB/T24242.4中相应牌号的规定。经供需双方协议,也可规定其他标准和化学成分能满足要求的盘条, 7.2力学性能 7.2.1 破断力及对应的抗拉强度
钢丝的破断力及对应的抗拉强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接头处的破断力应不低于表2相应规格最小
破断力的50%。供方若能保证指标,可不做试验。
表2 钢丝的破断力及对应的抗拉强度
NT
HT
公称直径d
抗拉强度R
抗拉强度Rm
破断力FN
破断力F
mm
MPa > 1 900 1 850 1 850 1 850 1 800 1 790 1 790 1 785 1 780 1 780 1 780 1 770 1 680 1 680 1 630
MPa
2 150 2 100 2 100 2 080 2 050 2 050 2 050 2 030 2 015 2 010
0.890 0.950 0.960 1.000 1.200 1.260 1.300 1.420 1.550 1.600 1.650 1.830 2.000 2.030 2.200 注:表中未规定钢丝公称直径的破断力及对应的抗拉强度数值由供需双方协议。
1 180 1 310 1 340 1 450 2 035 2 230 2 375 2 825 3 360 3580 3 805 4 650 5 275 5 435 6 190
1 340 1 490 1 520 1 630 2 320 2 555 2 720 3 210 3 800 4 040 一 5 270 5 810 5 985 6 915
-
2 005 1 850 1 850 1 820
3 GB/T 14450—2016
7.2.2 断裂总延伸率
钢丝的断裂总延伸率应不小于5%。 7.2.3 屈强比
钢丝的屈强比应不小于85%。 7.2.4 扭转
钢丝扭转次数应符合表3中规定。
表3钢丝扭转次数
扭转次数/(次/360°)
试样标距L/mm
公称直径d/mm
不小于 50 22 20 16
200d
d<1.000 1.000≤d<1.550 1.550≤d<1.830
100d
d≥1.830
7.3 工艺性能 7.3.1 平直性
3000mm长的钢丝应在两条相距600mm平行线内(见图1)保持平整,不得呈"S"形,
uu
1009
图1
7.3.2 残余扭转
6000mm长的钢丝,其残余扭转不大于0.75t。 7.4 金属镀层 7.4.1 表面质量
钢丝表面应镀有连续、均匀的镀层,钢丝表面不应有明显色差、锈蚀、油渍或其他残留物。 7.4.2 镀层成分 7.4.2.1 低锡青铜、高锡青铜镀层的化学成分应符合表4的规定。 7.4.2.2 其他镀层的化学成分由供需双方协议。
4 GB/T14450—2016
表4镀层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镀层类型
Cu 97.0~99.7 80.0~<97.0
Sn 0.3~3.0 >3.0~20.0
低锡青铜高锡青铜
7.4.3 重量及允许偏差
钢丝镀层重量及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镀层重量及允许偏差
镀层重量 g/ kg 0.548±0.320
镀层参考厚度
μm 0.12±0.07
d*
。d为钢丝公称直径,单位为毫米。 b参考厚度(μm)的计算公式=重量(g/kg)×0.219×d。
7.5钢丝与橡胶粘合力 7.5.1当需方提供试验胶料、硫化条件、粘合力指标时,则按需方要求进行粘合力试验。 7.5.2当需方未提供上述条件时,则按附录A方法进行粘合力试验。以公称直径1.00mm钢丝为基准,按附录A方法进行测定,粘合力指标不小于685N;其他规格粘合力指标以直径1.00mm相对应的表面积进行折算。
8试验方法
8.1 钢丝的检验项目及试验方法应符合表6的规定。 8.2 钢丝数值的修约及判定应符合YB/T081的规定
表6钢丝的检验项目、试验方法及取样要求
其他说明
序号 检验项目 取样部位 取样数量
试验方法
用分度值为0.001mm的千分尺测量
任意一点 1个/盘
尺寸
1.拉伸试验标距长度为200mm,其他标距长度试验由双方协商; 2.测试破断力、断裂总延伸率、屈强比时的位移速度为50mm/min; 3.粘合力抽出试验时的位移速度为 200 mm/min
拉伸试验 钢丝盘一端 1个/盘 GB/T 228.1
2
5
上一章:GB/T 2521.2-2016 全工艺冷轧电工钢 第2部分:晶粒取向钢带(片) 下一章:GB/T 2521.1-2016 全工艺冷轧电工钢 第1部分:晶粒无取向钢带(片)

相关文章

YB/T 4943-2021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胎圈钢丝用盘条 T/CRIA 29002-2022 汽车轮胎胎圈压力试验方法 JB/T 7154-2016 土方机械 轮辋锁圈、槽圈用型钢 SJ/T 99-2016 变压器和扼流圈用铁心片及铁心叠厚系列 JB/T 9102.5-2013 往复活塞压缩机 金属平面填料 第5部分:密封圈和刮油圈用拉伸弹簧 GB/T 342-2017 冷拉圆钢丝、方钢丝、六角钢丝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 36915-2019 钢丝及钢丝制品通用试验方法 GB/T 36915-2019 钢丝及钢丝制品 通用试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