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JJF 1030-2010 恒温槽技术性能测试规范 高清晰版

JJF 1030-2010 恒温槽技术性能测试规范 高清晰版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460.83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25 08:36:42



相关搜索: jjf 规范 1030 能测 高清晰 技术性 恒温槽

内容简介

JJF 1030-2010 恒温槽技术性能测试规范 高清晰版 JJF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JJF1030—2010
恒温槽技术性能测试规范
Measurement and Test Norm of Thermostatic Bath's
Met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2011-03-06实施
2010-09-06发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JJF1030—2010
恒温槽技术性能测试规范 Measurement and Test Norm of Thermostatic
JJF 1030—2010 代替JJF1030—1998
Bath's Met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本规范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10年9月6日批准,并自
2011年3月6日起施行。
归口单位:全国温度计量技术委员会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参加起草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北京康斯特仪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本规范由全国温度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JJF1030—2010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张克 (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张哲(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参加起草人:
姚敏(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梁显有(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吴建英(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刘宝琦(北京康斯特仪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张易农(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 JJF1030—2010
目 录
1 范围· 2 术语.. 3 概述
(1) (1) (1) (2) (2) (2) (2) (2) (2) (5) (7)
测试条件. 4.1环境条件 4.2测量用标准器及配套设备 5测试项目和测试方法· 5.1 测试项目 5.2测试方法附录A恒温槽温度均匀性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附录B恒温槽温度波动性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4 JJF1030—2010
恒温槽技术性能测试规范
1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检定或校准用液体恒温槽温度稳定性和均匀性的测试。
2术语 2.1恒温槽工作区域thermostaticbathsworkingspace
能保证恒温槽温度稳定性和均匀性的区域。
2.2恒温槽温度波动性thermostaticbathstemperaturevolatility
指恒温槽工作区域在一定时间间隔内,温度变化的范围。
2.3恒温槽温度均匀性thermostatic baths temperatureuniformity
指恒温槽工作区域内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的差。
2.4工作区域上水平面thetophorizontalplaneofworkingspace
指恒温槽工作区域最高处的水平面。
2.5工作区域下水平面thebottomhorizontalplaneofworkingspace
指恒温槽工作区域最低处的水平面。 2.6固定温度计fixedstandardsforplatinumresistancethermometer
在恒温槽工作区域内固定,用于测量恒温槽温度变化的温度计。 2.7移动温度计movingstandardsforplatinumresistancethermometer
在恒温槽工作区域内移动,用于测量恒温槽温度变化的温度计。 3概述
恒温槽是以液体为导热介质,通过温度控制系统以及搅拌或射流装置的作用,达到设定温度,并保持其内部工作区域的温度稳定均匀,主要用作检定、校准各类温度计或其他计量器具所需要的恒温设备。热管槽也可以参照本规范进行测试。恒温槽工作区域示意图见图1。
