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Q/SY 1568-2013 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技术规范

Q/SY 1568-2013 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技术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9.09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0-31 15:18:52



相关搜索: 技术规范 管式 1568

内容简介

Q/SY 1568-2013 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技术规范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 1568—2013
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multiple - pipe type slug catcher
2013-04-15 发布
2013一06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发布 Q/SY 1568—2013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1
设计基本原则 5 工艺设计
4
机械设计控制设计
6
7
制造、安装及检验
8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几种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典型结构示意图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设计数据附录C (资料性附录) 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工艺设计方法,附录D (资料性附录) 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防腐指南· 参考文献
10 18 19 Q/SY 1568—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一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石油石化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勘察设计院、冀东油田勘察设计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承毅、孟岚、韦振光、谈庆旬、詹德威、张昆、赵波、于静兰、荣博香
Ⅱ Q/SY 1568—2013
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和(或)天然气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的设计、制造、安
装、检验及验收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及海洋油气多相混输管道终端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的设计和制造。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0.1~150.4 压力容器 GB 713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 GB 50251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HG/T 20582钢制化工容器强度计算规定 HG/T 20592~20635钢制管法兰、垫片、紧固件 JB/T 4712.1 容器支座 第1部分:鞍式支座 JB/T 4730.1~4730.6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JB/T 4731钢制卧式容器 JB 4732 2钢制压力容器一分析设计标准 NB/T 47014 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 NB/T 47015 ,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NB/T 47016 承压设备产品焊接试件的力学性能检验 SY/T 0071 油气集输管道组成件选用标准 SY/T 0090 油气田及管道仪表控制系统设计规范 SY/T 0448 油气田油气处理用钢制容器施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段塞流捕集器 slug catcher 用于陆上及海洋油气多相混输管道终端,捕获混输管道来段塞流,为输送介质提供缓冲空间,以
保障下游气、液相处理设备在混输管道流量间歇性急剧变化时正常工作,可具备一定气液初级分离功能的专用设备。段塞流捕集器主要分为容积式、多管式和环管存储式三种型式。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主要适用于压力高、液塞体积大的段塞流捕集场合。
1 Q/SY 1568—2013
3. 2
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multiple-pipe type slug catcher 捕获混输管道来段塞流、气液缓冲及初级分离主要在多根平行管结构内完成的段塞流捕集器,分
为单层和双层两种结构类型。 3. 3
管段bottle 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上的平行管。单层结构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分为一级管段和二级管段。双层
结构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分为上层管段和下层管段。 3. 4
一级管段 primary bottle 单层结构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中用于分离气、液相介质,并且可以储存液相介质的管段;可分为
分离段和储液段。 3. 5
二级管段secondary bottle 单层结构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中当一级管段无法满足单层结构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存储液相介质
体积要求时,所增设的只用于储存液相介质的管段。 3. 6
上层管段up-level bottle 双层结构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中用于气、液相介质分离的管段。
3. 7
