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JF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JJF2056—2023
阻抗法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
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Automatic Microbial Detection
Systems based on Impedance Method
2023-06-30发布
2023-12-30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JJF2056—2023
阻抗法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
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JJF 2056—2023
Automatic Microbial Detection Systems
based on Impedance Method
归口单位:全国生物计量技术委员会主要起草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参加起草单位:湖南省计量检测研究院
重庆市计量检测研究院
本规范委托全国生物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JJF2056—2023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张玲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隋志伟(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刘思渊(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参加起草人:
胡楚征(湖南省计量检测研究院)彭建春(重庆市计量检测研究院)
JJF2056—2023
目
录
引言
(Ⅱ) (1) (1) (1) (1) (2 ) (2) (2 ) (2) (2) (3) (3) (3) (4) (4) (5) (7) (8) (10)
范围· 2 引用文件。 3 概述
1
计量特性 5 校准条件.· 5.1环境条件. 5.2标准物质和校准设备 6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6.1 温度示值误差、温度波动度和温度均匀度 6.2 线性相关系数·· 6.3 检出限· 6. 4 重复性· 7 校准结果表达· 8 复校时间间隔· 附录A 培养基和试剂附录B 校准证书内页格式附录 C 校准原始记录格式附录 D 温度示值误差校准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4
JJF2056—2023
引言
JJF1071《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100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和 JJF1059.1《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共同构成支撑本规范制定工作的基础性系列规范。校准方法及计量特性等主要参考了JJF1101一2019《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参数校准规范》、GB4789.38一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希氏菌计数》,GB/T26428一2010《饲用微生物制剂中枯草芽孢杆菌的检测》,国外食品检验标准DIN10122一2018《食品分析用阻抗法的微生物计数嗜氧嗜温细菌菌落的测定》(和NFV08-105-2010《食品和动物饲料的微生物学微生物检验的阻抗计方法指南》)。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Ⅱ
JJF2056—2023
5校准条件
5.1环境条件
实验室环境应当满足生产厂家的安装要求: a)环境温度(15~30)℃; b)相对湿度≤90%。
5.2标准物质和校准设备 5.2.1标准物质
大肠埃希氏菌菌落计数国家有证标准物质或枯草芽孢杆菌菌落计数国家有证标准物质。 5.2.2化学试剂
无菌生理盐水(0.85%NaC1)或无菌磷酸盐缓冲液pH(7.2~7.4),见附录A中 A.1~A.2.
EC肉汤(E.colibroth)大肠埃希氏菌液体培养基或NB营养肉汤培养基 (Nutritionbroth),见附录A中A.3~A.4。 5.2.3校准设备
无菌吸管:1mL(具0.01mL刻度)、10mL(具0.1mL刻度);或移液器(量程 1mL)及适配的无菌吸头。
温度校准装置,温度测量范围满足(20~50)℃,最大允许误差为士0.1℃。 校准设备需经过计量检定或校准。
6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在温度计量特性校准过程中,应根据检测系统的结构组成,将温度校准装置探头置于检测系统内架放置样品管的位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位置孔(如检测系统是单层内架的,则选取中心孔和四周至少5个孔位;如检测系统的同一箱体内存在多层内架,则选取中心孔及四周至少9个孔位)分别进行校准。 6.1温度示值误差、温度波动度和温度均匀度
将周围环境温度控制在检测系统的说明书允许范围内,开机预热,设定并达到目标温度,检测系统在稳定状态下,所有测试孔的温度每2min记录一次,在30min内共测量16次,计算温度显示值与中心位置孔(检测系统内架放置样品管的几何中心位置孔或接近几何中心最近的位置孔)16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之差为温度示值误差的测量结果,按照公式(1)进行计算;校准装置各测量孔在30min内(每2min测试一次)实测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的一半,冠以“土”号,取全部测量点中变化量的最大值作为温度波动度的测量结果,按照公式(2)计算;在30min内全部测量点的每次测试中实测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温度均匀度的测量结果,按照公式(3)计算。
△Ta=Ta-T。
(1) (2)
△Tf=±max[(Tjmax—Tmin)/2]
2
JJF2056—2023
AT.:
(3)
x-Timin)/
式中: △Td Td T。 △Tf Timax 校准装置某个测量孔j在16次测量中的最高温度,℃; T imin 校准装置某个测量孔j在16次测量中的最低温度,℃; △T.
温度示值误差,℃;检测系统的温度显示值,℃;校准装置测得的中心位置温度平均值,℃;温度波动度,℃;
温度均匀度,℃;测量次数;
Timax 各校准位置孔在第i次测得的最高温度,℃; Timin
各校准位置孔在第i次测得的最低温度,℃。
6.2线性相关系数
将大肠埃希氏菌菌落计数标准物质或枯草芽孢杆菌菌落计数标准物质按照证书要求溶于无菌生理盐水或无菌磷酸盐缓冲液中,并用该溶液依次10倍稀释为6个梯度。其中细菌的含量从105CFU/mL逐步稀释到0CFU/mL。每个梯度稀释样品/测试样品,取1mL加人适量的培养基(根据细菌类型选择EC肉汤或NB肉汤)。每个梯度做2管重复。一起上机检测,按照细菌浓度不同,约2h~20h后出结果。按公式(4)计算线性相关系数r。
;)(y;)
(4)
(: -)2 × (y:-)2
式中: T- 第i个稀释梯度的检出时间; 5 每个稀释梯度的检出时间平均值; y; 第i个稀释梯度大肠埃希氏菌浓度的对数值; ——每个稀释梯度大肠埃希氏菌浓度的对数值的平均值;
一稀释梯度的个数。
n
6.3检出限
菌落计数标准物质的梯度稀释样品,按照浓度从高到低,最低稀释梯度≤10CFU/mL。 记录最低可被检测到的稀释梯度。检出限结果以≤10CFU/mL或≤102CFU/mL、 ≤103CFU/mL等方式记录。 6.4重复性
使用菌落计数标准物质配制浓度约(103~10°)CFU/mL的测试样品。测试样做 6管重复。依次记录每管测试样的检出时间,按式(5)计算检出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作为重复性的评价。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