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CCMI 27-2023
目次
前言范围
II
1
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
2 3 4.
5试验方法. 6 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b
7
附录A(资料性) 金属热成形用润滑剂润滑层表面形貌测定方法. 附录B(资料性) 金属热成形用润滑剂滑动摩擦系数测定方法附录C(资料性) 金属热成形用润滑剂锥形锻造测试方法.
10
图17 高温湿润性润滑剂层的评级图谱(500×)图2致密度润滑剂层的评级图谱(200×)
表1石墨型热成形用润滑剂的物理性能,表2非石墨水溶性热成形用润滑剂的物理性能. 表3石墨型热成形用润滑剂的滑动摩擦系数要求表4非石墨水溶性热成形用润滑剂的滑动摩擦系数要求
T/CCMI 27-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锻压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岛远大润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一汽锻造(吉林)有限公司、东风
锻造有限公司、江苏太平洋精锻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龙城精锻集团有限公司、万向钱潮股份公司、金马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理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力创玻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岐杰、胡成亮、陈登鹤、邓富敏、陶立平、庄晓伟、周永泉、赵昌德、黄荣、段素杰。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I
T/CCMI 27-2023
金属热成形用石墨类、非石墨类润滑剂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金属热成形用石墨类和非石墨类润滑剂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本文件适用于金属热成形用石墨类和非石墨类润滑剂(以下简称:润滑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20 漆膜划圈试验 GB/T 1732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GB/T 9724 化学试剂PH值测定通则 GB/T 10247 粘度测量方法 GB/T 19077 粒度分布 GB/T30512 汽车禁用物质要求 JB/T9199 防渗涂料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热成形用润滑剂 』lubricantsfor hotmetal forming 涂覆在坏料与模具表面的润滑介质,主要作用是在高温热成形过程中的润滑与冷却,减小界面摩擦
减少氧化。 3. 2
石墨类热成形用润滑剂graphite-basedlubricantsforhotmetalforming 是指以石墨为主要成分的热成形用润滑剂。
3. 3
非石墨水溶性热成形用润滑剂 Jnon-graphitewater soluble lubricantsfor hot metal forming 是指以有机羧酸盐、无机盐、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等为主要成分的热成形用润滑剂。
4技术要求
4.1一般要求 4.1.1金属热成形用润滑剂应适用较宽的温度范围,宜在200℃~1250℃。
1
T/CCMI 272023 4.1.2 用于坏料涂覆的热成形用润滑剂,在850℃~940℃的高温区间应不易烧损。 4.1.3 用于模具涂覆的热成形用润滑剂,应具备良好的润滑和冷却性能, 4. 1.4 坏料与模具宜使用同类金属热成形用润滑剂。 4.1.5 坏料表面的金属热成形用润滑剂应涂覆均匀。 4. 1. 6 金属热成形用润滑剂在成形制造过程中应便于回收处理。 4. 1. 7 生产时应禁止或者限量相关有毒有害、及腐蚀性物质的引入,应按GB/T30512规定执行。 4. 2 技术指标 4.2.1 石墨类热成形用润滑剂
石墨类热成形用润滑剂一般呈液体或膏体状态,其主要物理性能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石墨型热成形用润滑剂的物理性能
项目总固形物含量
单位
技术指标 ≥18.0 ≥1.6~6.5 ≥80 ≥200~7000
oe
粒径悬浮性“ 粘度
N C ?
