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42603.1-2023 熔模铸造中温模料 第1部分: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GB/T 42603.1-2023 熔模铸造中温模料 第1部分: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92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09 16:02:43



相关搜索: 铸造 物理 方法 试验 部分 性能 熔模 性能 42603

内容简介

GB/T 42603.1-2023 熔模铸造中温模料 第1部分: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ICS71.040.50 CCS J 3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2603.1—2023
熔模铸造中温模料
第1部分: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Medium temperature pattern material for investment casting-
Part 1:Test method of physical properties
2023-05-23实施
2023-05-23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2603.1—2023
目 次
前言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1
滴点试验方法 5 冻凝点试验方法 6 线收缩率试验方法
4
软化点试验方法旋转黏度试验方法灰分试验方法
7
8
C
10 试验报告 GB/T42603.1—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GB/T42603《熔模铸造中温模料》的第1部分。GB/T42603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一第1部分:物理性能试验方法;一第2部分:使用性能试验方法。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苏州泰尔航空材料有限公司、上海万泽精密铸造有限公司、东营嘉扬精密金属有
限公司、嘉善鑫海精密铸件有限公司、厦门瑞德利校准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嘉善金亿精密铸件有限公司、 浙江遂金特种铸造有限公司、贵州安吉航空精密铸造有限责任公司、浙江鑫森精密铸件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新诺科铸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中超航宇精铸科技有限公司、中航重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太原市三高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福建威曼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惠州市湘联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广东金志利科技有限公司、 沈阳铸研科技有限公司、凯世曼铸造长春有限公司、沈阳铸造研究所有限公司、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毅、宋珊珊、魏智育、陈亚辉、段继东、朱家辉、陆敏、张树养、吴光鹏、汪东红、 曹建、张艳波、王国祥、刘孝福、董茵、刘时兵、姜淼、蔡稷惟、再兴、那玥、张建雄、王凯、骆建权、张志峰、 武文凯、邵斌、张恒学、黄润宇、徐德安、安如爽、陆军、乔德一、刘军。
I GB/T 42603.1—2023
引言
熔模铸造中温模料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的制定,是为了给模料的生产建立一套最佳的性能检测规范,为熔模铸造用中温模料物理性能的检测从试验原理、试验设备、试验步骤、试验数据处理等方面所需的注意事项提供指导。
GB/T42603《熔模铸造中温模料》旨在确立适用于中温模料的物理性能和使用性能的检测应遵循的原则和相关规则,拟由两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物理性能试验方法。目的在于确立适用于中温模料各项物理性能的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 第2部分:使用性能试验方法。目的在于确立适用于中温模料各项使用性能的一般要求和试

验方法。 GB/T42603《熔模铸造中温模料》通过两个部分明确了中温模料的物理性能和使用性能的试验方
法。通过确立中温模料的各项性能的试验原理、试验设备、试验程序、试验结果的处理,让检测人员能够更加清晰、准确地进行操作,从而严格检验模料的质量,通过控制铸造用重要辅助材料的质量,才能制造出高质量的铸件,使本文件的技术指导性得到有效发挥,为改进铸造技术与工艺提供依据,推动熔模铸造产品质量的控制与提升,为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 GB/T42603.1—2023
熔模铸造中温模料
第1部分: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熔模铸造用中温模料的滴点、冻凝点、线收缩率、软化点、旋转黏度、灰分等物理性能的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熔模铸造用中温模料物理性能的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14—2005 石油产品试验用玻璃液体温度计技术条件 GB/T1800.1一2020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线性尺寸公差ISO代号体系 第1部分:公差、
偏差和配合的基础
GB/T14235.1 熔模铸造低温模料 第1部分: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术语和定义
3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滴点试验方法
D
4.1 试验原理
将中温模料装人滴点试验器的脂杯中,在规定的标准条件下,模料在试验过程中达到一定流动性的温度即为滴点。 4.21 仪器与设备 4.2.1滴点试验器
滴点试验器结构如图1所示。
1 GB/T 42603.1—2023
5
6
7
润滑脂滴点试验器
100200.300
标引序号说明: 1—滴点3号温度计; 2——软木塞; 3——脂杯; 4——试管;
5———玻璃夹层,阻热; 6——电机; 7——搅拌叶片。
图1滴点试验器示意图
脂杯:镀铬黄铜杯,放于两侧试管中。脂杯尺寸如图2所示。
单位为毫米
010. 7 (99. 9
壁锥形角度1°
2
0
2i
a
02. 8 04. 8
图2脂杯
2 GB/T42603.1—2023
试管:耐热硅酸硼玻璃试管,下端有用以支撑脂杯的三个凹槽,其结构和尺寸如图3所示
单位为毫米
011.1~12.7

