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27.010 CCS F 01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 6029—2022
煤化工企业节能诊断技术规范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for diagnosis of energy saving
ofcoalchemicalplant
2023-04-01实施
2022-09-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G/T6029—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安徽节源环保科技有限
公司、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高达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节能与绿色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 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节能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埃科迈科技创新(北京)有限公司、华石联合(北京)国际能源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国瑞沃德(北京)低碳经济技术中心、北京化工大学、中国通用咨询投资有限公司、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北京国化石油和化工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翁慧、金国钢、徐四海、程中先、李永亮、田渭蓉、陈勇、肖云、牛永辉、 马国宁、邓建平、吴兵、张惠民、辛升、陈海红、蒋莹、王秀江、周俊华、李宇静、李红杰、许淼、 蒋习梅、王璟、林爱军、程超、曹玲、韦志浩、马天。
1
HG/T6029—2022
煤化工企业节能诊断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煤化工企业节能诊断工作的基本原则、诊断方法、诊断要点、工作程序、报告编写要求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以煤为原料的煤制天然气、煤直接液化、煤间接液化、煤制烯烃(含甲醇制烯烃)和煤制乙二醇等企业开展节能诊断活动。
n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28 工业余能资源评价方法 GB/T 2587 用能设备能量平衡通则 GB/T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 3484 企业能量平衡通则 GB/T 3485 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 GB/T 3486 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 GB/T13234 用能单位节能量计算方法 GB/T16664 企业供配电系统节能监测方法 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 23331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28749 企业能量平衡网络图绘制方法 GB/T28750 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通则 GB/T 28751 企业能量平衡表编制方法 GB/T29453 煤炭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GB 30178 煤直接液化制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 30179 煤制天然气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30180 煤制烯烃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 32048 乙二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节能诊断 diagnosis of energy saving 对用能单位的用能工艺技术装备、能源利用效率、能源管理体系开展的全面检查、对比、评估的
1
HG/T 6029—2022 过程,其目标是为用能单位发现用能问题、查找节能潜力、提升能效和节能管理水平提供建议和参考。 3. 2
能效标杆energyefficiencybenchmark 用能单位在某一时期选定的要达到或超越的能效水平。
4基本原则
4.1专业性原则
节能诊断实施单位应挑选合适的专业人员组成专家组并开展工作。 专家组成员的专业领域应覆盖被诊断单位的主要工艺以及热力、电气、能源计量和能源管理等诊
断工作所需专业。专家组成员应熟悉煤化工企业生产一线实际情况,熟悉节能诊断工作的内容要求、 评价标准、工作流程等。 4.2系统性原则
节能诊断实施单位应对被诊断单位进行系统性诊断,涵盖其能源输人存储、输送分配、加工转换、最终使用的全过程,并进行全系统分析。
节能诊断所提出的节能措施应避免出现局部节能而全系统能耗升高的情况。 节能诊断应按工作计划有分工、有步骤地开展。 节能诊断报告宜依照规范化的框架编制,形成完善、规范的节能降耗系统解决方案。
4.3实操性原则