μm % mPa. s
附着力° 0 4 耐冲击高度 pH值 S S 沉降度 E
2级 ≥10
cm
8.0~11.0 ≤10
%
悬浮性指8h内悬浮比值粘度以旋转粘度计法在 主25℃条件下测定。 附着力测试的涂层厚度宜在41.6um~225.6μl 1耐冲击性以耐冲击高度体现,耐冲击性测试的涂层厚度宜在34.1μm~49.5um。 沉降度为稀释液3小时沉降比值。 非石墨水溶性热成形用润滑剂
1
4. 2.2
非石墨水溶性热成 形用润滑剂 般呈液体状态,: 其主要物理性能指标如表2 所示。
一
非石墨水溶性热成形用润滑剂的物理性能
表2
单位 % mPa. S
项目总固形物含量
技术指标 ≥23.0 50~1500 8.0~12.0
粘度 pH 值
粘度以旋转粘度计法在25℃条件下测定。
4. 3 微观形貌要求
4.3.1 对于石墨类热成形用润滑剂, 应按附录A的规定方法测定微观形貌,并参照附录A图1所示评级图谱进行评级,涂覆在坏料与模具表面的润滑层表面显微形貌应达到2级以上。
2
T/CCMI 27-2023
4.3.2对于非石墨水溶性热成形用润滑剂,涂覆在坏料与模具表面的润滑层应致密,应按附录A的规定方法测定微观形貌,并参照附录A图2所示评级图谱进行评级,润滑层表面显微形貌应达到2级以上。
4.4润滑性能要求 4.4.1 摩擦磨损性能 4.4.1.1 对于石墨类热成形用润滑剂,应采用附录B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其摩擦系数按表3规定。
表3 石墨型热成形用润滑剂的滑动摩擦系数要求坏料材料
摩擦系数 ≤0.16 ≤0. 16 ≤0.12 ≤0.15
铝合金铜合金碳钢勺不锈钢
4.4.1.2 非石墨水溶性热成形用润滑剂, 采用附录B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 其摩擦系数按表4
0 表4 非石墨水溶性热成形用润滑剂的滑动摩擦系数要求环料材料
规定。
S
摩擦系数 ≤0.35 ≤0.30
锈钢碳钢
成形过程润滑剂配比
4.4.2
R
成形过程的润滑剂配比宜按附录C规定的方法确定
OI
5 试验方法
5.1外观
目测。 5. 2 总固形物含量 5.2.1 选取质量大小合适的称量瓶,在105℃土3℃恒温箱中干燥2h,并应采用精度为万分之- 的分析天平称出其质量mo。 5.2.2取待测热成形用润滑剂3g~4g放入称量瓶中,称出烘干前热成形用润滑剂和称量瓶的质量 Il1 o 5.2.3将盛有热成形用润滑剂的称量瓶置于105℃土3℃恒温箱中干燥4h,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min后,称出烘干后试样和称量瓶的质量m2。 5.2.4总固形物含量按式(1)计算。
Ha= (m2mo)/(mmo)×100 %
(1)
..
式中:
3
T/CCMI 272023
o 称量瓶的质量; m—烘干前热成形用润滑剂和称量瓶的质量; m2——烘干后试样和称量瓶的质量; Ha总固形物含量。 注:石墨类热成型润滑剂总固形物包含石墨和其他功能性助剂等物质。非石墨水溶性热成型润滑剂总固形物包含有
-
机羧酸盐、无机盐、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等物质
5.3粒径
润滑剂的粒径应按GB/T19077的规定测定。 5.4悬浮性
润滑剂悬浮性应按JB/T9199规定测定。 5.5粘度
润滑剂的旋转粘度应按GB/T10247的规定测定,
5.6附着力
润滑剂的附着力应按GB/T1720的规定测定。 5. 7 耐冲击高度
润滑剂的耐冲击高度应按GB/T1732的规定测定。 5.8PH值
润滑剂的PH值应按GB/T9724规定测定。 5.9沉降度 5.9.1润滑剂的沉降度测量应称取10g石墨类热成形润滑剂样品,加入200g去离子水稀释后混合均匀,再称取200g稀释液加入250m1的量筒中,记录此时的刻度值为h: 5.9.2静置3h,观察并记录此时未发生沉降稀释液的刻度值为h2。 5.9.3沉降度应按式(2)计算。
S流降度=(hi-h2)/h;×100%
.(2)
式中: hi hz —未发生沉降稀释液的刻度值; S元降度— 一发生沉降稀释液的刻度值与初始刻度值的百分比。
石墨类润滑剂稀释液的初始刻度值;
-
5.10 微观形貌
润滑剂的微观形貌应按附录A的规定测试。 5.11月 摩擦系数
润滑剂的摩擦系数应按附录B的规定测定。
4
T/CCMI 27-2023
目次
前言范围
II
1
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
2 3 4.