601~ -001
支撑脂杯的三个等距凹槽
标引序号说明: 1——滴点3号温度计; 2——软木塞上的透气槽口; 3—试管; 4—脂杯。
图3试管
滴点3号温度计:应符合GB/T514一2005中GB-28温度计的要求。 4.2.2 试验用附件
滴点试验用其他附件:
抛光金属棒:直径为1.2mm~1.6mm,长度为150mm; —刮刀。
4.3试验步骤
4.3.1装配试验仪器时,如图3所示将软木塞套在温度计上,调节上面软木塞的位置,使温度计球的顶端离脂杯底约3mm。在油浴中吊挂第三支温度计,使其球部与试管中温度计的球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如图1所示)。
注:试管里温度计球悬空置于脂杯中,不接触脂杯内壁的试样,温度计球的高度不堵塞脂杯的小孔即可。
4.3.2用电炉加热中温模料试样,待完全熔化后温度再升高15℃~20℃,不断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待试样内的气泡逸出后,将液体试样倒入两个脂杯中,当试样与脂杯的上边缘齐平时,再倒入略过量的试样,试样在(23土2)℃中至少冷却30min。当试样冷却后,用刮刀刮去多余的试样,使试样的表面与脂杯的上边缘齐平。将抛光金属棒从上向下穿过脂杯底部小孔,并伸出约25mm,使金属棒以接触脂杯的上下圆周边的方式压向脂杯,并旋转金属棒上脂杯,使脂杯以螺旋状向下运动,脂杯逐渐脱离金属棒
3 GB/T42603.1—2023
上附着呈圆锥形的试样,当脂杯最后滑出金属棒的末端时,在脂杯内侧留下一定厚度的光滑试样膜 4.3.3将脂杯放入试管中,使温度计上的76mm浸人标记与软木塞的下边缘一致。将温度计和软木塞组装到试管上,把组合件挂在油浴里,使油浴表面与组合件中温度计上的76mm浸入标记齐平,距试管边缘不超过6mm。 4.3.4接通滴点试验器的电源,开启照明灯开关(便于观察试样从脂杯孔中滴落)和搅拌电机,调节加热旋钮,使油浴按4℃/min~7℃/min的速度升温,直到油浴温度达到比预期滴点约低(17土1)℃的温度。然后,降低加热速度,以1℃/min~1.5℃/min的速度加热油浴,使试管里的温度和油浴的温度差维持在1℃~2℃之间。当温度继续升高时,试样逐渐从脂杯孔中滴出来。从脂杯孔滴出第一滴流体时,立即记录试管里两个温度计的温度T1,T2,油浴的温度T。。
4试验结果的计算
4.4
滴点T按公式(1)计算:
(++T)
T=(
....(1 )
2
2
式中: T一一待测中温模料的滴点,单位为摄氏度(℃); T。一第一滴流体滴落时的油浴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一一脂杯中第一滴流体滴落时温度计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一一另一脂杯中第一滴流体滴落时温度计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4.5 测量精度及误差 4.5.1 同一操作者在同一台仪器上对同一试样重复测定,两次平行测试结果的差值不应超过1℃。 4.5.2不同操作者在不同实验室对同一试样进行测定,两次测试结果的差值不应超过1.5℃。
5冻凝点试验方法
5.1试验原理
将试样熔化,使液滴附在温度计水银球上,然后放进一个预先预热的烧瓶空气罩中,液滴在温度计水银球以固定的速度旋转,直到液滴冷却到凝固时为止。当温度计旋转时模料液滴停止流动的温度即为冻凝点。 5.2 仪器与设备
冻凝点试验所用仪器与设备:
石蜡冻凝点温度计:应符合GB/T514一2005中GB-33温度计的要求;一锥形烧瓶:125mL;
软木塞或橡胶塞(橡皮盖);烧杯:100mL;上皿天平:最大称量100g,精度0.1g;
一烘箱:温度控制精度土3℃; —秒表。
5.3 3试验步骤 5.3.1将软木塞牢固地装在锥形烧瓶上,调整穿过软木塞中央的温度计,使温度计水银球底部与锥形 4 ICS71.040.50 CCS J 3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2603.1—2023
熔模铸造中温模料
第1部分: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Medium temperature pattern material for investment casting-
Part 1:Test method of physical properties
2023-05-23实施
2023-05-23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2603.1—2023
目 次
前言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1
滴点试验方法 5 冻凝点试验方法 6 线收缩率试验方法
4
软化点试验方法旋转黏度试验方法灰分试验方法
7
8
C
10 试验报告 GB/T42603.1—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GB/T42603《熔模铸造中温模料》的第1部分。GB/T42603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一第1部分:物理性能试验方法;一第2部分:使用性能试验方法。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苏州泰尔航空材料有限公司、上海万泽精密铸造有限公司、东营嘉扬精密金属有
限公司、嘉善鑫海精密铸件有限公司、厦门瑞德利校准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嘉善金亿精密铸件有限公司、 浙江遂金特种铸造有限公司、贵州安吉航空精密铸造有限责任公司、浙江鑫森精密铸件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新诺科铸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中超航宇精铸科技有限公司、中航重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太原市三高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福建威曼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惠州市湘联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广东金志利科技有限公司、 沈阳铸研科技有限公司、凯世曼铸造长春有限公司、沈阳铸造研究所有限公司、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毅、宋珊珊、魏智育、陈亚辉、段继东、朱家辉、陆敏、张树养、吴光鹏、汪东红、 曹建、张艳波、王国祥、刘孝福、董茵、刘时兵、姜淼、蔡稷惟、再兴、那玥、张建雄、王凯、骆建权、张志峰、 武文凯、邵斌、张恒学、黄润宇、徐德安、安如爽、陆军、乔德一、刘军。
I GB/T 42603.1—2023
引言
熔模铸造中温模料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的制定,是为了给模料的生产建立一套最佳的性能检测规范,为熔模铸造用中温模料物理性能的检测从试验原理、试验设备、试验步骤、试验数据处理等方面所需的注意事项提供指导。
GB/T42603《熔模铸造中温模料》旨在确立适用于中温模料的物理性能和使用性能的检测应遵循的原则和相关规则,拟由两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物理性能试验方法。目的在于确立适用于中温模料各项物理性能的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 第2部分:使用性能试验方法。目的在于确立适用于中温模料各项使用性能的一般要求和试

