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4464-2016 染料 泳移性的测定

GB/T 4464-2016 染料 泳移性的测定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561.71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21 11:59:50



推荐标签: 测定 染料 4464 染料

内容简介

GB/T 4464-2016 染料 泳移性的测定 ICS 71.100.01;87.060.10 G 55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4642016 代替GB/T4464—2006
染料 泳移性的测定
Dyestuffs-Determination of migration
(ISO1o5-Zo6:1998,Textiles—Testsforcolourfastness Part Zo6:Evaluation of dye and pigment migration,MOD)
2016-06-14发布
201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4464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4464一2006《染料泳移性的测定》,与GB/T4464—2006相比,除编辑性修改
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适用范围(见第1章,2006年版的第1章);修改了术语和定义的表述(见第3章,2006年版的第3章);
-
一修改了原理的表述(见第4章,2006年版的第4章);
修改了染样的制备的表述结构和试验方法(见7.2,2006年版的7.2);修改目测法标题为目视评价,并修改了表述(见7.3.12006年版的7.3.1);删除了透射值测定法(见2006年版7.3.3);修改了试验报告内容(见第8章)。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105-Z06:199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Z06部分:染料和颜料泳移的评价》。
本标准与ISO105-Z06:1998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的调整,附录A中列出了本标准与ISO105- Z06:1998的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本标准与ISO105-Z06:1998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的垂直单线(I)进行了标示,附录B给出了相应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
本标准对ISO105-Z06:1998进行了以下编辑性修改:
本标准的7.2.2.1对ISO105-Z06:1998中7.1的表述进行了语言结构的修改;一本标准的7.2.2.2对ISO105-Z06:1998中7.2的表述进行了语言结构的修改;一本标准的7.3.1对ISO105-Z06:1998中8.1的表述进行了语言结构的修改;一本标准的7.3.2对ISO105-Z06:1998中8.2的表述进行了语言结构的修改。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下沙恒升化工有限公司、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染料质量监督检验
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信、王勇、韩晓琴、马君庆、李长余。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4464—1984,GB/T4464-—2006。 GB/T 4464-2016
染料泳移性的测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染料泳移性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分散染料、还原染料、反应染料在轧染干燥过程中泳移性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0一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ISO105-A02:1993,IDT) GB/T2374—2007 染料染色测定的一般条件规定 GB/T2377—2013 还原染料色光和强度的测定 GB/T2387—2013 反应染料 色光和强度的测定 GB/T2394—2013 分散染料色光和强度的测定 GB/T8170—2008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25811—2010 染料试验用标准漂白涤纶布 GB/T25812—2010 染料试验用标准漂白棉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泳移性 migrationproperties 在纤维内部或纤维间由于毛细作用力,染料随水分子移动在纤维间转移的性质叫染料的泳移性。 注:泳移可能发生于纺织品的处理、测试、贮存和使用的过程中。
4原理
织物浸轧轧染液,然后把其中一部分用表面血覆盖后干燥,从而产生不同的干燥模式,因而发生泳移。泳移程度通过对覆盖区域和未覆盖区域的目视评价或反射率测量来评价。
5试剂和材料
试剂和材料以及试验用水应符合GB/T2374一2007中第3章的有关规定:
织物:分散染料试验用标准漂白涤纶布应符合GB/T25811一2010的要求,反应染料和还原染
a)
料试验用标准漂白棉布应符合GB/T25812一2010的要求,试验用织物尺寸为220mmX 110mm或300mmX150mm; 玻璃板:350mmX600mm;
b)
c)表面皿:直径90mm,拱高22mm;
1 GB/T 4464—2016
d) 实验室针板架; e) 铝环:外径为110mm,内径为80mm,厚度为1mm; f) 文具夹。
6仪器和设备
仪器和设备应符合GB/T2374一2007中第4章的有关规定,包括如下内容: a):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b)天平,感量不大于1mg; c) 实验室用轧车; d) 实验室用热熔机(或电热鼓风烘箱); e) 测色仪。
7测定步骤
7.1 试验条件
染色一般条件应符合GB/T2374一2007的有关规定,包括如下内容:
染色深度:分散染料为20g/L,还原染料为25g/L,反应染料为20g/L;轧液率:60%~65%(采用其他轧液率时应在试验报告中标明);烘干:温度100℃,时间7min(或至干)。

