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JF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JJF1798—2020
隔声测量室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Sound Insulation Measuring Rooms
2020-01-17发布
2020-04-17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JJF1798—2020
隔声测量室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Sound
JJF 1798—2020
Insulation MeasuringRooms
归口单位:全国声学计量技术委员会起草单位: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吉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湖北省计量测试研究院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声望声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规范委托全国声学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JJF1798—2020
本规范起草人:
姚磊 (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房法成(吉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张国庆(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姚秋平(湖北省计量测试研究院)安兆亮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闫国军(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罗 伟(上海声望声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JJF1798—2020
目 录
引言 1
(Ⅱ)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3) (3) (3) (6) (6) (6) (6) (6) (6) (7) (11) (15)
范围· 2 引用文件. 3术语和计量单位· 3.1 可测最大隔声量·· 4 概述· 5计量特性· 5.1 背景噪声· 5. 2 声场均匀性·· 5.3 混响时间 5. 4 可测最大隔声量 6 校准条件·· 6.1 环境条件: 6.2 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7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7. 1 校准项目.. 7. 2 校准方法· 8 校准结果表达· 8.1 校准记录· 8.2 校准数据处理· 8.3 校准证书· 8.4 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
建议复校时间间隔.·
9
附录A校准记录的内容附录B校准证书的内容附录 C 可测最大隔声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
I
JJF1798—2020
引言
本规范依据JJF1071一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所给出的规则和格式编制。
本规范参考了JJF1143—2006《混响室声学特性校准规范》、GB/T19889.1—2005 《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 第1部分:侧向传声受抑制的实验室测试 设施要求》、GB/T19889.3—2005《声学 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第3部分:建筑构件空气声隔声的实验室测量》等。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II
JJF1798—2020
隔声测量室校准规范
1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测量空气声隔声量的侧向传声受抑制隔声测量室的校准。
2 引用文件
本规范引用下列文件: JJG4—2015钢卷尺 JJG176声校准器 JJG449一2014倍频程和分数倍频程滤波器 JJG607声频信号发生器 JJG 1019 工作标准传声器(耦合腔比较法) JJF1001一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JJF1034 声学计量术语及定义 JJF1143一2006混响室声学特性校准规范 JJF1468一2014无指向性声源校准规范 GB/T3102.5一1993电学和磁学的量和单位 GB/T3102.7一1993声学的量和单位 GB/T6881.1一2002声学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混响室精密法 GB/T19889.1一2005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金 第1部分:侧向传声受
抑制的实验室测试设施要求
GB/T19889.3一2005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 第3部分:建筑构件空气声隔声的实验室测量
GB/T50121—2005 建筑隔声评价标准凡是注日期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3术语和计量单位
JJF1001和JJF1034界定的及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可测最大隔声量measurablemaximumsoundinsulation
隔声测量室处于最大隔声性能的工况下,声源室与接收室中间墙体(或构件)的隔声量测量值。
4概述
侧向传声受抑制隔声测量室(以下简称“隔声测量室”)常用于测量材料及构件的空气声隔声性能,一般包括两间相邻的混响室,一间为声源室,另一间为接收室,两室
1
JJF1798—2020
之间设试件洞口,用以安装试件。声源室与接收室之间采取适当措施抑制侧向传声。隔声测量室主要声学特性有背景噪声、声场均匀性、混响时间和可测最大隔声量。
5计量特性
5.1背景噪声
隔声测量室使用频率范围内,接收室所有频带的背景噪声在规定的环境下,一般不大于制造商设计的限值。 5.2声场均匀性
隔声测量室的声场均匀性用室内声压级的标准偏差表示,在使用频率范围内一般不超过表1的限值。
表1隔声测量室的声源室和接收室声压级标准偏差的最大要求 1/3倍频程标称频率/Hz
标准偏差5m/dB
100~315 ≥400
3. 0 1. 5
5.3混响时间
隔声测量室接收室的混响时间T,在使用频率范围内一般满足公式(1)的要求。
1 s≤T≤2 V
(1)
50
式中: V接收室房间容积,m"; T混响时间,S。
5.4可测最大隔声量
隔声测量室的可测最大隔声量应不小于制造商设计的限值。 注:以上技术要求不用于合格判定,仅供参考。
6# 校准条件
6.1环境条件
空气温度:(5~40)℃。 相对湿度:20%~90%。 静压:(80~106)kPa。
6.2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a)声频信号发生器白噪声频谱均匀性:在测量频率范围内不超过2.0dB;粉红噪声频谱均匀性:在测量频率范围内不超过3.0dB。 b)测量放大器在测量频率范围内,频率响应不超过士0.20dB,总失真小于0.3%。 注:a)、b)对应的设备可采用满足上述校准要求的其他等效测量仪器(如信号发生系统、信号
2
JJF1798—2020
采集分析系统等),
c)1/3倍频程滤波器在测量频率范围内,应满足JJG449中1级的要求 d)功率放大器在测量频率范围内,频率响应不超过士0.20dB。 e)工作标准传声器(扩散场型)在测量频段内,至少满足JJG1019中WS2的要求。 f)混响时间测量装置混响时间测量范围优于(0.520)S,用已知衰减斜率的电信号校准混响时间的测
量误差应不超过士5%。
g)声校准器声校准器满足JJG176中1级的要求。 h)无指向性声源在测量频段内无指向性声源满足JJF1468的要求。 i)钢卷尺测量范围优于(0~10)m,示值误差应满足JJG4一2015中5.3.2.1对Ⅱ级的
要求。 7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7. 1 校准项目
隔声测量室的校准项目见表2。
表2隔声测量室校准项目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项目名称背景噪声声场均匀性混响时间可测最大隔声量
技术要求的条款号
校准方法的条款号
5. 1 5. 2 5. 3 5. 4
7.2.2 7.2.3 7. 2. 4 7.2.5
7.2校准方法 7.2.1 隔声测量室描述
隔声测量室一般包括以下信息: a)名称、建造者、建成时间的明确标识。 b)隔声测量室接收室的容积。 c)声源室和接收室之间隔声墙体(或构件)的尺寸、面积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