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Q/SY 1559-2012 渤海湾浅滩海井场调查技术规范

Q/SY 1559-2012 渤海湾浅滩海井场调查技术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4.03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0-31 09:16:38



推荐标签: 调查 1559 技术规范 井场 渤海湾 渤海湾 浅滩

内容简介

Q/SY 1559-2012 渤海湾浅滩海井场调查技术规范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 1559—2012
渤海湾浅滩海井场调查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well site survey in shallow water of BoHai bay
2012一09—27发布
2012一11一15 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发布 Q/SY 1559—2012
目 次
前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2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总则工程物探调查海底表层取样· 工程地质钻探· 原位测试· 室内试验 10 调查资料的解释 11报告编制 12资料存档附录A(规范性附录) 设备要求附录 B(规范性附录) 十字板剪切试验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标准贯人试验附录 D (资料性附录) 钻孔柱状图样式附录E(规范性附录) 钻孔编录中使用的术语和符号说明…·
10
8
15
16
8
22
23 2.5
27
.... 28 :29
..................... Q/SY 1559—2012
前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石油工程技术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友华、刘振纹、贾平军、李春、王多万、王增年、李慧涛。
II Q/SY 1559—2012
渤海湾浅滩海井场调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浅水海域以内的移动式海上钻井、作业平台井场调查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移动式海上钻井、作业平台井场的工程地质和工程物探调查。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2
GB/T12763.8—2007 海洋调查规范 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GB17501一1998 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 GB/T 50123—1999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266—1999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 ASTM D2487:2010工程用土壤的分类规程(统一土壤分类体系)[Standard practice for clas-
sification of soils for engineering purposes (Unified soil classification system)J
ASTM D2488:2000土壤的描述和鉴别(目视手工操作程序)[Standard practice for descrip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soils (Visual - manual procedure)]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1
水深基准面 mean sea level (MSL) 以海图深度为基准面的水深值。
3. 1. 2
潜在的灾害性地质特征 potential features of geological hazard 移动式海上钻井平台就位及作业,具有潜在危害的各种不良的海底及海底以下的地质因素和
特征。 3.1.3
滩海海域 shoal water area 水深在5m以内的海域。
3. 1. 4
浅水海域 shallow water area 水深在5m~100m之间的海域 Q/SY 1559—2012
