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JJF1262—2010
铠装热电偶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Sheathed Thermocouples
2010-09-06发布
201012-06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JJF1262—2010
铠装热电偶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for
JJF 1262—2010
Sheathed Thermocouples
本规范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10年9月6日批准,并自
2010年12月6日起施行。
归口单位:全国温度计量技术委员会主要起草单位: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参加起草单位:东北大学
丹东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锦州市计量检定测试所
本规范由全国温度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JJF1262—2010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侯素兰(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徐宏光(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邢志红 (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参加起草人:
王浩 (东北大学) 宋光远(丹东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赵玉柱 (锦州市计量检定测试所)
JJF1262—2010
目 录
1 范围 2 引用文献.. 3 概述· 4 计量特性 4. 1 常温绝缘电阻· 4.2示值允差 5校准条件.…· 5. 1 环境条件 5.2 校准用标准器及配套设备: 6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6.1 校准项目· 6.2 校准方法 6.3 数据处理 7 校准结果的表达· 8 复校时间间隔· 附录A 校准铠装偶参考温度点的选择附录B 铠装热电偶热电动势和对分度表的偏差计算附录 C 铠装热电偶校准记录参考格式附录D 铠装热电偶校准结果参考格式附录E K、N、E、J、T型铠装热电偶热电动势允差表附录F K、N、E、J、T型铠装热电偶整百度点微分热电动势表. 附录G 铠装热电偶热电动势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实例
(1) (1 ) (1) (1) (1) (1) (2) (2) (2) (3) (3) (4) (5) (5) (6) (7) (8) (11) (13) (14) (16) (17)
JJF1262—2010
铠装热电偶校准规范
1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测量范围(一40~1100)℃,金属套管长度不小于500mm的廉金属铠装热电偶的校准。
2 引用文献
GB/T18404一2001铠装热电偶电缆及铠装热电偶 GB/T16839.1—1997热电偶第1部分:分度表 GB/T16839.2—1997热电偶第2部分:允差 GB/T4989一1994热电偶用补偿导线使用本规范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
3概述
铠装热电偶(以下简称铠装偶)是由热电偶丝用无机物绝缘的、金属套管封装的铠装偶电缆制成的适用于各种工业过程温度测量的热电偶。按测量端结构形式分为绝缘型、露端型、接壳型及分离式绝缘型。按感温元件材料分为铠装镍铬镍硅热电偶(K型)、铠装镍铬硅镍硅镁热电偶(N型)、铠装镍铬铜镍热电偶(E型)、铠装铁铜镍热电偶(J型)及铠装铜铜镍热电偶(T型)。
4计量特性 4. 1 常温绝缘电阻
铠装偶的常温绝缘电阻应符合表1。
表1钅 铠装偶常温绝缘电阻
项目
分度号
长度
最小绝缘电阻要求
试验温度
R,·L≥1000MQ·m
不小于1m
(20±15)℃
K,N,E,J,T
小于1m
R.≥1000M0
4.2示值允差
铠装偶的示值允差见表2。
JJF1262—2010
表2 铠装偶示值允差
1级
2级
名 称
分度号
允差及其适用温度范围 允差及其适用温度范围 (—40~+375)℃
(-40~+333)℃
铠装镍铬镍硅热电偶
K
±1.5℃ (375~1000)℃ ±0.004·Itl
±2.5℃ (333~1100)℃ ±0.0075.|t1
N
铠装镍铬硅镍硅镁热电偶
(40~+375)℃
(-40~+333)℃
±1.5℃ (375~800)℃ ±0.004.
±2.5℃ (333~900)℃ ±0.0075.t1
E
铠装镍铬铜镍热电偶
(—40~+375)℃
(-40~+333)℃
±1.5℃ (375~750)℃ ±0.004·t
±2.5℃ (333~750)℃ ±0.0075|t1
铠装铁铜镍热电偶
J
(40~+125)℃
(-40~+133)℃
±0.5℃ (125~350)℃ ±0.004·t
±1℃ (133~350) ±0.0075·|t1
铠装铜铜镍热电偶
T
注:以上所有指标不是用于合格性判别,仅供参考。
5 校准条件
5.1环境条件
电测设备工作的环境应符合其相应规定的要求;恒温设备的环境应无影响校准的气
流扰动。 5.27 校准用标准器及配套设备 5.2.1 校准用标准器见表3。
表3校准用标准器测量范围
序号 1 2 3 标准铜铜镍热电偶
标准器名称标准水银温度计标准铂电阻温度计
技术要求二等二等 电偶用于对1级铠装偶的
备 注
(-30~+300)℃ (-200~+419.527)℃ (-200~+100)℃
一等标准铂10-铂热
1.
