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43093-2023 镍锰酸锂电化学性能测试 首次放电比容量及首次充放电效率测试方法

GB/T 43093-2023 镍锰酸锂电化学性能测试 首次放电比容量及首次充放电效率测试方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3.15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08 14:17:34



相关搜索: 电化学 方法 容量 测试 性能 效率 效率 性能 43093

内容简介

GB/T 43093-2023 镍锰酸锂电化学性能测试 首次放电比容量及首次充放电效率测试方法 ICS 77.160 CCS H 2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3093—2023
镍锰酸锂电化学性能测试
首次放电比容量及首次充放电效率
测试方法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test of lithium nickel manganese oxide- Test method for the initial discharge specfic capacity and initial efficiency
2024-04-01实施
2023-09-07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43093—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厂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长远锂科新能源有限公司、蜂巢能源科技(无
锡)有限公司、天津国安盟固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格林美(无锡)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巴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广东佳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宜昌邦普时代新能源有限公司、北京泰丰先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国轩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池州西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取情、戴海桃、明帮来、梁裕、廖达前、林锦绣、董国宇、张树涛、凌仕刚、 靳佳、阎硕、郑佳玲、陈玉君、魏琼、夏占国、吴珊珊、邵蓉蓉、岳云飞、裴雪莲、冯焕村、周茜、阮丁山、 马惠丽、杨焕芳、饶媛媛、汪志全、杨凡、魏丽英、赵志安
I GB/T43093—2023
镍锰酸锂电化学性能测试
首次放电比容量及首次充放电效率
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镍锰酸锂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及首次充放电效率测试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镍锰酸锂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及首次充放电效率的测试,测试方
法包括扣式半电池法和扣式全电池法。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试剂和材料
4.14 镍锰酸锂:尖晶石型。 4.2人造石墨负极材料。 4.3锂离子电池电解液:耐高电压型,水分不大于0.002%,游离酸(HF)不大于0.005%,电导率(25℃)不小于7.0mS/cm。 4.4乙醇:工业级。 4.5 5粘结剂:聚偏二氟乙烯(PVDF),电池级,重均分子量不小于5×10”,水分不大于0.10%;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电池级,黏度500mPa·s~1200mPa·S;丁苯橡胶(SBR)乳液。 4.6 N-甲基吡咯烷酮(NMP):电池级,纯度不小于99.9%,水分不大于0.02%。 4.7 导电剂:乙炔黑或导电炭黑,中位径(Dso)为1.0um~3.0μm。 4.8 去离子水:电导率不大于10μS/cm。 4.9 铝箔:电池级,厚度为10um~20um。 4.10 )铜箔:电池级,厚度为10μm~30μm。 4.11金属锂片:直径为15.6mm~18.0mm,厚度为0.4mm~0.6mm。 4.12锂离子电池隔膜:聚烯烃多孔膜,孔隙率30%~65%,透气率200s/100mL~800s/100mL,平均孔径不大于1.0um,直径为16mm~22mm,厚度为9um~32um;玻璃纤维隔膜,孔隙率不小于 90%,吸液率不小于500%,直径为16mm~22mm,厚度为0.1mm~0.2mm。 4.13电池标准结构件:型号CR2016、CR2025、CR2032或CR2430,包含正极壳、负极壳、泡沫镍片(或弹簧支撑片和垫片)。 4.14无尘纸。