液面
工作区域上水平面
工作区域
工作区域下水平面
图1恒温槽工作区域示意图 JJF1030—2010
4测试条件
4.1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15℃~35℃或满足产品使用说明书中的要求:环境湿度:35%RH~85%RH或满足产品使用说明书中的要求。 环境条件还应满足电测仪器设备的其他使用要求。
4.2测量用标准器及配套设备
测量用标准器及配套设备见表1。
表1测量用标准器及配套设备
数量
序号 设备名称
用途
备注
技术要求
使用标准铂电阻温度计、
铂电阻温度计
1
二等
2支 标准器 测温电桥。也可以使用满足
下列要求的其他测量系统:由标准器、电测仪器以及配
准确度0.02级;分辨力相当于1mK
1 台 电测设备 套设备所引人的扩展不确定
测温电桥
2
度,应符合对被测恒温槽波动性和均匀性的测量要求
低热电势转换开关
1个 转换开关 (即不确定度值不大于波动性
杂散电势<0.4μV
3
和均匀性绝对值的1/3)*
注:*必须使用外套管材质相同的两支铂电阻温度计。使用金属套管铂电阻温度计测量垂直
温场时,应考虑温度计自身漏热影响。
5测试项目和测试方法
5.1 测试项目
稳定性和均勾性,其中均匀性包括上水平面温差、下水平面温差和工作区域最大
温差。 5.2测试方法 5.2.1测试前的准备
测试前必须先开启电测设备电源进行预热,预热时间至少20min或满足电测设备使用说明书的相应要求。
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使恒温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保证工作区域的液面处于规定的位置。 5.2.2波动性测试
恒温槽波动性的测试,一般选择在恒温槽实际工作温度范围的上限和下限进行。根据用户需求,也可以抽测恒温槽工作温度范围内其他温度点的波动性。
将恒温槽的温度设定在下限温度(或上限温度),将一支温度计插人工作区域内 1/2深度位置,待恒温槽第一次达到设定温度后稳定至少10min或恒温槽使用说明书要 2 JJF1030—2010
求的稳定时间,才可以读数。开始读数时恒温槽实际温度(以标准器为准)与测试点温度偏离应不超过士0.2℃。以每分钟至少6次的均匀间隔读取示值,持续10min或恒温槽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时间。取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换算为温度值,即为恒温槽在下限温度(或上限温度)相应时间间隔内的波动性。 5.2.3均匀性测试
均匀性测试的温度点一般选择在恒温槽实际工作温度范围的上限和下限进行。测试的位置一般选择在工作区域上、下水平面上均匀分布的典型位置上。见图1中位置A、 B、C、D、E、F、G和H。
根据用户需求,也可以抽测恒温槽工作温度范围内其他温度点;也可以抽测恒温槽工作区域内的其他位置。 5.2.3.1测试步骤
将恒温槽的温度设定在下限温度(或上限温度),将一支温度计作为固定温度计插人工作区域1/2深度,固定在参考位置O,另一支温度计作为移动温度计插入工作区域中的上水平面位置A,如图2所示。待恒温槽第一次达到设定温度后稳定至少10min 或恒温槽使用说明书要求的时间,才可以读数。开始读数时恒温槽实际温度(以标准器为准)与测试点温度偏离应不超过士0.2℃。按固定温度计→移动温度计→移动温度计 →固定温度计→固定温度计→移动温度计→移动温度计→固定温度计的测量顺序,依次得到示值RA1、RA1、RA2、RA2、RA3、RA3、RA4、RA4。
移动温度计
固定温度计
液面
工作区域上水平面
一工作区域下水平面
图2上水平面均匀性测试示意
计算固定温度计示值平均值:RO=(R8+RA2+RA3十RA)/4 计算移动温度计示值平均值:RA=(RA1十RA2十RA3十RA4)/4 则此时A点相对于O点的温度示值差为
3 JJF1030—2010
RAo=RARA
保持固定温度计的原有位置,将移动温度计插人工作区域中的下水平面位置E,如图3所示。待两支温度计示值变化稳定后才可以读数。按固定温度计→移动温度计→移动温度计一→>固定温度计一→>固定温度计一→移动温度计一→移动温度计一>固定温度计的测量顺序,依次得到示值R、RE1、Re2、Rα2、R、RE、RE、R。
固定温度计
液面
移动温度计
A
工作区域上水平面
工作区域下水平面
图3下水平面均匀性测试示意
计算固定温度计示值平均值:R=(R品十Rα十R十R)/4 计算移动温度计示值平均值:Re=(RE1十RE2十R十RE)/4 则E点相对于O点的示值差为
Reo=Re-R
依此类推,按照上述方法可以分别得到工作区域内B、C、D、F、G和H点相对于O点的示值差RB0、Rc0、RD0、Rr0、RG-0、RH0。 5.2.3.2数值计算
在RAO、RB-O、Rc-O、Rp-o中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大值减去最小值的差换算为温度即为工作区域上水平面的最大温差。
依此类推,通过Re0、RO、RG-O、Ro可以得到工作区域下水平面的最大温差。 在RAO、RB-O、Rc-0、RDO、REO、RFO、RG-O、RHo中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大
值减去最小值的差换算为温度即为工作区域的最大温差。
4 JJF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JJF1030—2010
恒温槽技术性能测试规范
