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11/T 2107-2023 供热系统智能化数据采集及通信规范

DB11/T 2107-2023 供热系统智能化数据采集及通信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478.79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01-04 16:38:57



相关搜索: 系统 通信 规范 11 db 系统 数据采集 2107

内容简介

DB11/T 2107-2023 供热系统智能化数据采集及通信规范 ICS 27.010 CCS F 10
DB1
北銀京銀市銀地 方 标准
DB11/T2107—2023
供热系统智能化数据采集及通信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data acqui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heating system
intelligence
2023-10-01实施
2023-06-25发布
发布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DB11/T2107—2023
目 次
II


供热系统智能化数据采集及通信规范.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规定. 5数据要求.. 6数据采集.. 7数据通信.. 8数据安全. 附录A (规范性) 热源智能化基础数据、运行数据、报警数据采集.. 附 录 B (规范性) 热网智能化基础数据、运行数据、报警数据采集. 附 录 C (规范性) 热力站智能化基础数据、运行数据、报警数据采集. 附 录 D (规范性) 热用户智能化基础数据、运行数据、报警数据采集,参 考 文 献
2
L
6 9 11
23 26 33 40 DB11/T 2107—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起
草。
本文件由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热力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热力智
能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华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市供热协会、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北燃绿谷供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优奈特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中国电信天翼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石英、高慧、白舰、李淼、曹健、常增军、李仲博、孙宁、孙鹏、林莉、姬忠良、丁琦、张迪、张焕武、王斌、梁静、宋盛华、陈鸣镝、孙锦峰、陈旭、李虎、陈立、张语嫣、朱开城、李峰。
II DB11/T2107—2023
供热系统智能化数据采集及通信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供热系统智能化建设中热源、热网、热力站和热用户的基本规定、数据要求、数据采集、数据通信和数据安全。
本文件适用于供热系统智能化建设中的数据采集及通信传输。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239 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50549电厂标识系统编码标准 GB50736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CJJ/T55供热术语标准 DB11/T2106.1供热系统智能化改造技术规程第1部分:热源、热网和热力站 DB11/T2106.2供热系统智能化改造技术规程第2部分:热用户
3术语和定义
CJJ/T55、DB11/T2106.1和DB11/T2106.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基础数据basedata 供热系统中相对固定不变的物理属性、管理性质、地理信息等信息数据。
3. 2
运行数据 operationaldata 供热系统运行过程中动态变化的测量数据、计算数据等信息数据。
3. 3
报警数据alarmdata 供热系统运行过程中超过设定阈值及状态异常而产生及发送的数据
3. 4
标准数据类型 standard data type 一个值的集合以及定义在这个值集上的一组操作的统一规范。
3.5
感知层perceptionlayer 位于供热智能化系统结构的底层,由具有感知、通信、识别(或执行)能力的基本感应器件与感知
网络组成,用于数据采集和物体标识的系统。
注:基本感应器件包括但不限于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经纬度坐标数据采集器(GPS 北斗、GGNS、伽利略等)、各类传感器、M2M终端、传感器网关等,感知网络包括RFID网络、传感器网络等。
1 DB11/T 21072023 3. 6
网络层networklayer 位于供热智能化系统结构的中层,是连接感知层和平台层(智能监控平台)的传输通道。
4基本规定
4.1 数据传输方式及结构 4.1.1 数据采集及传输宜从不同维度选择如下方式:
a)从网络链路与传输介质维度划分为有线与无线,当数据传输的稳定性要求高时,宜选择有线通
信方式; b)从数据安全维度划分为专用网络与公用网络,当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要求高时,宜选择专用网络
通信方式; c) 从数据响应维度划分为宽带与窄带,当传输的数据量更大、数据传输要求更迅速时,宜选择宽
带通信方式; d) 当设备参与供热系统控制及调节时,宜采用有线、专用网络、宽带通信方式; e) 当设备仅做用户展示时,可采用无线、公用网络、窄带通信方式。
4.1.2 数据传输结构主要有集中式和分布式,见图1。
空摄数据
平台层
智能监控平台
T
4
有线、无线宽带、窄带
网络层
专网、专线、公网
1 -
1
文+ 真
7 +

-
感知层
热源
热网
热力站
热用户
图例
→集中式
→分布式
图1数据传输结构
4.2数据采集应用场景 4.2.1数据采集场景应包括:热源智能化、热网智能化、热力站智能化和热用户智能化。 4.2.2热源智能化的采集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4.2.3热网智能化的采集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并设置测漏系统,对热网关键节点进行远程监测、管线测漏、井室智能监测和井盖防盗等安全监测。 4.2.4热力站智能化应的采集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 2
上一章:DB11/T 2120-2023 古建筑安全防范技术规范 下一章:DB11/T 2108-2023 居民用户室内供暖系统改造规范

相关文章

DB11/T 2106.2-2023 供热系统智能化改造技术规程 第2部分:热用户 DB11/T 2106.1-2023 供热系统智能化改造技术规程 第1部分:热源、热网和热力站 DB11/T 948.4-2013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4部分:采集设备和平台的通信协议与数据格式 DB11/T 466-2017 供热采暖系统维修管理规范 T/CSAE 53-2020 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车用通信系统应用层及应用数据交互标准(第一阶段) T/CSAE 157-2020 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车用通信系统应用层及应用数据交互标准(第二阶段) T/CSAE 157-2020 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车用通信系统应用层及应用数据交互标准(第二阶段) T/CSAE 157-2020 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 车用通信系统应用层及应用数据交互标准(第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