1 GB/T43093—2023
5 仪器和设备
5.1烘箱。 5.2 2真空烘箱。 5.3 3干燥器:内盛适当的干燥剂(如变色硅胶、五氧化二磷等)。 5.4电子天平:显示分度值至0.0001g。 5.5 电子天平:显示分度值至0.00001g。 5.6 分散搅拌机。 5.7 7平板涂覆机。 5.8 对辊机:扣式锂离子电池专用。 5.9 冲片机。 5.10 移液枪。 5.11 惰性气氛(氩气)手套箱:水分含量、氧含量均不大于0.0001%。 5.12 扣式电池封装机, 5.13 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测试仪:电流电压满量程精度为0.1%。 5.14 恒温箱:温度25℃士1℃,相对湿度小于40%。 5.15 前处理干燥房:温度25℃土2℃,相对湿度小于5%。 5.16 台式数显测厚仪:分辨率1um。 5.17 万分尺。 5.18 镊子。 5.19 绝缘镊子。
6 试验步骤
6.1 扣式半电池法 6.1.1 预处理 6.1.1.1镍锰酸锂(4.1)、聚偏二氟乙烯(PVDF)(4.5)、导电剂(4.7):放入烘箱(5.1)内,在85℃~120℃条件下烘烤4h~20h,冷却至室温后置入干燥器(5.3)中。 6.1.1.2锂离子电池隔膜(4.12):放人烘箱(5.1)内,在50℃~70℃条件下烘烤4h,取出后转移至情性气氛(氟气)手套箱(5.11) 6.1.1.3电池标准结构件(4.13):用乙醇(4.4)对电池标准结构件进行超声清洗1次~3次,每次 30min,操作完毕后,取出电池标准结构件放置于烘箱(5.1)内,在85℃条件下烘烤12h以上,随后转移至情性气氛(氩气)手套箱(5.11)。 6.1.2正极片制备 6.1.2.1试验条件
操作应在前处理干燥房(5.15)中进行,所用仪器、设备应清洁干净。 6.1.2.2 称量
称取6.1.1.1中预处理后的镍锰酸锂、聚偏二氟乙烯(PVDF)、导电剂,总量为4.0g~25.0g,三者质量分数分别为(90%~96%)、(2%~5%)、(2%~5%),用电子天平(5.4)称量;N-甲基吡咯烷酮(NMP) 2 ICS 77.160 CCS H 2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3093—2023
镍锰酸锂电化学性能测试
首次放电比容量及首次充放电效率
测试方法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test of lithium nickel manganese oxide- Test method for the initial discharge specfic capacity and initial efficiency
2024-04-01实施
2023-09-07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43093—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厂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长远锂科新能源有限公司、蜂巢能源科技(无
锡)有限公司、天津国安盟固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格林美(无锡)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巴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广东佳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宜昌邦普时代新能源有限公司、北京泰丰先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国轩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池州西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取情、戴海桃、明帮来、梁裕、廖达前、林锦绣、董国宇、张树涛、凌仕刚、 靳佳、阎硕、郑佳玲、陈玉君、魏琼、夏占国、吴珊珊、邵蓉蓉、岳云飞、裴雪莲、冯焕村、周茜、阮丁山、 马惠丽、杨焕芳、饶媛媛、汪志全、杨凡、魏丽英、赵志安
I GB/T43093—2023
镍锰酸锂电化学性能测试
首次放电比容量及首次充放电效率
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镍锰酸锂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及首次充放电效率测试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镍锰酸锂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及首次充放电效率的测试,测试方