7.2染样的制备 7.2.1 轧染液的制备
分散染料按GB/T2394一2013中6.3的规定配制。 还原染料按GB/T2377—2013中6.3的规定配制。 反应染料按GB/T2387一2013中6.2的规定配制。
7.2.2浸轧和干燥 7.2.2.1方法A
将一块试验用织物放人轧染液中均匀浸渍1min,按规定的轧液率浸轧,然后立即把轧后织物水平放置在玻璃板上,并将表面血放在织物上,如图1所示。在室温下放置使织物自然干燥,然后取下表面皿,织物进行固色。 7.2.2.2 2方法B
将一块试验用织物放入轧染液中均匀浸渍1min,按规定的轧液率浸轧,然后立即将试样放在热熔
机(或烘箱)的针板框上拉平和固定。
在试样一端同一位置的正反面各放一块表面皿,再用一对铝环和文具夹将表面皿固定,有关示意图见图2。
按试验规定的烘干温度和时间进行干燥。 干燥后将试样从针板框上取下,移去夹子、铝环和表面皿,织物进行固色。
2 GB/T4464--2016
说明:
表面皿;一玻璃板。
一织物; 2 区域A; 3- 区域B;
0-
图1方法A的泳移试验装置示意图
说明: 1~ 一针;
一表面皿;
5
一针板架; 3- 区域B;
6- - 一区域A;
2
一夹子。
r
织物:
4-
图2方法B的泳移试验装置示意图 GB/T4464—2016
7.2.3 固色和后处理
分散染料按GB/T2394一2013中6.3的规定进行热熔和还原清洗。 还原染料按GB/T2377一2013中6.3的规定进行还原、氧化和皂煮。 反应染料按GB/T2387—2013中6.2的规定进行固色和皂煮。
7.3评价
7.3.1目视评价
用变色用灰色样卡,按GB/T250一2008的规定,对被盖住的织物区域(图1、图2中区域A)的颜色深度与未被盖住的织物区域(图1、图2中区域B)的颜色深度进行对比评定,评价颜色差异。
染料泳移性评级如下: 5级一 一无泳移; 4级 轻微泳移; 3级- 中等泳移; 2级- 严重泳移; 1级- 非常严重泳移。
7.3.2 反射率评价
用测色仪测定未被覆盖区域(图1、图2中区域B)染样的最大吸收波长,该区域为标准区域测定被覆盖区域(图1、图2中区域A)和未被覆盖区域(图1、图2中区域B)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
反射率,使用式(1)转换为色深值(K/S)。
泳移性M以百分数表示,按式(2)计算:
K/S=$ (1-R)2
A
·(1)
2R
M=100|1 (K/S)A
·(2)
(K/S)B-
式中: R (K/S)A一试样上被覆盖部分(A)的色深值; (K/S)B- 试样上未被覆盖部分(B)的色深值。 计算结果按GB/T8170一2008中第3章的规定修约到个数位。
最大吸收波长处试样的表面反射率值;
试验报告
8
试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a) 被测染料的名称; b) 本标准编号、年代号; c) 使用仪器的名称、型号; d) 轧染液组成; e) 试验条件; f) 测试结果; g) 在测试过程中的特殊情况; h) 与本方法的差异; i) 试验日期。 4 GB/T 44642016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与ISO105-Z06:1998相比结构变化情况
本标准与ISO105-Z06:1998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具体章条号对照见表A.1。
表A.1本标准与ISO105-Z06:1998相比结构变化情况本标准章条编号
对应的ISO105-Z06:1998章条编号
一 3 5a) 5b) 5c) 5d) 5e) 5f) 6 6a) 6b) 6c) 6d) 6e) 7.1 7.2 7.2.1 7.2.2 7.2.2.1 7.2.2.2 7.2.3 7.3 7.3.1 7.3.2 8
3.1,3.3,3.4
3.2 5.1 5.4 5.5 5.6 5.7 5.8 一 5.10 5.2 5.3 5.9 5.11 一 - 6 一 7.1 7.2 一 80 8.1 8.2 9
5 GB/T4464—2016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与ISO105-Z06:1998的技术性差异及原因
表B.1给出了本标准与ISO105-Z06:1998的技术性差异及原因。
表B.1本标准与ISO105-Z06:1998的技术性差异及原因
原因
技术性差异
本标准章条编号
删除了染料外的颜料、泳移抑制剂、增稠 本标准适用于分散染料、还原染料、反应染
1
料在轧染干燥过程中泳移性的测定
剂、电解质等适用范围的表述增加了测定方法所需的引用标准,并用 GB/T250—2008代替ISO105-A02:1993 用“泳移性”的定义代替“泳移”的定义,删 定义与标准名称一致,染料、颜料、轧染在
便于标准使用者规范使用本标准
2
1
GB/T6687-—2006中已经定义原理已经表述清楚
除了3.1、3.3、3.4的定义删除了注释及两种试验方法的描述把5.1的注释内容规范化,更改了使用织物类型,明确了不同类型染料使用的织物
4
适应染料行业检验的规范要求
5a)
7.1
增加试验条件内容
有利于了解试验要求
把ISO标准第6章内容更明确、详细的表述
7.2.1
有利于试验方法的规范操作
轧液率测定在轧染操作中已经是常识,没有必要再作为要求列人标准规范试验操作,以得到更为精确的结果
7.2.2.1 7.2.3
删除了7.1中有关轧液率测定的内容
把ISO标准第8章的注释内容规范化
6
上一章:JB/T 7980-2010 半径样板 下一章:HG/T 4756-2014 内墙耐污渍乳胶涂料

相关文章

GB/T 33075-2016 反应染料 直接性的测定 GB/T 33050-2016 反应染料 反应性的测定 GB/T 21881-2015 酸性染料 匀染性的测定 GB/T 21880-2015 酸性染料 移染性的测定 GB/T 33077-2016 纤维数码喷墨染料 过滤性的测定 GB/T 33076-2016 纤维数码喷墨染料 水饱和溶解性的测定 GB/T 10663-2014 分散染料 移染性的测定 高温染色法 GB/T 10663-2014 分散染料移染性的测定高温染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