5试验方法. 6 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b
7
附录A(资料性) 金属热成形用润滑剂润滑层表面形貌测定方法. 附录B(资料性) 金属热成形用润滑剂滑动摩擦系数测定方法附录C(资料性) 金属热成形用润滑剂锥形锻造测试方法.
10
图17 高温湿润性润滑剂层的评级图谱(500×)图2致密度润滑剂层的评级图谱(200×)
表1石墨型热成形用润滑剂的物理性能,表2非石墨水溶性热成形用润滑剂的物理性能. 表3石墨型热成形用润滑剂的滑动摩擦系数要求表4非石墨水溶性热成形用润滑剂的滑动摩擦系数要求
T/CCMI 27-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锻压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岛远大润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一汽锻造(吉林)有限公司、东风
锻造有限公司、江苏太平洋精锻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龙城精锻集团有限公司、万向钱潮股份公司、金马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理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力创玻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岐杰、胡成亮、陈登鹤、邓富敏、陶立平、庄晓伟、周永泉、赵昌德、黄荣、段素杰。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I
T/CCMI 27-2023
金属热成形用石墨类、非石墨类润滑剂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金属热成形用石墨类和非石墨类润滑剂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本文件适用于金属热成形用石墨类和非石墨类润滑剂(以下简称:润滑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20 漆膜划圈试验 GB/T 1732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GB/T 9724 化学试剂PH值测定通则 GB/T 10247 粘度测量方法 GB/T 19077 粒度分布 GB/T30512 汽车禁用物质要求 JB/T9199 防渗涂料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热成形用润滑剂 』lubricantsfor hotmetal forming 涂覆在坏料与模具表面的润滑介质,主要作用是在高温热成形过程中的润滑与冷却,减小界面摩擦
减少氧化。 3. 2
石墨类热成形用润滑剂graphite-basedlubricantsforhotmetalforming 是指以石墨为主要成分的热成形用润滑剂。
3. 3
非石墨水溶性热成形用润滑剂 Jnon-graphitewater soluble lubricantsfor hot metal forming 是指以有机羧酸盐、无机盐、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等为主要成分的热成形用润滑剂。
4技术要求
4.1一般要求 4.1.1金属热成形用润滑剂应适用较宽的温度范围,宜在200℃~1250℃。
1
T/CCMI 272023 4.1.2 用于坏料涂覆的热成形用润滑剂,在850℃~940℃的高温区间应不易烧损。 4.1.3 用于模具涂覆的热成形用润滑剂,应具备良好的润滑和冷却性能, 4. 1.4 坏料与模具宜使用同类金属热成形用润滑剂。 4.1.5 坏料表面的金属热成形用润滑剂应涂覆均匀。 4. 1. 6 金属热成形用润滑剂在成形制造过程中应便于回收处理。 4. 1. 7 生产时应禁止或者限量相关有毒有害、及腐蚀性物质的引入,应按GB/T30512规定执行。 4. 2 技术指标 4.2.1 石墨类热成形用润滑剂
石墨类热成形用润滑剂一般呈液体或膏体状态,其主要物理性能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石墨型热成形用润滑剂的物理性能
项目总固形物含量
单位
技术指标 ≥18.0 ≥1.6~6.5 ≥80 ≥200~7000
oe
粒径悬浮性“ 粘度
N C ?
