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国家标准>GB/T 41507-2022 增材制造 术语 坐标系和测试方法

GB/T 41507-2022 增材制造 术语 坐标系和测试方法

资料类别:国家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2.61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03-19 16:34:54



推荐标签: 术语 方法 制造 测试 坐标系 41507

内容简介

GB/T 41507-2022 增材制造 术语 坐标系和测试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507-2022
增材制造 术语 坐标系和测试方法 Additive manufacturingTerminology-Coordinate systems and test methodologies
(ISO/ASTM 52921 :2013,Standard terminology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oordinate systems and test methodologies, MOD)
2023-02-01实施
2022-07-11发布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3.1增材制造设备和坐标系 3.2成形空间中零件位置和方向 4重要性和使用 5关键词附录A(资料性)本文件与ISO/ASTM52921:2013结构编号对照一览表附录B(资料性)本文件与ISO/ASTM52921:2013技术差异及其原因一览表附录C(规范性)术语中提到的图形 C.1增材制造设备/系统(Z轴向上)一般效果图 C.2 增材制造设备/系统(Z轴向下)一般效果图 C.3 成形空间原点遵循右手定则 C.4 任意方向最小包围盒 C.5 不同类型包围盒 C.6 初始成形方向 C.7 初始成形方向表示方法

1
C.8 正交方向标注· C.9 左右对称 C.10 对称性简化正交方向缩写 C.11 零件定位 C.12 零件再取向参考文献索引
10
12 12 13
i...
15 16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修改采用ISO/ASTM52921:2013《增材制造标准术语坐标系和测试方法》。 本文件与ISO/ASTM52921:2013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两个文件之间的结构编号变化对照
一览表见附录A。
本文件与ISO/ASTM52921:2013相比,存在较多技术差异,在所涉及的条款的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用垂直单线(I)进行了标示。这些技术差异及其原因一览表见附录B。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增材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2)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东创瑞增材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中机研
标准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深圳市昊擎科技有限公司鑫精合激光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海西(福建)分院有限公司、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吕忠利、杨三强、肖承翔、贾闽涛、薛莲、徐玄、李广生、李海斌、李明杰、姜超、 刘斌王森辉、刘文志、顾冬冬。 增材制造 术语 坐标系和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增材制造技术所涉及的术语和定义,以及增材制造的坐标系和测试方法的相关缩略语。
本文件适用于增材制造用户、生产者、研究者、教育工作者、出版社/媒体以及其他人员。可用于增材制造系统生产的零件试验结果报告。术语中包括了机械/系统及其所包含零件的位置和方向的坐标系定义,目的是在可能的情况下与GB/T19660兼容,并阐明这些原则在增材制造中的适应性。
注1:本文件不涉及表面熔覆上的适用性评估。 注2:本文件不涉及非笛卡尔系统。 本文件不包含所有安全问题的处理。本文件的使用者负责在使用前建立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
并确定其限制的适用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弓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3.1增材制造设备和坐标系 3.1.1
成形平台build platform 成形开始时提供工作面,并在成形过程中起支撑作用的平台(见附录C中C.1)。 注:在某些系统中,制造过程中零件或实物直接或通过支撑结构连接到成形平台。在其他一些系统中,如粉末床系
统,不是必需的。 [来源:GB/T35351--2017,2.3.4]
3.1.2
成形面 build surface 叠加材料的平面区域,通常为最新的沉积层,作为下一层成形的基础。 注1:对第一层,通常成形面为成形平台。 注2:在定向能量沉积工艺中,成形面可以是已有零件或实物,在此基础上进行材料堆积成形。 注3:如果材料沉积或固化方向是变化的(或两者均变化》,可以相对于成形面定义。 [来源:GB/T35351—2017.2.3.7
3.1.3
正面front 设备上操作者正对的操作界面和/或主要观察窗的一侧。 3.1.4
设备坐标系machine coordinate system 成形平台中根据某一固定点定义的三维坐标系。三个主轴分别标记为X,YZ,旋转轴分别为A
