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SY02767—2021 代替Q/SY1767—2014
电缆防喷装置使用技术规范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blowout prevention equipment
used in wireline operation
2021—11—15实施
2021—09—07发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
Q/SY02767—2021
目 次
前言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作业准备 4.1 信息收集 4.2 选型现场使用
2
5
5.1 安装前准备 5.2 安装 5.3 试压 5.4 作业过程控制 5.5 异常情况处置 5.6 电缆防喷装置拆卸 5.7 记录维护保养与功能测试
6
6.1 维护保养 6.2功能测试健康、安全与环境保护附录A(资料性)电缆防喷装置示意图附录B(资料性) 含硫化氢井电缆防喷装置材料级别的选用附录C(资料性) 阻流管与电缆配合间隙推荐表附录D(资料性) 阻流管数量计算附录E(资料性) 工具串进入防喷管判定方法参考文献·
0
10
1
12
13
Q/SY02767—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
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Q/SY1767—2014《电缆作业防喷装置使用技术规范》,与Q/SY1767—2014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删除了“术语和定义*中的“工具串*(见Q/SY17672014的3.2),增加了“空气单元*
(见3.2): b)将“作业要求更改为“作业准备”,删除了电缆的相关内容,并将Q/SY1767一2014的有
关内容更改后纳人(见第4章,Q/SY1767—2014的4.2.2、5.1.1、5.2.1.1): c)增加了电缆防喷装置关键部件的功能检查(见5.1.2):删除了“多方联席会”和“安全风险
识别*相关内容(见Q/SY1767—2014的5.1.2。5.1.3); d)增加了“转换短节"和“泵人短节"的安装流程(见5.2.1。5.2.2): e)更改了防喷装置“试压*的操作内容(见5.3.1,5.3.6。5.3.8,Q/SY1767—2014的5.3.1
5.3.6.5.3.8): f)更改了防喷装置作业过程控制中的有关规定(见5.4.1,5.4.35.4.5,Q/SY1767—2014
的5.4.1,5.4.35.4.7)# )将“电缆在阻流管内遇卡更改为“电缆在阻流管下人口遇卡,并修改了处置步骤(见
5.5.2.Q/SY17672014的5.5.2) h)增加了电缆防喷装置现场维护保养的要求(见6.1.1,Q/SY1767—2014的6.1.1) i)增加了车间维护保养的“基本要求”(见6.1.2.1): j)更改了电缆防喷器整体功能测试要求(见6.2.6.2,Q/SY1767—2014的6.2.6.2) k)将Q/SY1767一2014的“作业人员要求”纳人到“健康。安全与环境保护要求(见7.1
Q/SY1767—2014的4.1.1.4.1.2) 1)更改了电缆防喷装置示意图(见附录AQ/SY1767—2014的附录A): m)增加了含硫化氢井电缆防喷装置材料的选用级别(见附录B): n)增加了阻流管与电缆配合间隙的推荐范围(见附录C): o)增加了阻流管数量的计算方法(见附录D): P)更改了工具串进人防喷管的判定方法(见附录E,Q/SY1767一2014的附录B)。 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标准化委员会石油工程技术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
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油测井公司。长城钻探工程公司。渤海钻探工程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伟。陈茂柯。雷绿银、谢毅、杨登波。贺红民。靳敏刚、陈光明、陈雄、
郑花。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4年首次发布为Q/SY1767一2014。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Q/SY02767—2021
