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13008-2010 混流泵、轴流泵 技术条件

GB/T 13008-2010 混流泵、轴流泵 技术条件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99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04 15:44:52



相关搜索: 技术 条件 轴流泵 混流泵 13008

内容简介

GB/T 13008-2010 混流泵、轴流泵 技术条件 ICS 23.080 J 71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3008—2010 代替GB/T13008—1991
混流泵、轴流泵 技术条件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ixed and axial flow pumps
图书专用章
2011-02-01实施
2010-09-2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EO r 数码防伪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13008--2010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1
订货条件技术要求
S
5 5. 1 总则 5.2 性能 5.3 设计 5. 4 主要零件材料 5.5 制造 6工厂检验和试验 6. 1 总则 6.2 材料试验 6.3 泵的试验和检查
1o 10
1.0
10
性能试验规则· 7.1 总则 7.2 型式试验 7.3合同试验· 7.4 模型或现场试验 8保证期
7
11
1
1J 11 1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附录A(资料性附录) 混流泵、轴流泵数据表
9
, GB/T 13008--2010
前言
本标准是对GB/T13008—1991《混流泵、轴流泵技术条件》的修订。 本标准与GB/T13008—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本标准按GB/T1.1一2000标准规定的格式编辑;一增加了目次、前言;
修改了标准的范围(见第1章);一更新了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并按GB/T1.1一2000标准规定增加了引导语(见第2章);完善了术语“半调节”和“全调节”的定义(见第3章);
增加了订货条件(见第4章);一增加了确定原动机的额定性能时应考虑的几个因素(见5.3.1.1); -明确了叶轮部件做静平衡,并增加了可调式叶轮的静平衡试验的叶片角度的规定(见5.3.3);增加了对受压力部件连接螺栓的要求(见5.3.4.3);增加了采用轴向密封型式时密封环间的间隙值的规定(见5.3.7.1);修改了开式和半开式叶轮外圆与叶轮外壳的间隙值的规定(见5.3.7.2); -增加了轴承计算、轴承润滑方式、轴承温度控制等方面的要求(见5.3.9.1); -增加了对卧式和斜式导叶泵的导轴承的要求(见5.3.9.4.2); -增加了计算作用在法兰(进口和出口)上的外力和外力矩的要求(见5.3.12);增加了轴防护措施的要求(见5.3.14);修改了对主要零件材料的要求(见5.4);完善了泵的振动测量的要求(见6.3.3.4);增加了检查和最终检查的要求(见6.3.4,6.3.5);修改了5.2.1~5.2.4,5.3.2~5.3.11,5.3.13,5.5,6.1,6.2,6.3.1~6.3.3,第7章等条款中的部分内容。
-
-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代替GB/T130081991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凯士比泵有限公司、上海东方泵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