B和CC见C.1、C.2和C.3)。与X、Y、Z的角度用右手笛卡尔坐标表示,或者由设备制造商规定。
[来源:GB/T35351—2017.2.3.23] 3.1.5
原点origin zeropoint (0,0,0)<使用X,Y,Z坐标时>在坐标系中三个主轴交点处指定的通用参考点。 注:坐标系可以是笛卡尔坐标系或由设备制造商自行定义。 [来源:GB/T35351—2017,2.3.17]
3.1.6
成形原点buildorigin 通常位于成形平台的中心,且固定于成形面上,也可以另行定义(见C.1和C.2)。 [来源:GB/T35351-2017,2.3.18]
3.1.7
设备原点machine origin machine home machine zero point 由设备制造商定义的原点。 『来源.GB/T353512017,2.3.19
3.1.8
X轴X-axis 设备坐标系中与正面平行,并且与Y轴和Z轴垂直的坐标轴(见C.1和C.2)。 注1:除设备制造商另有指定外,通常指设备的X轴。 注2:除设备制造商指定外,X轴正方向为从设备正面看去,面向成形空间原点时从左至右的方向。 注3:通常X轴处于水平位置,且与成形平台的一个边保持平行。 [来源:GB/T35351—2017,2.3.20]
3.1.9
Y轴Y-axis 设备坐标系中与Z轴和X轴垂直的轴。 注1:除设备制造商另有指定外,通常指设备的Y轴。 注2:除设备制造商指定外,Y轴正方向可根据GB/T19660中的坐标系右手定则定义。通常当Z轴正向向上,此
时从设备正面看去,从设备正面到背面的方向是Y轴正方向(见C.1);当Z轴正方向朝下时,从设备正面看去,从设备背面到正面的方向是Y轴正方向(见C.2)。
注3:通常Y轴处于水平位置,并与成形平台的一个边保持平行。 来源.GB/T35351—2017.2.3.217
3.1.10
Z轴Z-axis 设备坐标系中与X轴和Y轴(所组成的平面垂直的轴。 注1:除设备制造商另有指定外,通常指设备的Z轴。 注2:除设备制造商指定外,Z轴正方向可根据GB/T19660中的坐标系右手定则定义。对于采用平面、材料逐层
叠加的工艺,层的法向是Z轴正方向(见C.1和C.2);对于采用平面、材料逐层叠加的工艺,Z轴正方向从第一层指向后续层的方向(见C.1和C.2)。 3.2成形空间中零件位置和方向 3.2.1
任意方向包围盒arbitrarilyorientedboundingbox 生成方向没有限制的包围盒(见C.4和C.5)。 [来源:GB/T35351-2017.2.4.3]
3.2.2
几何中心geometric centre 《包围盒的》位于零件的包围盒的算术中心。 注:包围盒的中心可以位于零件或实物外部。 [来源:GB/T35351—2017.2.4.7]
3.2.3
初始成形方向initial building orientation 在成形空间体积中零件或实物的初始放置方向(见C.6和C.7)。 [来源:GB/T35351--2017,2.4.8]
3.2.4
正交方向标注 orthogonal orientation notation 《零件初始成形方向的》当一个零件的初始成形方向的任意方向最小包围盒与成形空间原点的X,
Y,Z轴平行时[见图C.5c),通过列出以下三个轴来描述方向:首先列出平行于最长的边框外形尺寸的轴,其次是平行于第二长的边框外形尺寸的轴,接着是平行于第三长的边框外形尺寸的轴。
示例:将一个试样放置在坐标系中,使它的最长尺寸平行于乙轴,第二长的尺寸平行于X轴,最短的外形尺寸平行于Y轴,这种放置被定义为具有ZXY方向。(见C.8和C.10示例)
注1:如果对称允许以少于三个轴(按长度的降序排列)确定方向,那么正交方向标注能够进一步简化。 注2:在一个正交的初始成形方向中对称的零件定义了只有一种可能的方向,因此不需要图像来交互表达。这种零
件的案例比如C.10中狗骨型试样(见GB/T1040),在XY,XA,YZ平面是左右对称于几何中心的,不是轴对称。又例如另外一种零件的案例一一圆拉杆(见C.10),它是以中心轴360°轴对称的,并同时左右对称于平分局部垂直于轴对称轴的平面。通常,当零件具有小于360°轴对称的特点时,需要一幅图像来确定初始成形方向(见C.10)。
3.2.5
零件位置partlocation 成形空间中零件或实物的位置。 注:零件位置通常由零件包围盒的几何中心相对于成形空间原点的X.Y.Z坐标定义(见C.11和见C.12)。 [来源:GB/T35351—2017,2.3.13]
3.2.6
零件再取向 part reorientation 将零件或实物的包围盒从零件或实物的初始成形方向围绕几何中心旋转的过程(见C.3和见C.12)。 [来源:GB/T35351—2017.2.4.10]
4重要性和使用
4.1虽然许多增材制造系统是基于计算机数控(CNC),但是CNC的坐标系和具体术语不足以适用于增材制造设备的全部范围。本文件进一步阐述了GB/T19660的原理,并将其具体应用到增材制造中。 4.2 此外,针对增材制造从业者,本文件目前没有给出用作检测目的的具体试验方法或标准的使用规范。但从业者可以采用目前适合的方法和标准来检测增材制造生产的零件。
5关键词
增材制造;测试方法;设备坐标系:零件位置;零件方向。
上一章:GB/T 41508-2022 增材制造 通则 增材制造零件采购要求 下一章:GB/T 41505-2022 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规范

相关文章

GB/T 35022-2018 增材制造主要特性和测试方法零件和粉末原材料 GB/T 35022-2018 增材制造 主要特性和测试方法 零件和粉末原材料 GB/T 39329-2020 增材制造测试方法标准测试件精度检验 GB/T 39329-2020 增材制造 测试方法 标准测试件精度检验 GB/T 35351-2017 增材制造术语 GB/T 35351-2017 增材制造 术语 GB/T 14896.7-2015 特种加工机床 术语 第7部分:增材制造机床 DB32/T 3597-2019 增材制造金属材料机械性能测试方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