电缆防喷装置使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缆防喷装置的作业准备 ,现场使用、维护保养与功能测试。 本文件适用于应用电缆防喷装置进行的带压电缆作业
规范性引用文件
卫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弓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5726 石油测井作业安全规范 Q/SY08311含硫化氢井测井安全防护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带压电缆作业 wireline operation under pressur 在井口带压及可能带压条件下,应用电缆防喷装置进行的电缆作业
3.2
空气单元 compressed air unit 为电缆防喷装置的注脂系统提供压缩空气的装置。
3.3
阻流管flow tube 安装于注脂控制头内,与电缆配套使用,通过高压密封脂密封井筒流体的管状部件。
4作业准备 4.1 信息收集
收集井口法兰或连接头型号、地层压力井口压力、硫化氢等腐蚀性气体含量。井简数据、施工内容等信息。 4.2 选型 4.2.1电缆防喷装置 4.2.1.1电缆防喷装置的主要部件包括:转换短节(法兰或活接头)、泵人短节、电缆防喷器、防落
1
Q/SY02767—2021
器(下捕集器)、快速试压短节、防喷管、化学试剂注人短节、抓卡器(上捕集器)、电缆剪切器、注脂控制头,防喷盒,刮绳器和注脂控制系统等。电缆防喷装置示意图参见附录A。现场作业时,根据作业条件选择安装全部或部分部件。 4.2.1.2在一、二级井控风险井作业时,应使用三级及以上闸板的电缆防喷器 4.2.1.3电缆防喷装置的第三方年度检测应在有效期以内,其额定承压指标应不低于作业并预计关井最高并口压力的1.2倍。 4.2.1.4在含硫化氢井作业时,应使用相应材料级别的电缆防喷装置,材料级别选用参见附录B 4.2.1.5电缆防喷器的半封闸板、刮绳器与防喷盒的胶简、导柱等应与电缆外径相匹配。 4.2.1.6 防喷管串的通径应大于测井仪器最大外径6mm,大于射孔器外径15mm。 4.2.1.7 防喷管总长度应大于工具串总长度1m以上,不宜超过30m。 4.2.2器材 4.2.2.1F 阻流管与电缆外径匹配,两者之间的间隙值参见附录C。根据预计关井最高井口压力,流体性质。电缆尺寸和单根阻流管长度。确定阻流管数量,阻流管数量的计算参见附录D。 4.2.2.2密封件应在有效期内,外观无变形,刺伤和裂口:在含硫化氢井作业时,应选用防硫密封件。 4.2.2.3 应根据施工区域的环境温度,选取适宜的密封脂。 4.2.2.4 配套使用的手动液压泵,电缆防喷器注脂接头,泄压阀件。旋塞阀等功能正常。 4.2.2.5 配套使用的吊装索具。压力表,安全阀等应在检测有效期内。
5现场使用 5.1 安装前准备 5.1.1核实转换短节型号、井身结构、压井液性质、地层压力、井口压力、施工内容等信息。 5.1.2对空气单元、注脂控制系统、电缆防喷器、防落器、抓卡器等关键部件进行功能检查:测试完毕后,电缆防喷器的各级闸板应均处于全开状态,防落器应处于关闭状态。 5.2安装 5.2.1转换短节 5.2.1.1 清洁转换短节及井口连接部位的密封面。连接螺纹,确认密封件匹配。完好。 5.2.1.2将密封件均涂抹润滑油脂,放置在密封槽内。 5.2.1.3将转换短节吊至井口,对正连接部位,紧固螺栓或活接头。 5.2.2泵入短节 5.2.2.1 清洁连接螺纹及密封面,检查O形密封圈并均匀涂抹润滑油脂。 5.2.2.2将泵入短节吊至转换短节上端连接。 5.2.2.3 根据需要连接泵人短节侧通口部件。 5.2.3电缆防喷器 5.2.3.1 清洁连接螺纹及密封面,检查O形密封圈并均匀涂抹润滑油脂。 5.2.3.2将电缆防喷器下端与泵人短节连接。 2
Q/SY 02767—2021
5.2.3.3将泄压阀、压力表及注脂接头连接到电缆防喷器上,关闭泄压阀。 5.2.3.4连接电缆防喷器液压控制管线及注脂管线。 5.2.4防落器与快速试压短节 5.2.4.1 清洁连接螺纹及密封面,检查O形密封圈并均匀涂抹润滑油脂。 5.2.4.2 将快速试压短节连接在防落器上方,再将防落器与电缆防喷器连接, 5.2.4.3连接防落器、快速试压短节的液压控制管线。 5.2.5 注脂控制头、防喷盒及刮绳器 5.2.5.1 将电缆依次穿过刮绳器、防喷盒,注脂控制头,电缆剪切器、抓卡器并逐级连接。 5.2.5.2 将电缆穿过防喷管,将抓卡器与防喷管连接。 5.2.6 防喷管 5.2.6.1 清洁防喷管连接螺纹及密封面,检查O形密封圈并均匀涂抹润滑油脂。 5.2.6.2 依次连接防喷管后,安装提升夹板和钢丝绳 5.2.7 注脂控制系统 5.2.7.1 连接注脂控制系统的气源管线。 5.2.7.2 将注脂控制系统的注脂管线,液压管线分别与对应受控部件连接 5.2.7.3 电缆防喷器全封剪切闸板的换向阀手柄和电缆剪切器的手动液压泵应上锁挂签。 5.3试压 5.3.1 工具串连接在电缆头上,送人防喷管内。 