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J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JJG 1164—2019
红外耳温计
Infrared Ear Thermometers
2019-12-31发布
2020-03-3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JJG 1164—2019
红外耳温计检定规程 Verification Regulation of InfraredEarThermometers
JJG 1164—2019
归口单位:全国温度计量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参加起草单位: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
昆山热映光电有限公司
深圳市艾依康仪器仪表科技有限公司
本规程委托全国温度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JJG 1164—2019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
柏成玉(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王景辉(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参加起草人:
郑伟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胡继承(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郭芳(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赵建平(昆山热映光电有限公司)潘若宇(深圳市艾依康仪器仪表科技有限公司)
JJG1164—2019
目 录
引言 1 范围
(Ⅱ)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3) (3) (5) (5) (6) (7) (10) (11)
引用文件. 3 术语.
2
概述 5计量性能要求 5.1实验室误差 6 通用技术要求 6.1外观·· 6.2 光学系统· 6.3 工作正常性·· 6.4 模式提示功能· 7 计量器具控制·· 7. 1 检定条件…· 7. 2 检定项目· 7.3 检定方法 7. 4 检定结果的处理· 7.5 检定周期· 附录A耳温计黑体空腔结构附录B耳温计黑体发射率小于1引人的修正值附录 C 检定证书/检定结果通知书内页格式.. 附录D 检定记录参考格式
4
.
-
JJG1164—2019
引言
JJF1002《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JJF100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JJF1059.1《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共同构成支撑本规程制定工作的基础性系列规范。
本规程参考GB/T21417.1一2008《医用红外体温计第1部分:耳腔式》、
ISO80601-2-56:2017(E)《医用电气设备第2-56部分:人体温度测量用医用温度计基本安全性和主要性能要求》(Medicalelectricalequipment一Part2-56:Particularre- quirements for basic safety and essential performance of clinical thermometers for body temperaturemeasurement)、ASTME1965-98(2016)《间歇测定病人体温用红外温度计标准规范》(StandardSpecificationforInfraredThermometersforIntermittentDeter minationofPatientTemperature)和JJF1107一2003《测量人体温度的红外温度计校准规范》。
术语参照ISO80601-2-56:2017(E)。“实验室误差”要求参照GB/T21417.1 2008。合格判定方法参照GB/T21417.1一2008、ISO80601-2-56:2017(E)和 ASTME1965-98(2016)。
本规程为首次发布。
II
JJG1164—2019
红外耳温计检定规程
1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测量范围在35.0℃~42.0℃的测量人体温度的红外耳温计的首次检
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查。
2引用文件
本规程引用下列文件: JJF1007—2007温度计量名词术语及定义 JJF1107一2003测量人体温度的红外温度计校准规范 GB/T21417.1一2008医用红外体温计第1部分:耳腔式 ISO80601-2-56:2017(E)医用电气设备第2-56部分:人体温度测量用医用
温度计基本安全性和主要性能要求(Medicalelectricalequipment一Part2-56: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basic safety and essential performance of clinical thermometers for bod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STME1965-98(2016)间歇测定病人体温用红外温度计标准规范(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Infrared Thermometers for Intermittent Determination of Patient Tem perature)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程;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程。
3术语 3.1 红外耳温计infraredearthermometer
利用耳道和鼓膜与探测器间的热辐射交换测量人体温度的测温仪器。
3.2测试模式testmode
红外耳温计的一种特定的工作状态或方式;在该模式下耳温计输出结果未包含人体部位温度修正。
注:也称校准模式,是检定时采用的模式。 3.3实验室误差laboratoryerror
测试模式下,红外耳温计示值与黑体温度之差。
4概述
红外耳温计(以下简称耳温计)利用耳道与鼓膜形成的近似黑体空腔测量人体体温。其测量原理可由式(1)描述:
LB = G·TBB
(1) 1
元
JJG1164—2019
式中: LBB— 黑体辐射亮度,W·m-2·Sr-1; 6——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数值为5.670373×10-8W·m-2·K-4; TB——黑体温度,K。
5计量性能要求
5.1实验室误差
在35.0℃~42.0℃内,耳温计的实验室误差应不超过士0.2℃。
6通用技术要求
6.1外观
耳温计应标有型号规格、制造厂(或商标)、出厂编号和型式批准标志和编号。
6.2光学系统 6.2.1耳温计的光学系统应清洁,无损伤和松动。 6.2.2使用探头保护罩的耳温计,探头保护罩应能安装稳固。 6.3工作正常性
按键功能正常,屏幕显示正常、无缺损。 6.4模式提示功能
具有多种模式的耳温计,所处模式应有提示信息
计量器具控制
7:
计量器具控制包括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查。 7.1检定条件
耳温计检定装置由耳温计黑体空腔、液体恒温槽、标准温度计及配套电阻测量仪表组成。黑体空腔处于液体恒温槽工作区:通过对液体恒温槽工作区工质的温度控制实现黑体空腔的温度控制。黑体空腔温度使用标准器测量的液体工质温度表征。 7.1.1计量标准
耳温计检定装置采用二等及以上等级的标准铂电阻温度计作为标准器。 7.1.2配套设备 7.1.2.1耳温计黑体空腔
耳温计黑体空腔8um~14um波长范围发射率应不低于0.999,开口直径为8mm~ 10mm,结构参照附录A。 7.1.2.2液体恒温槽
液体恒温槽用于为耳温计黑体空腔提供恒温环境。液槽工作区域的尺寸、温度范围、温度稳定性和温场均匀性应满足表1的要求。
2
JJG1164—2019
表1 液体恒温槽的技术要求
温度范围
工作区域尺寸
温场均勾性
温度稳定性
(1)能容纳耳温计黑体空腔;(2)满足标准温度计浸没深度不小于 200mm的要求
0.010℃ (10 min内)
0.020℃
35.0℃~42.0℃
7.1.2.3电阻测量仪表
电阻测量仪表四线制电阻测量的最大允许误差折算成温度不超过士0.010℃。 7.1.3环境条件
温度:18.0℃~28.0℃;湿度:10%RH~85%RH。 检定环境无明显机械振动和强电磁于扰:检定过程中应避免强烈辐射和对流对检定
装置和被检耳温计的干扰;环境温度避免剧烈波动。 7.2检定项目
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查的检定项目相同,如表2所示。
表2检定项目方法
检定项目
首次检定
后续检定
使用中检查
外观光学系统工作正常性模式提示功能实验室误差
+ + + + X
+ + + + +
+ + + + +
7.3.1 7.3.2 7.3.3 7.3. 4 7. 3. 5
通用技术要求
计量性能要求 7.3检定方法 7.3.1外观
目视检查,应符合6.1的要求 7.3.2光学系统
手动目视检查耳温计的光学系统,应符合6.2.1和6.2.2的要求。耳温计的光路系统存在可移除的污染物时,可根据制造商要求的方法对耳温计的测量光路实施清洁。清洁后的耳温计应按照制造商要求在检定环境中稳定足够时间后再进行计量性能检定操作。
对于使用探头保护罩的耳温计,应手动操作确认套头保护罩安装的牢固性。 7.3.3工作正常性
根据说明书提供的信息操作仪器。开机后记录耳温计所处模式并观察屏幕显示,字符或图形应符合6.3的要求。 7.3.4模式提示功能
根据说明书提供的信息将耳温计设置为不同模式,同时观察屏幕显示信息,各模式下耳温计的提示信息应符合6.4的要求。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