μm % mPa. s
附着力° 0 4 耐冲击高度 pH值 S S 沉降度 E
2级 ≥10
cm
8.0~11.0 ≤10
%
悬浮性指8h内悬浮比值粘度以旋转粘度计法在 主25℃条件下测定。 附着力测试的涂层厚度宜在41.6um~225.6μl 1耐冲击性以耐冲击高度体现,耐冲击性测试的涂层厚度宜在34.1μm~49.5um。 沉降度为稀释液3小时沉降比值。 非石墨水溶性热成形用润滑剂
1
4. 2.2
非石墨水溶性热成 形用润滑剂 般呈液体状态,: 其主要物理性能指标如表2 所示。
一
非石墨水溶性热成形用润滑剂的物理性能
表2
单位 % mPa. S
项目总固形物含量
技术指标 ≥23.0 50~1500 8.0~12.0
粘度 pH 值
粘度以旋转粘度计法在25℃条件下测定。
4. 3 微观形貌要求
4.3.1 对于石墨类热成形用润滑剂, 应按附录A的规定方法测定微观形貌,并参照附录A图1所示评级图谱进行评级,涂覆在坏料与模具表面的润滑层表面显微形貌应达到2级以上。
2
T/CCMI 27-2023
4.3.2对于非石墨水溶性热成形用润滑剂,涂覆在坏料与模具表面的润滑层应致密,应按附录A的规定方法测定微观形貌,并参照附录A图2所示评级图谱进行评级,润滑层表面显微形貌应达到2级以上。
4.4润滑性能要求 4.4.1 摩擦磨损性能 4.4.1.1 对于石墨类热成形用润滑剂,应采用附录B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其摩擦系数按表3规定。
表3 石墨型热成形用润滑剂的滑动摩擦系数要求坏料材料
摩擦系数 ≤0.16 ≤0. 16 ≤0.12 ≤0.15
铝合金铜合金碳钢勺不锈钢
4.4.1.2 非石墨水溶性热成形用润滑剂, 采用附录B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 其摩擦系数按表4
0 表4 非石墨水溶性热成形用润滑剂的滑动摩擦系数要求环料材料
规定。
S
摩擦系数 ≤0.35 ≤0.30
锈钢碳钢
成形过程润滑剂配比
4.4.2
R
成形过程的润滑剂配比宜按附录C规定的方法确定
OI
5 试验方法
5.1外观
目测。 5. 2 总固形物含量 5.2.1 选取质量大小合适的称量瓶,在105℃土3℃恒温箱中干燥2h,并应采用精度为万分之- 的分析天平称出其质量mo。 5.2.2取待测热成形用润滑剂3g~4g放入称量瓶中,称出烘干前热成形用润滑剂和称量瓶的质量 Il1 o 5.2.3将盛有热成形用润滑剂的称量瓶置于105℃土3℃恒温箱中干燥4h,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min后,称出烘干后试样和称量瓶的质量m2。 5.2.4总固形物含量按式(1)计算。
Ha= (m2mo)/(mmo)×100 %
(1)
..
式中:
3
T/CCMI 272023
o 称量瓶的质量; m—烘干前热成形用润滑剂和称量瓶的质量; m2——烘干后试样和称量瓶的质量; Ha总固形物含量。 注:石墨类热成型润滑剂总固形物包含石墨和其他功能性助剂等物质。非石墨水溶性热成型润滑剂总固形物包含有
-
机羧酸盐、无机盐、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等物质
5.3粒径
润滑剂的粒径应按GB/T19077的规定测定。 5.4悬浮性
润滑剂悬浮性应按JB/T9199规定测定。 5.5粘度
润滑剂的旋转粘度应按GB/T10247的规定测定,
5.6附着力
润滑剂的附着力应按GB/T1720的规定测定。 5. 7 耐冲击高度
润滑剂的耐冲击高度应按GB/T1732的规定测定。 5.8PH值
润滑剂的PH值应按GB/T9724规定测定。 5.9沉降度 5.9.1润滑剂的沉降度测量应称取10g石墨类热成形润滑剂样品,加入200g去离子水稀释后混合均匀,再称取200g稀释液加入250m1的量筒中,记录此时的刻度值为h: 5.9.2静置3h,观察并记录此时未发生沉降稀释液的刻度值为h2。 5.9.3沉降度应按式(2)计算。
S流降度=(hi-h2)/h;×100%
.(2)
式中: hi hz —未发生沉降稀释液的刻度值; S元降度— 一发生沉降稀释液的刻度值与初始刻度值的百分比。
石墨类润滑剂稀释液的初始刻度值;
-
5.10 微观形貌
润滑剂的微观形貌应按附录A的规定测试。 5.11月 摩擦系数
润滑剂的摩擦系数应按附录B的规定测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