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Q/SY 1271-2010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技术应用规范

Q/SY 1271-2010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技术应用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87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0-31 15:48:40



相关搜索: 规范 电阻率 套管 1271 技术应用

内容简介

Q/SY 1271-2010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技术应用规范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 1271—2010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技术应用规范
The specification for technology application of the cased hole formation resistivity logging
2010一04-02 发布
2010一06-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发布 Q/SY 1271—2010
目 次
前言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测井设计测井资料采集与质量控制
2
3

5测井资料解释
报告编写
6 Q/SY 1271—2010
前言
为了取全、取准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原始资料,规范测井资料解释,提高增油控水效果,深化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认识,更好地满足油气田勘探开发对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技术的需求,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勘探与生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华北油田公司、大庆油田公司、新疆油田公司、辽河油田公司和青海油田
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辉雄、孙晓军、孙中春、赵国瑞、谢进庄、彭振中、王昌景、霍玉雁、刘月萍。
Ⅱ Q/SY 1271—2010
过套管电阻率测并技术应用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过套管电阻率测井设计、测井采集、资料解释与应用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套管井电阻率测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SY 84一2007测井工程质量技术监督及验收规范 Q/SY156—2007 测井设计编制规范 Q/SY 1147—2008测井评价报告编写规范
3测井设计 3.1设计原则 3.1.1 总体设计原则按 Q/SY156一2007执行。 3.1.2明确测井的地质任务,进行区块测井设计 3.1.3单井测井设计在单井评价、明确测井地质任务基础上,结合动、静态测井及地质资料进行。 3.1.4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应与其他测井技术配套设计。 3.2 设计内容 3.2.1区块地质与油藏认识。 3.2.2测井目的。 3.2.3 区块选择要求:
a)需要进行开发调整、深度开发的区块。 b)具有一定油气剩余潜力的区块。 c)目的层电阻率值符合所用仪器系列测量范围的要求 d)注入水矿化度变化不大且与原始地层水矿化度差异不大。 e)区块内生产井井筒状况能够满足规模测并的要求。
3.2.4测量并的选择要求:
a)深化区块剩余油认识的控制井。 b)具备措施潜力的井。 c)需深化认识的疑难井。 d)需补充裸眼井测井资料的井。 e)符合所用测井仪器系列对井筒状况要求的井。 f)地形地貌与井场状况等地面条件能满足测井要求的井。
3.2.5测量井段和刻度井段的选择。
测量井段根据地质任务确定。 刻度井段应选择与测量井段邻近的稳定厚泥岩段或致密层,同一区块应保持一致。
1 Q/SY 1271—2010
3.2.6井眼状况要求。
套管无错断变形,保证测井仪器能够正常下井;井壁清洁,保证测量电极与井壁有效接触。 3.2.7采样间隔要求
结合地质要求和仪器技术指标,确定采集点和采样间隔。 3.2.8配套测井项目选择。
根据地质需求,可配套选择固井质量、套管技术状况、储层孔隙度与饱和度等测井项目 4测并资料采集与质量控制
4.1测并准备 4.1.1施工单位按照测井设计完成单井施工设计。 4.1.2仪器室内校验合格。 4.1.3收集裸眼井资料, 4.1.4根据测井仪器的要求与井壁状况,决定是否进行通井、刮削、清水热洗、酸洗等措施。 4.2 现场施工 4.2.1连接地面和下井仪器,地面检查信号正常后进行起吊下放,下井速度符合仪器技术要求。 4.2.2测量采用上提点测方式。 4.2.3按测前设计要求,将仪器下放到校正层段下部不少于2m处,按仪器操作规程测量校正层段。 4.2.4结合完井曲线数据确定电阻率校正系数 4.2.5按测前设计要求,将仪器下放到目的层段下部不少于2m处,按仪器操作规程测量主曲线 4.2.6若需与前次测并曲线接图,应重复测量 4个~5个测量点,两次测量误差应小于 10% 4.3质量控制 4.3.1按3.2.5 刻度并段选择要求,确定刻度系数 4.3.2过套管电阻率和裸眼井侧向电阻率具有可对比性,泥岩段和致密层上基本一致。 4.3.3目 目的层不能连续缺失数据点,否则需重复进行测井验证。 4.3.4异常点必须重复测井。 4.3.5测量深度与裸眼井深度一致。 4.3.6曲线图上套管节箍信号、测速曲线清楚可辨。 4.3.7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资料为不合格资料:
a)泥岩段曲线重复性差,变化规律不一致。 b)目的层段数据点连续缺失或异常造成无法完成对目的层的评价。 c)与裸眼井深度不匹配
4.3.8 测井现场监督与资料验收其他要求按 Q/SY 84一2007执行。 5测井资料解释 5.1资料收集 5.1.1区块的地质、油藏研究成果。 5.1.2裸眼测井、生产测井及其解释资料。 5.1.3油藏原始地层水、产出水和注人水矿化度数据。 5.1.4单井生产历史及开发动态特征。 5.2资料预处理 5.2.1剔除电阻率回零、负值等异常点。 5.2.2以裸眼井自然伽马、磁性定位或电阻率曲线深度为基准曲线进行深度校正。 5.2.3校正水泥环、层厚及围岩对过套管电阻率的影响。
2 Q/SY 1271—2010
5.2.4选取泥岩层段或高阻致密层段,以裸眼深探测电阻率数值为基准,进行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数据校正。 5.3单并评价 5.3.1对比分析裸眼和套管井电阻率曲线,划分出电阻率升高、降低和基本不变的储层,初步分析单井水淹状况 5.3.2依据区块的油藏类型、储层特征、油气水性质及水淹状况选择解释模型。 5.3.3利用裸眼井和套管井的测井相关资料,确定地层水电阻率和岩电参数,分别计算泥质含量、 孔隙度和饱和度。 5.3.4对比分析裸眼井和套管井的饱和度,解释油气水层,划分水淹级别。 5.4区块评价 5.4.1建立区块油、水层及水淹层解释图版和解释标准。 5.4.2开展多井对比分析,明确主要潜力层段,确定井间剩余油富集区域。 5.4.3结合油田开发状况和动态监测资料评价区块剩余油分布,为油田开发调整提供依据。 5.4.4结合油藏特征和生产动态明确潜力层,提出增油降水措施建议。 6报告编写
报告编写按Q/SY1147一2008执行。
3
上一章:Q/SY 1273-2010 模块式地层动态测试(MDT)测井技术应用规范 下一章:Q/SY 1200.2-2015 石油化工产品包装规范 第2部分:液体产品

相关文章

Q/SY 01271-2019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技术应用规范 SY/T 6790-2010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作业规范标准 SY/T 6823-2011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规范 SY/T 6972-2013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仪 Q/SY 02041-2024 水平井套管变形测井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 Q/SY 07572.4-2018 油井管技术条件 第4部分:直缝电阻焊套管 Q/SY 1572.4-2015 油井管技术条件 第4部分:直缝电阻焊套管 Q/SY 16847-2020 页岩气测井评价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