下层管段down-level bottle 双层结构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中用于储存液相介质,并可进一步分离气、液相介质的管段。
3.8
分配器splitter 介于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人口与人口汇管之间,用于使气液两相介质尽可能均匀分配到各管段的
构件。 3. 9
降液管downcomer 连接于单层结构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人口汇管和一级管段之间,通常垂直或大角度倾斜设置的
构件。 3. 10
排气立管 gas riser 开口于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管段的垂直立管,气相介质由此排至排气汇管。
3. 11
最高工作压力maximum working pressure 在各种操作工况下,考虑气液混输管道压力波动时捕集器内的最高压力。
3.12
设计压力design pressure 设定的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最高压力,与相应的设计温度等参数一起作为捕集器的基本设计载荷
条件,其值不低于最高工作压力。
2 Q/SY 1568—2013
4设计基本原则
4.1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设计的基础资料应包括混输管道各种操作工况下的液量、气量、温度、压力参数。 4.2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型式的选用,应根据工艺流程、场地面积和设计储液体积等要求来确定。 4.3多相介质由混输管道进入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后应保证流动状态平稳,捕集器的入口管内径不应小于混输管道末端管内径。 4.4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管段的机械设计应满足GB 50251的规定,其他各部件的机械设计应满足 GB 150.1~150.4 的规定。 4.5捕集器材料的选择应考虑由于气相快速泄压造成低温脆性断裂的因素。
5 工艺设计
5.1结构组成 5.1.1 入口部分
入口部分宜包括捕集器人口、分配器、人口汇管和降液管。 5.1.2管段部分
单层结构管段部分宜包括一级管段和二级管段。一级管段能够满足设计储液量的要求时,可不设置二级管段。
双层结构管段部分应包括上层管段和下层管段。 5.1.3排气部分
排气部分宜包括排气立管、排气汇管和气相介质出口
5.1.4 排液部分
排液部分宜包括排液汇管、液相介质出口和排污管。
5.1.5结构简图
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的结构简图参见附录A。图 A.1是单斜率单组排气立管单层结构多管式段
塞流捕集器结构示意图。图 A.2是带二级管段的双斜率单层结构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结构示意图。 图A.3是双组排气立管单层结构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结构示意图。图A.4 是双层结构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结构示意图。图A.5是双层结构快速排液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结构示意图。 5.2 设计要求 5.2.1当管段根数较多时,可在捕集器人口和入口汇管之间设置分配器,分配器级数不宜超过2级。 5.2.2单根人口汇管所连接的管段根数不宜超过8根。 5.2.3降液管宜与水平面呈 45°,双层结构可不设置降液管。 5.2.4单层结构的管段和双层结构的下层管段应向下倾斜,管段斜率宜介于1%~2.5%之间,分离段内部介质流动型态应为分层流。 5.2.5各管段之间应设置压力平衡管。
3 Q/SY 1568—2013
5.2.6在单层结构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中,单根管段上的排气立管根数不宜超过2根。 5.2.7排气汇管应保证压力平衡,高度不宜低于捕集器人口汇管 5.2.8排液汇管应低于储液段末端。 5.2.9应设置超压保护。 5.3 工艺设计方法
设计基础资料参见附录B,设计方法参见附录C。
6机械设计 6.1特殊规定
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局部结构强度设计计算宜采用应力分析方法,评定准则应满足JB4732的规定,分析报告应作为强度计算书的一部分。 6.2载荷
设计时应分析以荷: a) 内压、外压或最大压差。 b) 液柱静压力 c) 捕集器自重,以及正常工作条件下或耐压试验状态下内装介质的重力载荷。 d) 附属设备及接管的重力载荷。 e) 风载荷、地震载荷、雪载荷。 f) 支撑件的反作用力。 g) 连接管道和其他部件的作用力。 h) 温度梯度或热膨胀量不同引起的作用力。
i) 冲击载荷。 j) 疲劳载荷。 k)运输或吊装时的作用力。
6.3设计要求 6.3.1接管、汇管承受附加弯矩可按照JB 4732进行强度设计,许用应力强度应按GB 50251 选取。 6. 3. 2 承受疲劳载荷的弯头、管汇等部件可按照JB 4732进行疲劳校核。 6.3.3开孔补强宜采用GB 150.3规定的方法;GB 150.3无法实现时,可按照JB4732进行补强计算。 6.4 支撑设置 6.4.1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的支撑宜采取多鞍座支撑,应满足 HG/T 20582 的规定;HG/T 20582 无法实现时,可按照JB4732进行。双层结构的上层管段宜采取对称双鞍座支撑,应满足JB/T 4731 的规定。 6.4.2支座宜采用固定支座与滑动支座相结合的方式,支座设计参照JB/T 4712.1 执行。 6.5 材料 6.5.1钢板
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受压元件用钢板应按GB 713的规定选取。
4
上一章:Q/SY 1570-2013 石蜡及微晶蜡紫外吸光度的快速测定 下一章:Q/SY 1562-2013 发动机油抗磨损性能试验方法 凸轮挺杆法

相关文章

Q/SY 06032-2018 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技术规范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多参数特征分析及固定式应用设计 关于段塞流及间歇流工况下计量装置的优化 JB/T 13202.4-2017 柴油机颗粒捕集系统第4部分∶颗粒捕集器技术条件 JB/T 13202.4-2017 柴油机颗粒捕集系统第4部分∶颗粒捕集器技术条件 JB/T 13202.4-2017 柴油机 颗粒捕集系统 第4部分:颗粒捕集器技术条件 旋转式过滤体颗粒捕集器流场分析 SZDB/Z 280-2017 在用柴油车及非道路移动机械安装颗粒捕集器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