Measurement and Test Norm of Thermostatic Bath's
Met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2011-03-06实施
2010-09-06发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JJF1030—2010
恒温槽技术性能测试规范 Measurement and Test Norm of Thermostatic
JJF 1030—2010 代替JJF1030—1998
Bath's Met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本规范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10年9月6日批准,并自
2011年3月6日起施行。
归口单位:全国温度计量技术委员会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参加起草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北京康斯特仪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本规范由全国温度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JJF1030—2010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张克 (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张哲(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参加起草人:
姚敏(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梁显有(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吴建英(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刘宝琦(北京康斯特仪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张易农(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 JJF1030—2010
目 录
1 范围· 2 术语.. 3 概述
(1) (1) (1) (2) (2) (2) (2) (2) (2) (5) (7)
测试条件. 4.1环境条件 4.2测量用标准器及配套设备 5测试项目和测试方法· 5.1 测试项目 5.2测试方法附录A恒温槽温度均匀性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附录B恒温槽温度波动性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4 JJF1030—2010
恒温槽技术性能测试规范
1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检定或校准用液体恒温槽温度稳定性和均匀性的测试。
2术语 2.1恒温槽工作区域thermostaticbathsworkingspace
能保证恒温槽温度稳定性和均匀性的区域。
2.2恒温槽温度波动性thermostaticbathstemperaturevolatility
指恒温槽工作区域在一定时间间隔内,温度变化的范围。
2.3恒温槽温度均匀性thermostatic baths temperatureuniformity
指恒温槽工作区域内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的差。
2.4工作区域上水平面thetophorizontalplaneofworkingspace
指恒温槽工作区域最高处的水平面。
2.5工作区域下水平面thebottomhorizontalplaneofworkingspace
指恒温槽工作区域最低处的水平面。 2.6固定温度计fixedstandardsforplatinumresistancethermometer
在恒温槽工作区域内固定,用于测量恒温槽温度变化的温度计。 2.7移动温度计movingstandardsforplatinumresistancethermometer
在恒温槽工作区域内移动,用于测量恒温槽温度变化的温度计。 3概述
恒温槽是以液体为导热介质,通过温度控制系统以及搅拌或射流装置的作用,达到设定温度,并保持其内部工作区域的温度稳定均匀,主要用作检定、校准各类温度计或其他计量器具所需要的恒温设备。热管槽也可以参照本规范进行测试。恒温槽工作区域示意图见图1。
液面
工作区域上水平面
工作区域
工作区域下水平面
图1恒温槽工作区域示意图 JJF1030—2010
4测试条件
4.1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15℃~35℃或满足产品使用说明书中的要求:环境湿度:35%RH~85%RH或满足产品使用说明书中的要求。 环境条件还应满足电测仪器设备的其他使用要求。
4.2测量用标准器及配套设备
测量用标准器及配套设备见表1。
表1测量用标准器及配套设备
数量
序号 设备名称
用途
备注
技术要求
使用标准铂电阻温度计、
铂电阻温度计
1
二等
2支 标准器 测温电桥。也可以使用满足
下列要求的其他测量系统:由标准器、电测仪器以及配
准确度0.02级;分辨力相当于1mK