3. 2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GP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DGPS 差分全球定位系统; TB 化学元素; DMO- 倾角时差校正; NMO 动校正; RQD 岩石质量指标; CPT- 静力触探; PDOP- 位置精度强弱度。
4 总则 4. 1 调查目的
为移动式海上钻井、作业平台基础的稳定性分析以及为井场灾害性地质现象的防治提供基础资料,确保平台就位和作业安全。 4. 2 调查范围 4.2.1滩海海域
调查的范围按500m×500m选择测线布置;水深测量以50m×100m的测线网格布设测线,测点间距不大于50m;地层剖面测量以100m×200m的测线网格布设测线,在井场中部500m×500m范围内以50m×100m的测线网格加密布设测线,测点间距不大于100m;地貌调查可根据水深和工程项目的实际需要选择测线间隔和测线方向。 4.2.2浅水海域
调查的范围按100m×1000m确定。测线布置应根据工程性质和环境的复杂程度以网格布置,测线间隔可选定为50m,100m,150m,200m,定位标记点间隔不应大于100m。
调查内容根据调查作业区的水深、平台和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不同,可选择下列调查项目,主要包括: a) 水深调查。 b)地貌调查。 c) 浅地层剖面调查。 d) 多道数字地震剖面调查。
4. 3
磁力调查。 海底表层土质取样。
e) 0 g) 工程地质钻探 h) 海底小型 CPT 测试。 i) 海洋水文环境调查。 j)海底摄像。
2 Q/SY 1559—2012
4. 4 调查程序
包括资料收集、方案制定、海上勘察、数据采集与解释、样品的土工分析测试、基础工程分析、 资料整理与成果报告书的编写、成果报告书的验收与提交、资料归档等程序。 4. 5 调查方法
采用工程物探和工程地质钻孔取样,并结合原位测试和海底表层土质取样等手段。调查的主要方法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水深调查:采用单波束或多波束回声测深仪。
a) b)地貌调查:采用旁侧扫描声呐系统。 c) d) 多道数字地震剖面调查:采用二维数字地震资料采集系统。 e) f)
浅地层面调查:分别采用测量深度为浅、中和较深三种的浅地层剖面仪。 磁力调查:采用高精度海洋磁力仪。 海底表层土质取样:采用重力、重力活塞、振动活塞、蚌式、箱式等取样器。
g) 工程地质钻探:采用旋转方式钻进,并按一定间距获取岩土样品。 h) 海底土质原位测试:采用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和十字板剪切试验三种方法。
5工程物探调查 5.1前期资料收集
在调查方案制定之前,应收集井场附近已有的自然环境资料,包括水深、海底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沉积物分布、水文、气象、地震等方面的资料,尤其要收集有工程意义的灾害性地质特征的资料。 5.2方案制定
海上调查作业实施前,应编制出完整的项目施工方案,内容包括: a) 任务来源。 b) 调查区域概况 c) 调查的项目和要求。
调查船及调查仪器设备说明。 e)调查实施方法说明。 f) 作业进度计划 g) 质量控制程序。
d)
5.3 导航和定位 5.3.1 基本要求 5.3.1.1实施调查作业前,应在码头对调查作业中使用的罗经进行校准,参照定位基准点及系统误差进行校正。 5. 3. 1. 2 2海上定位中位置误差不得大于5m,或者:深度测量中,当测图比例尺为1:500时,定位中误差为图上±1.0mm;当1:50000≤比例尺≤1:10000时,定位中误差为图上±0.5mm;对非比例尺的海上定位测量,应视工程的设计要求确定定位精度。 5.3.1.3坐标系推荐采用WGS-84大地坐标系;如采用其他坐标系,应进行坐标转换求得。
3 Q/SY1559—2012
5.3.2走航式调查导航定位 5.3. 2. 1 在各项工程物探调查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调查船只至少应提前2倍后拖电缆长度(包括尾标)的距离进入测线的延伸线,并应以工程物探调查规定的航速稳定航行。 5.3.2.2航迹与设计测线偏离距不应大于测线间距的±20%,最大偏离距不得大于20m 5.3.2.3定位标记点的间距不应大于100m,或根据工程需要定为50m或25m。 5.3.2.4数字地震每个炮点定位一个数据,不得出现连续3个以上无定位数据的点。每隔20个模拟定位标记点或200个炮点应与有关人员核对点号 5.3.2.5测线调查作业期间的卫星个数应大于或等于4颗。 5.3.2.6现场导航定位数据记录,除记录DGPS天线位置外,数据盘中还应记录各台调查仪器换能器的实际位置(或反射点位置),并以P1/90格式或以具体工程项目要求的格式提供。 5.3.3定点式调查导航定位 5.3.3.1调查仪器到达海底时,记录定位数据。实际调查站位与设计站位的偏离在成果图上不大于2cm。 5.3.3.2 导航人员尽可能将取样仪器操作的船航调置在上风位一侧。 5.3.4调查导航定位方法