限公司、上海连成(集团)有限公司、武汉水泵厂有限公司、茬原博泵泵业有限公司、浙江水泵总厂有限公司、杭州碱泵有限公司、沈阳水泵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潘再兵、刘卫伟、肖功槐、禹泽龙、魏华堂、张学森、余伟平、单俊、周文朝、 赵纪昌、黄根、韩忠宝、于百芳、赵宝奎、陈玉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3008—1991。
I GB/T130082010
混流泵、轴流泵 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混流泵、轴流泵(以下简称泵)的订货条件、技术要求、工厂检验和试验要求及性能试
验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输送清水或物理化学性质类似于清水的液体的泵及输送海水的泵。输送液体的温度不高于50℃
当多个文件之间含有相抵触的技术要求时,应按以下顺序决定各文件的适用性: a)订货单; b) 数据表(参见附录A); c)本标准; d)订货单提到的其他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标准分享网免费标准站 ibzfxw.com
GB/T 699 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 700 碳素结构钢 GB/T 1184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 差值 GB/T1220 不锈钢棒 GB/T 2100 一般用途耐蚀钢铸件(GB/T2100—2002,eqvISO11972:1998) GB/T 3216 回转动力泵水力性能验收试验1级和2级(GB/T3216一2005,ISO9906:1999,
MOD)
GB/T4237 不锈钢热轧钢板和钢带 GB/T 7021 离心泵名词术语 GB/T 9112 钢制管法兰类型与参数 GB/T9239.1 机械振动恒态(刚性)转子平衡品质要求 第1部分:规范与平衡允差的检验
(GB/T9239.1—2006,ISO1940-1:2003,IDT)
GB/T 9439 灰铸铁件 GB/T 11352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 GB/T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JB/T4297 泵产品涂漆技术条件 JB/T6397 大型碳素结构钢锻件技术条件 JB/T 8097 泵的振动测量与评价方法 JB/T 8098 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T7021规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1 GB/T13008—2010
3. 1
混流泵mixedflowpump 叶轮中的液体沿着与主轴同心的锥面内排出的泵。
3.2
轴流泵axialflowpump 叶轮中的液体沿着与主轴同心的圆筒内排出的泵。
3.3
半调节semi-adjustmentofblades 泵停止运转后,将叶片取下重新安装成需要的安装角度,达到改变工况目的的调节方法。
3. 4
全调节completeadjustn nentofblades 泵在运转中或停止运转后。通过液压或机械机构调整叶片的安装角度,达到改变工况目的的调节方
法。其中,泵在停止运转后通过机械机构调整叶片的安装角度的调节方法称为静叶调节。泵在运转中通过液压或机械机构调整叶片的安装角度的调节方法称为动叶调节。 订货条件 4.1采购商与制造商/供货商在订货时应明确下列信息:
泵运行工祝参数(流量、扬程、转速、效率和汽蚀余量等), b) 泵输送介质性质(温度、密度、腐蚀性、悬浮物种类及其含量等); c) 泵布置及安装条件: d)泵运行环境条件。 如采购商对品有不同于本标准的要求时,应在订货单或数据表(参见附录A)中予以规定。
a)
4.2 4.3采购商可根据需要订购下列成套供应范围的全部或部分,并在订货单中写明:
a)泵; b) 原动机; S c) 传动装置; d) 联轴器及防折 e) 出水拍门或出口阀门: f) 底座和地脚螺栓 g) 润滑冷却水或润滑油装置 h) 仪器、仪表; i) 备品备件和专用工具; j 其他辅助设备或附件; k) 订货之后应提供的文件和/或服务