1 台 电测设备 套设备所引人的扩展不确定
测温电桥
2
度,应符合对被测恒温槽波动性和均匀性的测量要求
低热电势转换开关
1个 转换开关 (即不确定度值不大于波动性
杂散电势<0.4μV
3
和均匀性绝对值的1/3)*
注:*必须使用外套管材质相同的两支铂电阻温度计。使用金属套管铂电阻温度计测量垂直
温场时,应考虑温度计自身漏热影响。
5测试项目和测试方法
5.1 测试项目
稳定性和均勾性,其中均匀性包括上水平面温差、下水平面温差和工作区域最大
温差。 5.2测试方法 5.2.1测试前的准备
测试前必须先开启电测设备电源进行预热,预热时间至少20min或满足电测设备使用说明书的相应要求。
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使恒温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保证工作区域的液面处于规定的位置。 5.2.2波动性测试
恒温槽波动性的测试,一般选择在恒温槽实际工作温度范围的上限和下限进行。根据用户需求,也可以抽测恒温槽工作温度范围内其他温度点的波动性。
将恒温槽的温度设定在下限温度(或上限温度),将一支温度计插人工作区域内 1/2深度位置,待恒温槽第一次达到设定温度后稳定至少10min或恒温槽使用说明书要 2 JJF1030—2010
求的稳定时间,才可以读数。开始读数时恒温槽实际温度(以标准器为准)与测试点温度偏离应不超过士0.2℃。以每分钟至少6次的均匀间隔读取示值,持续10min或恒温槽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时间。取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换算为温度值,即为恒温槽在下限温度(或上限温度)相应时间间隔内的波动性。 5.2.3均匀性测试
均匀性测试的温度点一般选择在恒温槽实际工作温度范围的上限和下限进行。测试的位置一般选择在工作区域上、下水平面上均匀分布的典型位置上。见图1中位置A、 B、C、D、E、F、G和H。
根据用户需求,也可以抽测恒温槽工作温度范围内其他温度点;也可以抽测恒温槽工作区域内的其他位置。 5.2.3.1测试步骤
将恒温槽的温度设定在下限温度(或上限温度),将一支温度计作为固定温度计插人工作区域1/2深度,固定在参考位置O,另一支温度计作为移动温度计插入工作区域中的上水平面位置A,如图2所示。待恒温槽第一次达到设定温度后稳定至少10min 或恒温槽使用说明书要求的时间,才可以读数。开始读数时恒温槽实际温度(以标准器为准)与测试点温度偏离应不超过士0.2℃。按固定温度计→移动温度计→移动温度计 →固定温度计→固定温度计→移动温度计→移动温度计→固定温度计的测量顺序,依次得到示值RA1、RA1、RA2、RA2、RA3、RA3、RA4、RA4。
移动温度计
固定温度计
液面
工作区域上水平面
一工作区域下水平面
图2上水平面均匀性测试示意
计算固定温度计示值平均值:RO=(R8+RA2+RA3十RA)/4 计算移动温度计示值平均值:RA=(RA1十RA2十RA3十RA4)/4 则此时A点相对于O点的温度示值差为
3 JJF1030—2010
RAo=RARA
保持固定温度计的原有位置,将移动温度计插人工作区域中的下水平面位置E,如图3所示。待两支温度计示值变化稳定后才可以读数。按固定温度计→移动温度计→移动温度计一→>固定温度计一→>固定温度计一→移动温度计一→移动温度计一>固定温度计的测量顺序,依次得到示值R、RE1、Re2、Rα2、R、RE、RE、R。
固定温度计
液面
移动温度计
A
工作区域上水平面
工作区域下水平面
图3下水平面均匀性测试示意
计算固定温度计示值平均值:R=(R品十Rα十R十R)/4 计算移动温度计示值平均值:Re=(RE1十RE2十R十RE)/4 则E点相对于O点的示值差为
Reo=Re-R
依此类推,按照上述方法可以分别得到工作区域内B、C、D、F、G和H点相对于O点的示值差RB0、Rc0、RD0、Rr0、RG-0、RH0。 5.2.3.2数值计算
在RAO、RB-O、Rc-O、Rp-o中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大值减去最小值的差换算为温度即为工作区域上水平面的最大温差。
依此类推,通过Re0、RO、RG-O、Ro可以得到工作区域下水平面的最大温差。 在RAO、RB-O、Rc-0、RDO、REO、RFO、RG-O、RHo中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大
值减去最小值的差换算为温度即为工作区域的最大温差。
4
上一章:GB/T 33312-2016 色漆和清漆用漆基 多异氰酸酯树脂 通用试验方法 下一章:JJF 1358-2012 非实流法校准DN1000~DN15000液体超声流量计校准规范

相关文章

JJF 1030-2010 恒温槽技术性能测试规范 JJF 2019-2022 液体恒温试验设备温度性能测试规范 高清晰版 JJF 1487-2014 超声波探伤试块校准规范 高清晰版 TD/T 1030-2010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 清晰版 JJF(闽) 1030-2010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校准规范 T/CESA 1169-2021 信息技术 人工智能 服务器系统性能测试规范 T/CPSS 1003-2023 直流散热风扇通用性能测试规范 DB52/T 1249-2017 火力发电厂厂级自动发电控制性能测试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