节能诊断实施单位应根据被诊断单位的具体特点,提出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节能措施及建设方案、用能工艺调整意见、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方案和能源管理制度完善措施等,并尽可能提出以上改进措施在煤化工行业内其他企业的应用案例与实施效果;应避免在节能诊断建议中仅做原则性、 方向性的描述。
5节能诊断方法
5.1标准对照法
通过对照相关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技术标准等,对煤化工企业的能源利用是否科学合理进行分析比对,包括能耗设备是否属于淘汰范围、有无能效提升空间、工艺路线是否先进、计量仪表配备是否完整、能源管理措施是否科学合理等。 5.2类比分析法
通过与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或能效先进水平的能效标杆进行对比,分析判断被诊断单位的能源利用是否科学合理。
类比分析法应判断所参考的类比企业能效水平是否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所选用的能效标杆应具有时效性,
当采用类比分析法时,节能诊断实施单位应提供类比设施或节能措施信息,并提出有可操作性的节能措施。
2
HG/T 6029—2022
5.3专家判断法
专家组应熟悉煤化工生产过程和技术,在此前提下,在采用上述两种节能诊断方法的同时,利用专家经验、知识和技能对被诊断单位能源利用是否科学合理进行分析判断,对企业能源利用存在的问题集中商议,充分考虑运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具体实践,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6节能诊断要点
6.1一般要点
6.1.1工艺和设备 6.1.1.1梳理煤化工企业技术路线、工艺流程、产能、产量、消耗指标等基本情况,对于企业综合能耗进行计算,计算方法按照GB/T2589进行。 6.1.1.2梳理煤化工企业详细工艺流程图及物料、能量平衡表或者网络图,按照GB/T3484、 GB/T28749、GB/T28751等的相关要求进行诊断。 6.1.1.3对于煤化工.企业重点耗能T艺和设备、T艺流程中高耗能工序,按照GB/T2587的相关要求进行诊断。列出主要用能设备一览表,包括但不限于气化炉、磨煤机、冷却和制冷设备、间接加热设备、直接加热设备、压缩机、干燥设备等,查找其中存在的能效问题。查找淘汰设备并列出淘汰设备清单。 6.1.1.4计算和分析煤化工企业主要产品的单项能源消耗及综合能耗情况,按照GB30178、GB 30179、GB30180、GB32048等标准以及工.业节能主管部门发布的重点产品能效指标、能效领跑者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主要生产工艺单元技术和设备方案是否合理;分析原材料及动力消耗、能耗情况。 6.1.1.5梳理近3年能源消耗品种、实物消耗量、热值等和单位能耗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情况以及当地能源价格情况(煤炭、燃油、燃气、电、蒸汽、工业水、氮气、压缩空气等价格)。 6.1.1.6分析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 6.1.1.7梳理近3年节能增效方面开展的.工.作、实施的效果、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工作方向的新举措。 对现有能耗进行评价,包括存在的问题、节能潜力、已采用节能措施的说明,列出已经实施的节能改造设备清单和采用技术类型,对企业或节能项目的节能量计算接照GB/T13234、GB/T28750进行。 6.1.2公用工程 6.1.2.1分析煤化工企业公用工程,主要包括水、电、风、汽、氮气、制冷等系统的基本情况。 6.1.2.2分析煤化工企业蒸汽系统基本情况,包括近3年主要用汽设施、用汽参数及用汽负荷、蒸汽冬夏季平衡情况、主要蒸汽管网布局及管损情况、凝结水设施运行情况等以及企业蒸汽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工作可按照GB/T1028、GB/T3486进行。 6.1.2.3分析煤化工企业余热余压资源情况(包括热源、温度、压力、余热数量)、使用的技术、厂内厂外蒸汽利用情况,查找余热余压资源利用工作存在的问题。 6.1.2.4分析煤化工企业循环水系统运行情况。
3
HG/T 6029—2022 6.1.2.5分析煤化.工企业电机系统运行情况。 6.1.2.6分析煤化.T企业耗能工质使用情况。 6.1.2.7分析煤化工企业输配电系统运行情况。分析.工作可按照GB/T3485、GB/T16664进行。 6.1.2.8分析空分系统运行情况。 6.1.3能源管理措施 6.1.3.1 分析能源管理标准与基础制度制定情况。 6.1.3.2按照GB17167、GB/T29453的相关要求,梳理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情况,分析能源计量器具存在的问题。 6.1.3.3分析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按照GB/T23331的相关要求进行诊断。 6.1.3.4考察能源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6.2重点装置诊断要点 6.2.1备煤
重点诊断煤炭加工环节动力设备的能耗,主要设备包括破碎机筛分机、磨煤机、搅拌机等,主要能耗包括煤、电、水等。 6.2.2煤气化装置
重点诊断合成气制备过程中煤气化、粗煤气洗涤系统或流程,涉及到的主要设备包括气化炉、合成气洗涤塔、闪蒸罐、冷凝器等,主要能耗包括煤、电、蒸汽、水、氧气等。 6.2.3空分装置