5.3.2 提升防喷管串至井口,与快速试压短节连接。 5.3.3 上起电缆,用抓卡器抓住电缆头。 5.3.4 启动空气单元,为注脂控制系统提供气源。 5.3.5# 检查确认电缆防喷器闸板处开启位置,试正管线连接可靠,试压管汇闸门开关状态正确。 5.3.61 向防喷管串内注人清水,排尽防喷管串内空气。 5.3.7[ 向注脂控制头注人密封脂,注脂压力应不低于防喷管串试压压力的1.2倍。 5.3.8缓慢加压至防喷管串试压压力,试压压力为预计关井最高井口压力的1.2倍。稳压时间15min,无渗漏:压降应小于3.5MPa(500psi)并小于试压压力的5%为合格,保存试压记录。 5.3.9进行两次以上作业时,宜使用手动液压泵进行快速试压。 5.4作业过程控制 5.4.1 平衡防喷管内压力与井口压力,两者差值宜控制在3.5MPa以内,缓慢打开井口采油(气)树阀门或封井器闸板,防喷管串无渗漏。 5.4.2打开抓卡器,释放电缆头,将防落器置于“打开”位置。确认防落器完全开启后下放电缆。 5.4.3工具串下放过程中,防落器置于“打开”位置:工具串上起至井口200m时关闭防落器。 5.4.4J 应根据井口压力变化、电缆运行方向及起下速度,适时调节注脂压力及注脂量,确保可靠密封。 5.4.5注脂泵工作气源压力应保持在0.6MPa~0.8MPa。
3
Q/SY 02767—2021
5.5异常情况处置 5.5.1注脂控制头密封失效 5.5.1.1降低电缆运行速度至300m/h~600m/h,适当增大注脂压力,若密封恢复正常,转人正常作业。 5.5.1.2若密封仍然失效,则停下绞车,依次关闭防喷盒及密封脂回流管线,检查注脂泵,空气单元工作情况,检查气源压力和密封脂量,排除相应故障。密封正常后,依次打开防喷盒及密封脂回流管线,缓慢上提电缆,确认张力正常。恢复正常作业。 5.5.1.3若密封仍然失效,则用液压依次关闭电缆防喷器上,下级半封闸板,并手动锁紧:向两级半封闸板间以井口压力的1.2倍注人密封脂。注脂控制头密封成功后,先打开手动锁紧,再打开电缆防喷器上,下级半封闸板平衡阀,待压力平衡后缓慢打开两级半封闸板,恢复正常作业。 5.5.1.4若密封仍然失效,则释放注脂控制系统压力,检查注脂单向阀、注脂管线、电缆等,排除相应故障。 5.5.2电缆在阻流管下入口遇卡 5.5.2.1 关闭电缆防喷器半封闸板并手动锁紧,从两级半封闸板间注人密封脂,注脂压力不低于井口压力的1.2倍。 5.5.2.2 停止向注脂控制头注入密封脂,释放防喷管串内压力,并确认无流体溢出。 5.5.2.3绞车缓慢下放电缆(50土5)cm。 5.5.2.4将防喷管从快速试压短节处拆开,缓慢上提防喷管串(25土5)cm。 5.5.2.5再下放电缆(50±5)cm,上提防喷管串(25土5)cm,保持电缆正常受力状态。 5.5.2.6在快速试压短节上方安装电缆卡座固定电缆。 5.5.2.7放松电缆,从防喷管下端将绞车端电缆拉出足够长度,修复电缆以使电缆能通过阻流管:若电缆无法修复或修复后仍无法通过阻流管,则在电缆卡座以上(100土1)Cm处剪断电缆,防喷管串倒放至地面,拆卸注脂控制头及阻流管,去除受损电缆。 5.5.2.8将防喷管串连接至现场能够操作的最大长度,把绞车端的完好电缆穿过阻流管并重新组装注脂控制头:电缆穿过防喷管:将防喷管串吊至井口,拉出电缆用绳卡与电缆卡座上端电缆连接:绞车拉紧电缆后拆开电缆卡座,将防喷管与快速试压短节连接。 5.5.2.9用快速试压短节试压合格后,向注脂控制头注人密封脂,先打开手动锁紧,再打开封井器上。下级半封闸板平衡阀,待压力平衡后缓慢打开两级半封闸板。绞车上起电缆,根据防喷管串长度和绳卡位置,将电缆连接部位上提至防喷管顶部。 5.5.2.10重复5.5.2.1一5.5.2.6,从防喷管下端将绞车端电缆拉出至地面,解开绳卡,将绞车端电缆从注脂控制头拉出,拆卸防喷管,使其长度最短(一根防喷管),将井口端电缆依次穿过防喷管串阻流管,重新组装好注脂控制头,将穿出的电缆与绞车端电缆用绳卡连接。 5.5.2.11将防喷管串吊至并口,绞车拉紧电缆后拆开电缆卡座,将防喷管串与快速试压短节连接 5.5.2.12用快速试压短节试压合格后,向注脂控制头注人密封脂,先打开手动锁紧,再打开封井器上。下级半封闸板平衡阀,待压力平衡后缓慢打开两级半封闸板。绞车上起足够电缆。 5.5.2.13重复5.5.2.1~5.5.2.6,从防喷管串下端反拉电缆(40土1)m后剪断电缆,防喷管串倒放至地面,将防喷管串长度恢复至工具串下井时的长度,将绞车端电缆从注脂控制头拉出:将井口端电缆反穿人防喷管串,然后穿过阻流管并组装好注脂控制头:穿出后的井口端电缆穿过天地滑轮后与绞车端电缆用绳卡连接。 5.5.2.14重复5.5.2.11和5.5.2.12。将工具串起至防喷管内,关井泄压后拆卸电缆防喷设备及工具串。
注:5.5.2适用于电缆在阻流管下人口处上起遇卡。下放正常时的处置。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