验方法。 GB/T42603《熔模铸造中温模料》通过两个部分明确了中温模料的物理性能和使用性能的试验方
法。通过确立中温模料的各项性能的试验原理、试验设备、试验程序、试验结果的处理,让检测人员能够更加清晰、准确地进行操作,从而严格检验模料的质量,通过控制铸造用重要辅助材料的质量,才能制造出高质量的铸件,使本文件的技术指导性得到有效发挥,为改进铸造技术与工艺提供依据,推动熔模铸造产品质量的控制与提升,为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 GB/T42603.1—2023
熔模铸造中温模料
第1部分: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熔模铸造用中温模料的滴点、冻凝点、线收缩率、软化点、旋转黏度、灰分等物理性能的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熔模铸造用中温模料物理性能的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14—2005 石油产品试验用玻璃液体温度计技术条件 GB/T1800.1一2020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线性尺寸公差ISO代号体系 第1部分:公差、
偏差和配合的基础
GB/T14235.1 熔模铸造低温模料 第1部分: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术语和定义
3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滴点试验方法
D
4.1 试验原理
将中温模料装人滴点试验器的脂杯中,在规定的标准条件下,模料在试验过程中达到一定流动性的温度即为滴点。 4.21 仪器与设备 4.2.1滴点试验器
滴点试验器结构如图1所示。
1 GB/T 42603.1—2023
5
6
7
润滑脂滴点试验器
100200.300
标引序号说明: 1—滴点3号温度计; 2——软木塞; 3——脂杯; 4——试管;
5———玻璃夹层,阻热; 6——电机; 7——搅拌叶片。
图1滴点试验器示意图
脂杯:镀铬黄铜杯,放于两侧试管中。脂杯尺寸如图2所示。
单位为毫米
010. 7 (99. 9
壁锥形角度1°
2
0
2i
a
02. 8 04. 8
图2脂杯
2 GB/T42603.1—2023
试管:耐热硅酸硼玻璃试管,下端有用以支撑脂杯的三个凹槽,其结构和尺寸如图3所示
单位为毫米
011.1~12.7

