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Q/SY 17118-2018 水包油型稠油降黏剂技术规范

Q/SY 17118-2018 水包油型稠油降黏剂技术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29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0-25 16:45:53



推荐标签: 技术规范 稠油 水包 17118 稠油

内容简介

Q/SY 17118-2018 水包油型稠油降黏剂技术规范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SY171182018
(2018年确认)
水包油型稠油降黏剂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s of heavy oil viscosity reducers used to assist
in forming oil-in-water state
2018—11—12实施
2018—11—12发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 Q/SY171182018
再版说明
本标准于2018年复审,复审结论为继续有效。 本标准在发市复审结论的同时,按照《关于调整集团公司企业标准编号规则的通知》(中油质
[2016】434号】的要求对标准编号进行了修改。
本次印刷与前一版相比,技术内容与前版完全一致。 本次仅对标准的封面进行了如下修改:
标准编号由Q/SY118—2013修改为Q/SY17118—2018 一标准发布单位按照企业公章,修改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Q/SY171182018
目 次
前言
III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技术要求 4 仪器与设备、溶液与试剂 5 试验方法 6 检验规则
1
··
.
0
!!
包装、标志和储运 8 HSE要求·
7
T AS/0 Q/SY17118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代替Q/SY118- 2017油降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与Q/SY118一2007相比,主
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准中文名称变更为《水包油型桐油降帮剂技术规范》,英文名称变更为“Specificationsof heavy oil viscosity ucers used to assist in forming oil -in - water state"; 修改了标准适用范 范同(见第1章):删除了“技术要求 中外型和点指标(见2007年版的第3章):删除了“技术要求中降黏率指标”(见2007年版的第3章);增加了“稠油O/W体系分散性指标”(! 第3章):增加了“稠油O/W体奈初始表观黏度指标”(见第3章):增加了“稠油O/W体条穗 定性指标” (见第3 3章):增加了“降黏剂耐盐性指标 (见第3 章1 修改了“设备与材料” (见第4章)除了“试验方法中的外观”(见2007 年版的5.21# 删除了“试验方法中的凝点”(见2007年版的5.2.2)删除了“试验方法中的降黏率的测定”(见2007年版的5.2.3);删除了“试验方法中的精度*(见2007年版的5.2.5):增加了“试验方法中的稠油0/W体系分散性”(见5.1)增加了“试验方法中的稠油O/W体系初始表观粘度”(见5.2》:增加了试验方法中的稠油O/W体系稳定性*(见5.3):修改了“试验方法中的配伍性”(见5.:增加了“试验方法中的降黏剂耐温性*(见5.5)修改了“检验规则 (见第6章)删除了“标志”(见 2007 版的第7章):增加了“包装、标 和储

增加了“HSE要求” (见第8章)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油田化学剂及材料专业标准化直属工作组提出
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塔里木油田分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健辉,张洪君,唐虹,丁彬,王欣,任从军。鲁红梅。朱怀江。聂风云
王平美,刘丽华,蒋伟,谢冰晰,赵琳涛。
本标准代替了Q/SY118—2007。 Q/SY118—2007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SY118-2004.
III AS/0 Q/SY171182018
水包油型稠油降黏剂技术规范
范围
1
本标准规定了水包油型栅油降制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储运和HSE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现场使用温度条件下,原油表靓鞋度大于800mPa·s 降黏用水包油型稠油降黏剂的质量检验、评价和验收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息必不可! 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共最新版 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
GB/T 6678 化工产品 柔样惠咖 GB/T 6679 固体化工 品菜 样通则 GB/T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划 SY/T5281 原油破乳剂使用性能检测方送 (瓶试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 三号【2000】
3 技术要求
水包油型稠油降黏剂产品应符合表1的技术要求。
表1水包油型稠油降黏剂技术要求
指标
项目
周消在降黏制水溶液中分散均勾。无明显分层
稠油O/W体系分散性稠油O/W体系初始表观黏度: mPa- 稠油O/W体系 静态稳定性: 静置10min后表观站度,mPa-s
≤600 ≤600 ≤800 5 ≤800
稳定性配伍性:脱水量降低值·% 降黏剂耐温性:老化后稠油O/W体系表观黏度.mPa
动态稳定性,在复摄满6h后表观粘哦。mPa·
若此项检验结果不符合指标,则终止试验此项指标仅适用于水包油型高温稠油降黏剂。
仪器与设备,溶液与试剂
4.1 试验用以下仪器与设备:
a) 带有V3一60一30型奖式转子的布氏黏度计或同类产品。
1 Q/SY171182018
b) 恒速电动搅拌器:在空载状态下的搅拌速度为(1006000)r/min土15%,搅拌轴上装有
双叶片搅拌浆,搅拌杆长度为350mm,叶片直径为85mm。 c) 恒温水浴:误差不超过土1C。 d) 天平:感量0.01g。 e) 烧杯:
500ml低型玻璃烧杯:内径88mm,高117mm。 250mL高型玻璃烧杯:内径60mm,高120mmc
f) 陈化签:耐温350%以上容积为500mL g) 往复振荡仪:振动频率为2m)次/min~300次/min,水平振幅为20mm。 h) 振荡瓶:内径为60mm容积为toml i 脱水试瓶:用于破乳脱水的比色管:吨图1 j)烘箱:室温至(350


图1比色管示例
4.2试验用以下溶液与试剂
) 去游离水稠油:现场取回稠油在室温下静置24h,除去游离水的稠油。 b) 脱水稠油:采用物理法将现场取回调油脱水至含水量小手 的稠油。
破乳剂:现场使用的破乳剂
5试验方法
5.1 调油O/W体系分散性
在500mL低型烧杯中加人210.00g±1.00g去游离水稠油、90.00g±1.00g现场用水和0.42g土 0.01g水包油型稠油降黏剂样品。将恒温水浴调至现场使用温度,把该低型烧杯放人已调好温度的恒温水浴中,预热30。将恒速电动搅拌器上的双叶搅拌奖放人装有上述混合物的低型烧杯中,搅挡奖叶片距烧杯底3cm左右。在低型烧杯保持恒温的条件下,以400r/min的转速搅拌低型烧杯中的混合物1min停止搅拌30s后,目测去游离水稠油在水包油型降黏剂水溶液中是否分散均勾。有无明显分层。
按照上述操作进行三次平行样试验,取两次相同的试验结果作为测定结果。 如测定结果不符合表1要求,则终止试验。
2
上一章:Q/SY 17119-2019 驱油用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技术规范 下一章:Q/SY 17111-2019 油田化学剂、钻井液生物毒性分级及检测方法 发光细菌法

相关文章

Q/SY 118-2013 水包油型稠油降粘剂技术规范 SY/T 5695-2017 钻井液用降黏剂 两性离子聚合物 SY/T 5695-2017 钻井液用降黏剂两性离子聚合物 Q/SY 01869-2020 稠油油藏SAGD开发技术规范 Q/SY 01868-2020 稠油火驱点火工艺技术规范 Q/SY 06028-2020 稠油火驱地面工程设计规范 Q/SY 01640-2018 稠油热采水平井采油工程设计规范 Q/SY 1640-2013 稠油热采水平井采油工程设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