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YS/T 1469-2021 餐饮器具用钛及钛合金层状复合板带材

YS/T 1469-2021 餐饮器具用钛及钛合金层状复合板带材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6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17 17:28:56



相关搜索: 餐饮 合金 ys 器具 带材 复合板 层状 1469 复合板

内容简介

YS/T 1469-2021 餐饮器具用钛及钛合金层状复合板带材 ICS 77.150.50 CCS H 64
YS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S/T 1469—2021
餐饮器具用钛及钛合金层状
复合板带材
Titanium and titanium alloy laminated composite sheets and
stripsforcateringutensils
2022-04-01实施
2021-12-02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S/T1469—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西部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庄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西材三川智能制
造有限公司、西安天力金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湘投金天钛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张洪、孙旭东、杨延安、巨建辉、侯军涛、郭磊、杨永福、李长亮、樊科社、胡志杰、 马忠贤、刘正乔。 YS/T1469—2021
餐饮器具用钛及钛合金层状复合板带材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餐饮器具用钛及钛合金层状复合板带材的分类和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随行文件和订货单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轧制或其他方法复合的餐饮器具用钛及钛合金两层及两层以上复合板带材(以下简称 “复合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3(所有部分)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2040 铜及合金板材 GB/T3190 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 GB/T3280 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 GB/T3620.1钛及钛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 GB/T3620.2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GB/T3621钛及钛合金板材 GB/T3880.1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1部分:一般要求 GB/T4698(所有部分)海绵钛、钛及钛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5121(所有部分)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5231加工铜及铜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 GB/T6396 6复合钢板力学及工艺性能试验方法 GB/T20878 :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及化学成分 GB/T20975(所有部分)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31604.24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镉迁移量的测定 GB31604.25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主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铬迁移量的测定 GB31604.3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镍迁移量的测定 GB31604.3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铅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 GB31604.3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主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砷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 GB31604.4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砷、镉、铬、铅的测定和砷、镉、铬、镍、铅、
锑、锌迁移量的测定
YS/T1262 2海绵钛、钛及钛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多元素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1 YS/T1469—2021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复材claddingmetal 层状复合板带材中作为食物接触层、且厚度较薄的金属材料,本文件中为钛及钛合金材料。
3. 2
基材basemetal 层状复合板带材中作为结构层或受力层,可以是一层或多层的金属材料,本文件中为铝材、铜材或不
锈钢材料。 3.3
钛及钛合金层状复合板带材titaniumandtitaniumalloylaminatedcompositesheetsandstrips 采用轧制或其他方法使钛及钛合金(复材)与其他金属(基材)达到致密结合状态的层状复合板带材。
3. 4
迁移量migration 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迁移到与之接触的食品或食品模拟物中的某种非挥发性元素的量,以每千
克食品或食品模拟物中迁移物质的毫克数(mg/kg)表示。本文件中食品接触材料指钛及钛合金材料。
4分类和标记
4.1产品分类
复合材的分类、规格及适用材料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中所列的基材和复材可以自由搭配组合。表 1以外的材料,可由供需双方商定。
表1 复合材分类、规格及适用材料规格
复材
基 材
产品分类
mm
钛-铝钛-不锈钢钛-铜钛-铝-不锈钢钛-铜-不锈钢钛-铝-铜-不锈钢
(1.0~3.2)×(300~
GB/T2040中的T2
1200)XL
GB/T3621中的TA1G、 GB/T3880.1中的1050、1060,3003 TA2G,TA3G,TA4G
GB/T3280中的06Cr19Ni10、 022Cr11Ti,10Cr17,022Cr18Ti
(2.0~3.5)×(300~
1200)XL
4.2产品标记