重点诊断空气分离出氧气、氮气和情性气体的过程中涉及的净化、制冷、热交换、精馏、产品输送等流程,涉及到的主要设备包括空气压缩机、换热器、膨胀机和空气节流阀等,主要能耗包括电、 水、蒸汽等。 6.2.4变换装置
重点诊断原料气变换过程中的变换系统和热量回收系统,涉及到的主要设备包括变换炉、废热锅炉、汽提塔、换热器等,主要能耗包括电、蒸汽、循环水等。 6.2.5净化及硫回收装置
重点诊断合成气脱硫、脱碳流程,涉及到的主要设备包括H,S吸收塔、CO2吸收塔、CO2闪蒸塔、CO),尾气洗涤塔、再沸器、热再生塔、换热器、冷凝器等,主要能耗包括电、蒸汽、水等。 6.2.6甲醇合成装置
重点诊断甲醇合成流程,涉及到的主要设备包括蒸汽透平机、压缩机、甲醇合成塔、甲醇分离塔、蒸汽包、分离罐等,主要能耗包括电、蒸汽、水等。 6.2.7甲醇精制装置
重点诊断粗甲醇精制流程,涉及到的主要设备包括预蒸馏塔、加压塔、常压塔、再沸器等,主要
4
HG/T6029—2022
能耗包括电、蒸汽、燃料气、水等。 6.2.8甲烷化装置
重点诊断煤制天然气过程中的甲烷化流程,涉及到的主要设备包括甲烷反应器、蒸汽过热器、废热锅炉、压缩机、换热器等,主要能耗包括电、蒸汽、水等。 6.2.9甲醇合成烯烃系统
重点诊断富含低碳烯烃的混合气体分离出主产品乙烯和丙烯、副产混合物C。和Cs+以及乙烯、 丙烯进一步聚合生成聚乙烯、聚丙烯等流程,所涉及设备包括粗甲醇气化设备、余热锅炉、脱碳塔、 脱乙烷塔、乙炔饱和塔、脱甲烷塔、C,分馏塔、脱丙烷塔、乙烯精馏塔等,主要能耗包括电、蒸汽、 燃料气、水等。 6.2.10煤直接液化系统
重点诊断煤浆制备、液化反应、催化加氢、液化产物分离和常减压蒸馏等流程,涉及到的主要设备包括预热器、反应器、分离器、减压蒸馏塔、常压蒸馏塔、气体洗涤塔、闪蒸塔等,主要能耗包括电、蒸汽、燃料气、水等。 6.2.11煤间接液化系统
重点诊断合成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反应生成烃类以及烃类进一步加工生产汽油、柴油的过程,涉及到的主要设备包括反应器、洗油塔、气液分离器、蒸馏塔、换热器、冷却器等,主要能耗包括电、蒸汽、燃料气、水等。 6.2.12煤制乙二醇系统
重点诊断合成气制备、CO催化偶联合成草酸酯、草酸酯加氢生成乙二醇的过程,涉及到的工艺流程包括原料气的制备及净化、变换、草酸酯合成、尾气再生、亚硝酸酯回收、草酸二甲酯加氢生成乙二醇等,涉及到的主要设备包括气化炉、空气分离器、酯化塔、偶联反应器、再生反应器、炭化反应器、脱醇塔、精馏塔、脱脂塔、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废热锅炉、压缩机等,主要能耗包括电、蒸汽、燃料气、氮气、循环水、冷冻水等。
7节能诊断工作程序
7.1概述
节能诊断工作一般包括6个环节:
确定节能诊断任务并成立联合工作组; —制定节能诊断工作方案; —收集被诊断单位的资料; —召开节能诊断工作启动会; —现场节能诊断;
编制和提交节能诊断报告。
7.2确定节能诊断任务并成立联合工作组
首先应明确开展节能诊断工作的必要性。节能诊断实施单位与煤化工企业沟通协商后明确节能诊
5
HG/T6029—2022
断工作意向,应与煤化工企业成立联合工作组,并沟通协商初步确定节能诊断范围。
联合工作组根据煤化工企业技术工艺特点等具体情况,组建一个专业性的节能诊断专家组。专家组应明确组长、副组长、小组成员,专家组组成人员的专业背景应以工艺技术、公用工程、能源计量和能源管理为主。专家组规模(一般不少于3人)可根据节能诊断对象生产工艺、能耗复杂性和节能诊断范围确定。 7.3制定节能诊断工作方案
工作组根据节能诊断任务和专家组组成人员的专业背景制定节能诊断工作方案,明确工作内容、 时间节点、具体对接人员。 7.4收集被诊断单位的资料
收集被诊断单位涉及能源的相关信息,包括近3年企业工艺流程图、工艺流程说明、工艺概况,能源消耗种类及数量以及各工序能耗,主要用能设备清单,企业主要用能系统介绍(包括电气系统、 热力系统、电炉尾气系统、水系统、热电联产系统等),能源统计管理、能源消耗定额制度及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情况,企业能源考核的指标和目标,节能项目实施情况等。及时提供专家组进行前期的资料审核。
专家组可进行初步诊断,对企业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初步形成节能诊断工作重点方向,梳理出无成本项目、低成本项目和需一定成本项目,并在节能诊断工作启动会中讨论。专家组成员应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对基本资料进行文件审核,提出补充资料清单。 7.5召开节能诊断工作启动会
工作组可择机组织节能诊断工作启动会。会上应介绍本次节能诊断的工作方案,向企业负责人介绍基本情况,并准备详细的资料供各位专家查阅,专家通过讨论初步形成节能诊断关键点。会议中专家组可提出需要企业现场补充的资料,企业应予以准备,以便现场节能诊断查阅。
工作组向各位专家通报现场节能诊断的行程和人员分组安排,并向各位专家发送现场节能诊断日程安排和节能诊断意见反馈表。必要时可签订保密协议。 7.6现场节能诊断
现场节能诊断主要对企业关键用能工艺、装置、公用工程、能源计量和能源管理体系进行模底调查,主要通过现场测量、踏勘、现场工作人员访谈等方式进行。
现场节能诊断通常为期3天~5天,节能诊断工作首日各小组组长直接与企业人员对接。每日节能诊断工作结束后可举行碰头会,分析现场节能诊断中的发现。现场节能诊断结束后,与企业人员举行节能诊断工作初步成果对接会,听取企业人员意见。 7.7编制和提交节能诊断报告
报告编制任务应由工作组人员负责。主要工作包括分析企业用能情况、对比有关指标、汇总专家意见、补充参考资料等。在报告编制期间,工作组与专家组成员应充分沟通以统一和完善内容。形成节能诊断报告初稿后与企业沟通,完成报告定稿。
8节能诊断报告编写要求
8.1节能诊断报告编写一般原则
节能诊断报告应全面、概括地反映节能诊断的全部工作,文字应简洁、准确,评价和建议应有针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