601~ -001
支撑脂杯的三个等距凹槽
标引序号说明: 1——滴点3号温度计; 2——软木塞上的透气槽口; 3—试管; 4—脂杯。
图3试管
滴点3号温度计:应符合GB/T514一2005中GB-28温度计的要求。 4.2.2 试验用附件
滴点试验用其他附件:
抛光金属棒:直径为1.2mm~1.6mm,长度为150mm; —刮刀。
4.3试验步骤
4.3.1装配试验仪器时,如图3所示将软木塞套在温度计上,调节上面软木塞的位置,使温度计球的顶端离脂杯底约3mm。在油浴中吊挂第三支温度计,使其球部与试管中温度计的球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如图1所示)。
注:试管里温度计球悬空置于脂杯中,不接触脂杯内壁的试样,温度计球的高度不堵塞脂杯的小孔即可。
4.3.2用电炉加热中温模料试样,待完全熔化后温度再升高15℃~20℃,不断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待试样内的气泡逸出后,将液体试样倒入两个脂杯中,当试样与脂杯的上边缘齐平时,再倒入略过量的试样,试样在(23土2)℃中至少冷却30min。当试样冷却后,用刮刀刮去多余的试样,使试样的表面与脂杯的上边缘齐平。将抛光金属棒从上向下穿过脂杯底部小孔,并伸出约25mm,使金属棒以接触脂杯的上下圆周边的方式压向脂杯,并旋转金属棒上脂杯,使脂杯以螺旋状向下运动,脂杯逐渐脱离金属棒
3 GB/T42603.1—2023
上附着呈圆锥形的试样,当脂杯最后滑出金属棒的末端时,在脂杯内侧留下一定厚度的光滑试样膜 4.3.3将脂杯放入试管中,使温度计上的76mm浸人标记与软木塞的下边缘一致。将温度计和软木塞组装到试管上,把组合件挂在油浴里,使油浴表面与组合件中温度计上的76mm浸入标记齐平,距试管边缘不超过6mm。 4.3.4接通滴点试验器的电源,开启照明灯开关(便于观察试样从脂杯孔中滴落)和搅拌电机,调节加热旋钮,使油浴按4℃/min~7℃/min的速度升温,直到油浴温度达到比预期滴点约低(17土1)℃的温度。然后,降低加热速度,以1℃/min~1.5℃/min的速度加热油浴,使试管里的温度和油浴的温度差维持在1℃~2℃之间。当温度继续升高时,试样逐渐从脂杯孔中滴出来。从脂杯孔滴出第一滴流体时,立即记录试管里两个温度计的温度T1,T2,油浴的温度T。。
4试验结果的计算
4.4
滴点T按公式(1)计算:
(++T)
T=(
....(1 )
2
2
式中: T一一待测中温模料的滴点,单位为摄氏度(℃); T。一第一滴流体滴落时的油浴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一一脂杯中第一滴流体滴落时温度计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一一另一脂杯中第一滴流体滴落时温度计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4.5 测量精度及误差 4.5.1 同一操作者在同一台仪器上对同一试样重复测定,两次平行测试结果的差值不应超过1℃。 4.5.2不同操作者在不同实验室对同一试样进行测定,两次测试结果的差值不应超过1.5℃。
5冻凝点试验方法
5.1试验原理
将试样熔化,使液滴附在温度计水银球上,然后放进一个预先预热的烧瓶空气罩中,液滴在温度计水银球以固定的速度旋转,直到液滴冷却到凝固时为止。当温度计旋转时模料液滴停止流动的温度即为冻凝点。 5.2 仪器与设备
冻凝点试验所用仪器与设备:
石蜡冻凝点温度计:应符合GB/T514一2005中GB-33温度计的要求;一锥形烧瓶:125mL;
软木塞或橡胶塞(橡皮盖);烧杯:100mL;上皿天平:最大称量100g,精度0.1g;
一烘箱:温度控制精度土3℃; —秒表。
5.3 3试验步骤 5.3.1将软木塞牢固地装在锥形烧瓶上,调整穿过软木塞中央的温度计,使温度计水银球底部与锥形 4
上一章:T/CCMI 28-2023 金属热锻工艺用玻璃防护润滑剂技术规范 下一章:T/CCMI 27-2023 金属热成形用石墨类、非石墨类润滑剂技术规范

相关文章

GB/T 42603.1-2023 正式版 熔模铸造中温模料 第1部分: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GB/T 42603.2-2023 熔模铸造中温模料 第2部分:使用性能试验方法 GB/T 42603.2-2023 正式版 熔模铸造中温模料 第2部分:使用性能试验方法 GB/T 14235.1-2018 熔模铸造低温模料 第1部分: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GB/T 14235.1-2018 熔模铸造低温模料第1部分∶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GB/T 14235.2-2018 熔模铸造低温模料 第2部分:使用性能试验方法 GB/T 14235.2-2018 熔模铸造低温模料第2部分∶使用性能试验方法 MT/T 593.1-2011 人工冻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 第1部分:人工冻土试验取样及试样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