5技术要求 5.1总则
泵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5.2性能 5.2.1泵的性能参数应符合订货单或相应标准的规定。水力性能验收试验应符合6.3.3.2的规定。 5.2.2制造商/供货商应确定泵的允许工作范围,并绘出性能曲线(扬程、效率、轴功率、汽蚀余量与流量的关系曲线)。
对可调式叶轮的泵应给出叶片各安装角度的性能曲线(扬程、效率、轴功率与流量的关系曲线)。
2 GB/T13008—2010
对立式泵应给出泵叶轮中心线的最低淹没深度和提供进水流道的尺寸。 5.2.3泵在允许工作范围内运转时,其振动烈度应符合JB/T8097的规定。泵试验的振动测量与评价
应符合6.3.3.4的规定 5.2.4泵在允许工作范围内运转时,其噪声应符合JB/T8098的规定。泵试验的噪声测量与评价应符
合6.3.3.3的规定。 5.3设计 5.3.1原动机 5.3.1.1确定原动机的额定性能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a) 泵的用途和工作方式; b) 泵特性曲线上工作点的位置; c) 泵输送介质的密度; d) 传动装置的功率损失和滑差损失; e) 泵现场的大气条件。
5.3.1.2 原动机的额定输出功率宜按图1选取。
wwnm
140
130
120
1000.2
0. 5
10
100
50 额定条件下泵轴功率/kW
500
图1以额定条件下泵轴功率百分比表示的原动机额定输出功率
5.3.2临界转速
卧式泵的第一临界转速至少应高出最大允许连续运行转速10%;立式泵的第一临界转速至少应高出最大允许连续运行转速40%。 5.3.3平衡
叶轮部件应做静平衡。平衡试验应符合6.3.2的规定。 可调式叶轮部件的静平衡应在额定工况所在的叶片角度下进行。
5.3.4承受压力的零件 5.3.4.1受内压的壳体,设计时应作强度计算和设置加强筋以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刚性,使之能承受泵
允许工作范围内的最大工作压力和规定的水压试验压力,并能限制变形。水压试验应符合6.3.1.1的规定。 5.3.4.2泵的连接法兰应能承受允许的最大工作压力,泵的进出口法兰尺寸应符合GB/T9112的
规定。 5.3.4.3承受压力的零件的连接紧固件性能等级应适合于泵允许的最大工作压力和常规的紧方式。
制造商应规定螺栓连接扭矩。 5.3.5叶轮 5.3.5.1叶轮采用闭式、半开式或开式等型式,其叶片可以设计成固定式、半调节或全调节式。
3 GB/T13008—2010
5.3.5.2叶轮应可靠地固定在轴上,防止产生轴向和周向移动。 5.3.5.3全调节叶轮内腔应能承受规定的油压试验压力,油压试验应符合6.3.1.2的规定。 5.3.6进水流道
立式泵的进水流道为泵整体设计的一部分,应合理确定进水流道的尺寸。 5.3.7运转间隙 5.3.7.1对于采用闭式叶轮的泵,密封环应可靠地固定在泵体或叶轮上。当采用径向密封型式时,密封环间或密封环与叶轮之间直径方向最大间隙按表1的规定;当采用轴向密封型式时,密封环间的间隙值为0.25mm~1mm
单位为毫米 >140~180 0. 40 >340~400
表密封环间隙
110~140
>75~110 0.30 >220~280
≤75 9025 180220
密封环直径间隙密封环直径
1
0.35 >280~340
0.60
0.55
0.50
间隙
045
5.3.7.2开式和半开式轮外圆与吐轮外壳的间隙应均匀,单侧间隙值为叶轮出口直径或叶轮外圆球直径的1/1000。 5.3.8轴和轴套 5.3.8.1轴应进行强度计算,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在计算确定轴的挠度时,不应考虑软填料的支承作用。
5.3.8.2 轴上的螺纹旋向在轴旋转时,应使螺母处于拧紧状态。实心轴应保留中心孔 5.3.8.3 与导轴承配合处的轴颈应有耐磨层或轴套。 5.3.8.4 轴与轴封件之间应设置轴套 5.3.8.5 轴套应耐磨,并可靠地固定在轴上对轴封处的轴套,应防止其与轴之间的液体渗漏。
填料密封处的轴套端部应伸到填料压盖之外。
5.3.8.6 5.3.9轴承
5.3.9.1总则 S
应计算泵在允许工作范围内工作时轴承的额定寿命并规定轴承的润滑方式。需要时,制造商/供货商应提供轴承的最高温度限值及报警温度和停机温度。为使轴承温度保持在规定的极限温度内,制造商应采取必要的冷却措施 5.3.9.2推力轴承