法包括扣式半电池法和扣式全电池法。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试剂和材料
4.14 镍锰酸锂:尖晶石型。 4.2人造石墨负极材料。 4.3锂离子电池电解液:耐高电压型,水分不大于0.002%,游离酸(HF)不大于0.005%,电导率(25℃)不小于7.0mS/cm。 4.4乙醇:工业级。 4.5 5粘结剂:聚偏二氟乙烯(PVDF),电池级,重均分子量不小于5×10”,水分不大于0.10%;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电池级,黏度500mPa·s~1200mPa·S;丁苯橡胶(SBR)乳液。 4.6 N-甲基吡咯烷酮(NMP):电池级,纯度不小于99.9%,水分不大于0.02%。 4.7 导电剂:乙炔黑或导电炭黑,中位径(Dso)为1.0um~3.0μm。 4.8 去离子水:电导率不大于10μS/cm。 4.9 铝箔:电池级,厚度为10um~20um。 4.10 )铜箔:电池级,厚度为10μm~30μm。 4.11金属锂片:直径为15.6mm~18.0mm,厚度为0.4mm~0.6mm。 4.12锂离子电池隔膜:聚烯烃多孔膜,孔隙率30%~65%,透气率200s/100mL~800s/100mL,平均孔径不大于1.0um,直径为16mm~22mm,厚度为9um~32um;玻璃纤维隔膜,孔隙率不小于 90%,吸液率不小于500%,直径为16mm~22mm,厚度为0.1mm~0.2mm。 4.13电池标准结构件:型号CR2016、CR2025、CR2032或CR2430,包含正极壳、负极壳、泡沫镍片(或弹簧支撑片和垫片)。 4.14无尘纸。
1 GB/T43093—2023
5 仪器和设备
5.1烘箱。 5.2 2真空烘箱。 5.3 3干燥器:内盛适当的干燥剂(如变色硅胶、五氧化二磷等)。 5.4电子天平:显示分度值至0.0001g。 5.5 电子天平:显示分度值至0.00001g。 5.6 分散搅拌机。 5.7 7平板涂覆机。 5.8 对辊机:扣式锂离子电池专用。 5.9 冲片机。 5.10 移液枪。 5.11 惰性气氛(氩气)手套箱:水分含量、氧含量均不大于0.0001%。 5.12 扣式电池封装机, 5.13 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测试仪:电流电压满量程精度为0.1%。 5.14 恒温箱:温度25℃士1℃,相对湿度小于40%。 5.15 前处理干燥房:温度25℃土2℃,相对湿度小于5%。 5.16 台式数显测厚仪:分辨率1um。 5.17 万分尺。 5.18 镊子。 5.19 绝缘镊子。
6 试验步骤
6.1 扣式半电池法 6.1.1 预处理 6.1.1.1镍锰酸锂(4.1)、聚偏二氟乙烯(PVDF)(4.5)、导电剂(4.7):放入烘箱(5.1)内,在85℃~120℃条件下烘烤4h~20h,冷却至室温后置入干燥器(5.3)中。 6.1.1.2锂离子电池隔膜(4.12):放人烘箱(5.1)内,在50℃~70℃条件下烘烤4h,取出后转移至情性气氛(氟气)手套箱(5.11) 6.1.1.3电池标准结构件(4.13):用乙醇(4.4)对电池标准结构件进行超声清洗1次~3次,每次 30min,操作完毕后,取出电池标准结构件放置于烘箱(5.1)内,在85℃条件下烘烤12h以上,随后转移至情性气氛(氩气)手套箱(5.11)。 6.1.2正极片制备 6.1.2.1试验条件
操作应在前处理干燥房(5.15)中进行,所用仪器、设备应清洁干净。 6.1.2.2 称量
称取6.1.1.1中预处理后的镍锰酸锂、聚偏二氟乙烯(PVDF)、导电剂,总量为4.0g~25.0g,三者质量分数分别为(90%~96%)、(2%~5%)、(2%~5%),用电子天平(5.4)称量;N-甲基吡咯烷酮(NMP) 2
上一章:GB/T 6150.18-2023 钨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8部分:钡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下一章:GB/T 34506-2023 高强高韧型Al-Zn-Mg-Cu系铝合金挤压材

相关文章

GB/T 43093-2023 镍锰酸锂电化学性能测试 首次放电比容量及首次充放电效率测试方法 正式版 GB/T 39864-2021 锰酸锂电化学性能测试 首次放电比容量及首次充放电效率测试方法 GB/T 39864-2021 锰酸锂电化学性能测试首次放电比容量及首次充放电效率测试方法 GB/T 37201-2018 镍钴锰酸锂电化学性能测试 首次放电比容量及首次充放电效率测试方法 GB/T 37201-2018 镍钴锰酸锂电化学性能测试首次放电比容量及首次充放电效率测试方法 GB/T 42161-2022 磷酸铁锂电化学性能测试 首次放电比容量及首次充放电效率测试方法 GB∕T 42161-2022 清晰版 磷酸铁锂电化学性能测试 首次放电比容量及首次充放电效率测试方法 GB/T 39861-2021 锰酸锂电化学性能测试放电平台容量比率及循环寿命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