调查船只导航定位方法主要有微波测距定位法、GPS定位法、水声定位法等。各种方法的具体要求如下:
微波测距定位应按GB17501—1998中8.2的规定执行。 GPS动态定位,可用实时单点定位和差分定位两种。实时单点定位只适用于比例尺小于或
a) b)
等于1:100000的无法进行差分定位的远海区调查;差分定位适用于所有比例尺的调查。 c) 水声定位系统有长基线、短基线、超短基线水声定位系统。长基线水声定位系统适用于局部
海域,短基线水声定位系统适用于距水中目标上方很近时的测量定位,超短基线水声定位系统用于建立海洋联测点的导航定位和水下工程物探换能器的定位。
5.3.5GPS定位 5.3.5.1用GPS进行海洋工程测量定位时,可采用微距、实时差分、相位差分方法定位。当定位精度符合工程要求时,可采用后处理差分定位技术。 5.3.5.2定位工作前应做静态或动态实时定位精度试验,试验情况和结果应附在技术工作报告中 5.3.5.3 GPS基准台天线中心与已知坐标点的对中误差应小于2.5cm。 5.3.5.4GPS基准台观测的基本参数设置要求见表1。
表1( GPS 基准台观测的基本参数设置
差分数据输出间隔有 SA
卫星仰角 >5°
PDOP ≤10
观测卫星数 >3
无SA ≤15s
<10s
5.3.5.5船台GPS天线应架设在高处,尽可能减少多路径效应的影响。 5.3. 5. 6 在导航定位中,可对WGS-84坐标系视工程项目的实际需要作相应转换。
4 Q/SY 1559—2012
5.3. 6 定位资料整理 5. 3. 6. 1 作业资料整理与检查内容:
a) 定位手簿、测深手簿、测深仪记录纸所记的线号、点号、日期、时间均应一致。 b) 如外业资料由数据自动采集系统获取,数据文件中应包括如下要素:线号、点号、日期
时间、经纬度、X坐标、Y坐标、采集的深度值、水位改正值、改正深度值及备注。
5. 3. 6. 2 应根据定位资料编制走航式地球物理调查航迹图和定点式调查作业位置图,可合编亦可分开编。
计算机辅助制图时,绘图仪技术参数要求如下:
a)
量测系统分辨率小于或等于0.002mm/step; 2) 可寻址分辨率小于或等于0.025mm/step: 3) 零点定位差小于或等于0.04mm 4) 动态误差小于或等于0.1mm; 5) 单笔重复误差小于或等于0.05mm; 6)有效绘图面积具有 A0幅面。
1)
b)人工绘制时展绘定位点,展绘定位点的展点误差要求如下:
1) 在图上要小于或等于±0.2mm; 2) 内差点在图上要小于或等于±0.5mm。 当测深线上的定位点过密时,可以舍去适当的个别定位点,但必须遵循下述原则:
c)
1)其水深值应与附近深度变化基本一致; 2) 航向、速度变化的定位点不能舍去: 3)特殊深度和影响地貌特征的定位点不能舍去; 4)对特殊深度,必须全面检查
5.4调查项目技术要求 5.4.1 水深测量 5. 4. 1. 1 水深测量的设备
水深测量采用单波束测深系统和多波束测深系统,设备要求见附录 A。 5.4.1.2技术要求
水深测量的技术要求如下: a) 测线布设应按4.2执行。使用多波束测深系统进行全覆盖水深测量时,应根据水深、底质条
件和仪器的性能选择合理的测线间距,以保证相邻测线之间有不少于15%的数据重复覆盖 b) 为保证测深精度,调查作业开始前及测深调查作业期间,应根据测区海水的盐度、温度的
变化情况,进行适当数量测点的声速剖面测定工作,并对测深数据进行声速校正。在井场测深前和测深作业结束时,应各测量一次声速剖面。
c) 应根据现场实测声速和换能器吃水深度在测深仪上调整到相应的指标数据,当采用数字记录
时也必须同步进行模拟记录,两者数值应一致。数字记录应进行测深仪换能器位置偏移校正。
d)在水深测量期间一般应进行同步验潮作业,验潮站位与调查作业区之间的距离最大不应超
过 5km。 在每条测深测线记录的开始和结束至少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信息:
e)
5
上一章:Q/SY 1561-2013 枯竭型气藏储气库钻完井技术规范 下一章:Q/SY 1554-2012 水平井录井技术规范

相关文章

Q/SY 02560-2017 浅滩海永久性弃井操作技术规程 Q/SY 1560-2012 浅滩海永久性弃井操作技术规程 Q/SY 18001-2016 深水探井井场调查技术要求 Q/SY 02033-2022 压裂井场装备配置规范 Q/SY 02634-2019 井场电气检验技术规范 Q/SY 1634-2014 井场电气检验技术规范 Q/SY 02555-2017 井场录井资料远程传输技术规范 Q/SY 1555-2012 井场录井资料远程传输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