校准 2.扩展不确定度不大于技
标准一等 术要求中标准器扩展不确二等 定度的其他标准器
300℃以上
标准铂佬10-铂热电偶
1
2
JJF1262—2010
5.2.2 配套设备见表4。
表4配套设备
序号 设备名称
技术要求
用途
备注
准确度等级不低于0.01级、 用于校准1级铠装分辨力不低于0.1μV
偶时,测量热电动势用于校准2级铠装偶时,测量热电动势
准确度等级不低于0.02级、 分辨力不低于1μV 如果用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 用于校准铠装偶时,应配备准确度等级不低于 时,测量标准器的电 0.02级、分辨力不低于0.1mQ 阻值
电测设备
(-40~+300)℃ 有效工作区域任意两点温差小
于0.2℃
(300℃以上)
根据不同的校
配置均温块(包括热管)的恒
温设备,温度范围满足校准的要 提供恒定的均勾 准温度范围,选
择与其相对应满足该技术要求的恒温设备
恒温设备
2
求;热电偶插人均温块的深度与 温场孔径之比大于10:1 从孔底算起轴向30mm内温差不大于0.5℃ 孔底部同一截面任意孔间的温差绝对值不大于0.25℃
测量热电动势用两点转换开关
多点转换开关
多通道转换
接触电势不大于0.5μV
测量电阻值用四点转换开关
为参考端提供0℃ 的恒温场将铠装偶参考端引至冰点恒温器
冰点恒温器
允差:±0.1℃
4
补偿导线
经过校准的补偿导线
5
绝缘电阻测试仪器
用于绝缘电阻的测量
准确度等级不低于10级
6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6.1 校准项目 6.1.1 常温绝缘电阻
绝缘型铠装偶的常温绝缘电阻在热电极与套管之间测量。一对以上热电极的铠装
3
JJF1262—2010
偶,还应测量每对热电极之间的绝缘电阻。绝缘电阻应符合表1的要求, 6.1.2示值
铠装偶的热电动势和对分度表的偏差。
6.2校准方法 6.2.1常温绝缘电阻
根据铠装偶的直径,选择绝缘电阻测试仪器。如果套管外径不大于1.5mm,测量电压(d.c.)为(75士25)V;套管外径大于1.5mm,测量电压(d.c.)为(500士50)V。 在环境温度(20士15)℃,相对湿度不大于80%下进行。按照表1的规定将铠装偶的热电极与外套管或不同对的热电极,用测量线分别连接在绝缘电阻测试仪器上,并施加试验电压,记录1min时的绝缘电阻示值。 6.2.2示值校准 6.2.2.1校准温度点
在铠装偶测量温度范围内,至少校准三个温度点,通常选取测量范围的上、下限和中间点,也可根据客户要求选择其他校准温度点(也可参照附录A选取校准温度点)。 6.2.2.2参考端的连接方法
校准铠装偶时,热电偶参考端应置于冰点恒温器内。 如果铠装偶带接插座,参考端无法插人冰点恒温器内,可用补偿导线(约500mm)
的一端连接热电极信号输出端,另一端与铜导线连接后,置入装有酒精或变压器油的玻璃试管内,再均匀地插人冰点恒温器中;标准热电偶参考端与铜导线的一端连接后,也插入冰点恒温器,插入深度均不小于150mm。铜导线的另一端通过转换开关与电测设备连接。如果校准带有较短引线的铠装偶,应从引线信号输出端连接补偿导线,并在校准结果里加以注明。
注:连接用导线应使用同一卷单股的铜导线。 6.2.2.3300℃以下温区铠装偶的校准
采用比较法,将被校铠装偶与标准器进行比较。 将标准器感温点与被校铠装偶测量端置于恒温设备有效工作区域的同一水平位置,
插入深度应不小于200mm。当标准器温度偏离校准温度点2℃以内,温度变化每分钟不超过0.1℃时,开始读数,读数顺序为
标→被1→被2→被3-→...→被n
标被1被2被3...被n
每个校准点的测量次数应不少于四次,在每一温度点的整个读数过程中,温度的变化不得超过0.2℃。 6.2.2.4300℃以上温区铠装偶的校准
采用比较法,将被校铠装偶与标准器进行比较。 将标准偶套上高铝保护管和被校铠装偶分别插至均温块各孔底部,炉口处用绝缘耐
火材料封堵。
校准应由低温向高温逐点升温进行。当标准器温度偏离校准温度点土5℃以内,温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