泵的轴向力(包括转子重量)可由泵推力轴承或泵传动机构承受;立武泵轴向力也可由原动机或传动装置承受。
泵推力轴承或泵传动机构通常采用滚动轴承或巴氏合金滑动轴承,并来用稀油润滑,轴承体与外部相通的缝隙应能防止污物浸大和润滑油漏失。轴承体上部应设置放气塞,下部应设
置放油管堵。 5.3.9.3径向轴承
蜗壳混流泵径向轴承一般采用滚动轴承,并采用油脂或稀油润滑。 5.3.9.4导轴承 5.3.9.4.1立式导叶泵的导轴承可采用橡胶或增强树脂塑料水润滑滑动轴承,制造商也可根据自已的技术和经验选用其他轴承(如高分子材料轴承和陶瓷轴承等)。陶瓷轴承为输送液体自润滑,其他导轴承应采用清洁水润滑。 5.3.9.4.2卧式和斜式导叶泵的导轴承通常采用油脂润滑的巴氏合金滑动轴承。应设置向轴承重新加油脂的装置以及废油脂溢出的装置。 5.3.10轴封 5.3.10.1泵的轴封一般采用软填料密封。 4 GB/T130082010
5.3.10.2立式导叶泵填料函上应设置导轴承润滑水的进水孔。 5.3.10.3采用填料密封时,填料函外应有足够的空间,以便更换填料。 5.3.11联轴器 5.3.11.1由泵推力轴承或泵传动机构承受轴向推力的泵采用弹性联轴器与原动机或传动装置连接;由原动机或传动装置承受轴向推力的泵则采用刚性联轴器与原动机或传动装置连接。 5.3.11.2联轴器应能传递原动机的最大扭矩,其许用的转速应与原动机或传动装置的转速相适应。 5.3.12作用在法兰(进口和出口)上的外力和外力矩
制造商/供货商应计算并提供泵允许承受的由管路传递给泵的力和力矩;采购商也应计算出管路系统作用在泵上的力和力矩,并保证使负荷低于充许值。 5.3.13底座 5.3.13.1底座应设计成能承受5.3.12给出的允许作用在泵进出口法兰上的外力和外力矩,且不致使泵和原动机的两半联轴器同轴度超过规定值。 5.3.13.2需要灌浆的底座的设计应能保证有良好的灌浆(例如应防止空气被截留)。如果必须有灌浆孔,底座上应有足够数量的、直径不小于100mm或面积与此相当的灌浆孔。 5.3.13.3卧式泵和原动机采用公共底座时,如原动机不由泵制造商/供货商安装,底座应经机械加工,但不加工与原动机连接的螺栓孔。 5.3.13.4底座通常采用铸铁件或焊接钢结构件。需灌浆的底座,在安装现场应除去防锈油漆。 5.3.14轴防护措施
立式导叶泵输送含有泥沙等固体磨料的液体或输送海水时,应采取设置轴护套管或其他保护措施。 5.4主要零件材料 5.4.1通常泵主要零件材料列在订货单或数据表(参见附录A)中。如果材料是由采购商选定的但泵制造商认为另外的材料更为合适,制造商应在投标书或数据表(参见附录A)中把这些材料作为替代材料提出。 5.4.2泵主要零件的材料通常按表2的规定。 5.4.3材料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热处理和焊接过程等应符合有关标准。 5.5制造 5.5.1铸件 5.5.1.1铸件不应有影响力学性能的铸造缺陷。 5.5.1.2铸件表面可用喷砂、喷丸或其他方法清理干净,分型面的飞边或浇、冒口的残余均应切除,使铸件表面齐平。 5.5.1.3当铸造缺陷允许用焊接或其他工艺方法进行修补时,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禁止用塞堵、 锤击、涂漆或浸渍等办法来修补承压铸件的渗漏处和缺陷。
表2泵主要零件材料
应用
泵类别
零件名称泵体泵盖密封环叶轮轴轴套
材料类别
标准代号
灰铸铁
清水
GB/T 9439
蜗壳泵
清水,小轴径(钢棒) 清水,大轴径(锻件)
GB/T 699 JB/T 6397 GB/T 1220
碳素结构钢
清水
不锈钢
5
上一章:GB/T 17390-2010 潜油电泵拆卸报告的编写 下一章:GB/T 25140-2010 无轴封回转动力泵技术条件(II类)

相关文章

JB/T 11892-2014 轮式拖拉机液压转向用恒流泵技术条件 GB/T 13006-2013 离心泵、混流泵和轴流泵 汽蚀余量 GB/T 13469-2021 离心泵、混流泵与轴流泵系统经济运行 GB/T 18149-2017 离心泵、混流泵和轴流泵水力性能试验规范精密级 GB/T 18149-2017 离心泵、混流泵和轴流泵 水力性能试验规范 精密级 GB/T 9481-2021 中小型轴流泵 一种新型液压驱动轴流泵系统 CJ/T 518-2017 潜水轴流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