复合材标记按产品分类、文件编号、复材牌号/基材牌号、规格的顺序表示。 示例1:复材牌号为TA1G、基材牌号为1050制造的厚度为1.0mm、宽度1000mm、长度为2000mm的复合板带材,标记为:
钛-铝复合板YS/T1469-TA1G/1050-1,0X1000×2000
2 YS/T14692021
示例2:复材牌号为TA1G、基材牌号为T2、06Cr19Ni10制造的厚度为2.5mm、宽度为800mm、长度为5000mm的复合板
带材,标记为:
钛-铜-不锈钢复合带YS/T1469-TA1G/T2/06Cr19Ni10-2,5X800X5000
5技术要求
5.1 化学成分 5.1.1复合材中复材的化学成分应符合GB/T3620.1的规定,需方复验时,化学成分允许偏差应符合 GB/T3620.2的规定。 5.1.2复合材中基材的化学成分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其中不锈钢应符合GB/T20878中的规定,铝材应符合GB/T3190中的规定,铜材应符合GB/T5231中的规定。 5.2外形尺寸及其允许偏差 5.2.12 复合材的厚度、宽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复合材的厚度、宽度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厚 度
厚度允许偏差
宽度允许偏差
+10. 0 0
1.0~2.0
±0.1
+15. 0
>2.0~3.5
±0.2
0
5.2.2复材厚度允许偏差不大于复材名义厚度的士10%。 5.2.3复合材应平直,侧边的弯曲度应不大于3mm/m 5.2.4复合材的边部应切齐,无裂口、卷边,允许有轻微的毛刺,各角应尽量切成直角,切斜应不超过板带材长度和宽度的允许偏差。 5.3 弯曲性能
复合材应进行内弯曲试验,受拉面为基材,其结果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弯曲性能
弯曲角α ()
弯芯直径 mm
试验结果
按基材标准规定,不够复合材
在试样弯曲部分的外表面不得有裂纹,
180
厚度2倍时取2倍
复合界面不得有分层
5.4热震性能
当需方对复合材的热震性能有要求时,应在订货单中注明。按照附录A的要求进行热震性能试验,复合材不允许出现任何分层、开裂、鼓泡等现象。
3 YS/T1469—2021
5.5外观质量 5.5.1复材表面以冷轧、抛光或喷砂状态交货,需方对表面有特殊要求时,由供需双方商定。 5.5.2复合材表面不允许有裂纹、起皮、压坑、夹杂、划伤、凹坑、麻点、压痕和严重氧化皮等宏观缺陷。 5.5.3复合材表面局部缺陷允许清除,但清除后其厚度不得低于标准规定的最小值。 5.6迁移量
复合材中复材特定元素的迁移量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迁移量
迁移量 mg/kg 0. 02 ≤0.05 ≤0.05 ≤0. 05 ≤0. 04
元素 Cd Cr Ni Pb As
6试验方法
6.1化学成分 6.1.1复合材中复材化学成分分析按GB/T4698或YS/T1262的规定进行。化学成分仲裁分析按 GB/T4698进行。 6.1.2复合材中基材的化学成分分析按相应标准的规定进行,其中不锈钢按GB/T223的规定进行,铝材按GB/T20975的规定进行,铜材按GB/T5121的规定进行。 6.2外形尺寸及其允许偏差
复合材的外形尺寸及其允许偏差采用相应精度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6.3弯曲性能
复合材的弯曲性能试验方法按GB/T6396规定的方法进行。 6.4热震性能
复合材的热震性能试验按附录A要求的方法进行。 6.5外观质量
复合材的外观质量采用目视检验。必要时,采用相应精度的量具进行。
6.6迁移量
复合材中复材迁移量试验按表5的规定进行。
4 YS/T 1469—2021
表5 迁移量试验
元素 Cd Cr Ni Pb As
试验方法
GB31604.24或GB31604.49,仲裁方法为GB31604.49 GB31604.25或GB31604.49,仲裁方法为GB31604.49 GB31604.33或GB31604.49,仲裁方法为GB31604.49 GB31604.34或GB31604.49,仲裁方法为GB31604.49 GB31604.38或GB31604.49,仲裁方法为GB31604.49
7检验规则
7.1检查和验收 7.1.1复合材由供方或第三方进行检验,保证复合材质量符合本文件及订货单的规定。 7.1.2需方可对收到的复合材按本文件的规定进行检验。如检验结果与本文件及订货单的规定不符时,应在收到复合材之日起3个月内以书面形式向供方提出,由供需双方协商解决。如需仲裁,应由供需双方在需方共同取样或协商确定。 7.2组批
复合材应成批提交验收,每批应由同一牌号、规格、制造方法、状态和热处理炉次的复合材组成。 7.3 3检验项目及取样规则
复合材的检验项目及取样规则应符合表6的规定,充允许复材的化学成分以原铸锭的化学成分或原板
材的合格证报出;允许基材的化学成分按原合格证报出。
表6检验项目及取样规则取样规则每批任取1份
检验项目化学成分
要求的章条号 试验方法的章条号
5. 1 5. 2 5. 3 5. 4 5. 5 5. 6
6. 1 6. 2 6. 3 6. 4 6. 5 6. 6
外形尺寸及其允许偏差
逐张(卷)
弯曲性能热震性能外观质量迁移量
每批任取2张(卷),每张(卷)各取1个横向试样每批任取2张(卷),每张(卷)各取1个试样
逐张(卷) 逐批
7.4 检验结果的判定 7.4.1化学成分不合格时,取双倍试样对不合格项进行重复试验,若仍有结果不合格时,判该批复合材不合格。 7.4.2弯曲性能和热震性能检验中,如果有一个试样的检验结果不合格,则从该批复合材中(包括原受检复合材取双倍数量试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重复试验。如仍有结果不合格时,则判该批复合材不合格,但允许供方逐张对不合格项目进行检验,合格者重新组批。 7.4.3外形尺寸及其允许偏差和外观质量不合格时,判单张(卷)不合格。 7.4.4迁移量不合格时,判该批复合材不合格。
5 YS/T1469—2021
8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随行文件
8.1标志
在检验合格的复合材上应有如下标志(或贴标签): a) 牌号(复材、基材); b) 名称; c) 规格; d) 供应状态; e) 批号; f) 本标准编号。
8.2 包装、运输和存
复合材的包装、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应按GB/T8180的规定进行。 8.3随行文件
每批复合材应有随行文件,其中除包括供方信息、产品信息、本文件编号、包装日期外,还宜包括: a)产品质量证明书,内容如下:
·复合材的主要性能; ·所规定的各项分析检验结果及质量检验部门印记。
b) 产品合格证,内容如下:
:检验项目及其结果或检验结论; ·批号; ·检验日期;:检验员签名或盖章。
c) 复合材质量控制过程中的检验报告及成品检验报告。 d) 产品使用说明:正确搬运、使用、贮存方法等。 e) 其他。
9订货单内容
订购本标准所列材料的订货单(或合同)内应包括下列内容: a) 产品名称; b) 牌号(复材、基材); c) 状态; d) 规格; e) 重量或卷数; f) 本标准编号; g) 其他。
6
上一章:YS/T 1471-2021 磷酸钒 下一章:YS/T 1468-2021 餐饮器具用钛及钛合金板带材

相关文章

YS/T 1468-2021 餐饮器具用钛及钛合金板带材 YS/T 1470-2021 餐饮器具用钛及钛合金管材 YS/T 576-2021 工业流体用钛及钛合金管 YS/T 1143-2016 石油天然气用钛及钛合金管材 YS/T 795-2012 高尔夫球头用钛及钛合金板材 YS/T 1548-2022 电子产品用钛及钛合金丝材 CB 1216-2012 舰船用钛及钛合金焊接工艺要求 CB 20030-2011 舰船用钛及钛合金铸件补焊工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