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Q/SY 1444-2011 油气管道山岭隧道设计规范

Q/SY 1444-2011 油气管道山岭隧道设计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09.56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13 11:03:41



推荐标签: 隧道 油气 规范 管道 设计 1444 山岭

内容简介

Q/SY 1444-2011 油气管道山岭隧道设计规范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14442011
油气管道山岭隧道设计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designing on mountain tunnels of
oil &gas pipelines
20110509发布
201107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发布 O/SY1444-2011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总则 5 隧道分级与分类 6 隧道调查和勘察 6.1一般规定 6.2选址勘察 6.3初步勘察 6.4详细勘察 6.5施工勘察 7总体设计 7.1般规定 7.2隧道位置选择 7.3隧道纵断面设计 7.4隧道横断面设计 7.5隧道巡检车辆通车要求 8荷载·
1
10
11
8.1--般规定. 8.2荷载分类 9洞口与洞门· 9.1 洞口工程· 9.2洞门工程 10衬砌结构设计
11
11
12
12 12 13 13 14 15 16 16 17 17 17 17 1
10.1 一般规定 10.2 复合式衬砌 10.3 喷锚衬砌 10.4 整体式衬砌 10.5 明洞 10.6 底板 11结构计算 11.1 隧道设计方法的选择 11.2 隧道计算方法的选择 Q/SY1444-2011
12 抗震设计 13 防水与排水 13.1 一般规定
17
18 18 18 18 19
13.2 防水 13.3 洞口与明洞防排水 14 辅助工程措施 14.1 一般规定 14.2 地层稳定措施 14.3 涌水处理措施 14.4 通风和照明 14.5 有毒有害物质的防护措施 15 管道及配套设计 15.1 一般规定 15.2 管道安装 15.3 锚固墩和支墩 15.4 管道防腐 15.5 弃渣 15.6 通信光缆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隧道围岩分级附录B(资料性附录) 条文说明参考文献
19
19 20 20 21 21 21 21 21 22 22
22 23 27 39
I Q/SY1444-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石油石化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克信、刘海春、张对红、王晓峰、向波、王国丽、杨守聪、胡道华、亢会明、李束为、杨成刚、沈选忠、李如海、付开伟、张平、王进、陈旭、阮虹、李志勇、卜祥军、吴稀瑛、曾伟、吴小君。
II Q/SY1444--2011
油气管道山岭隧道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油气管道山岭隧道的设计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矿山法施工的新建油气管道山岭隧道工程,不适用于油气管道水域隧道工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 GB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119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251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GB50253 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GB50423—2007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 GB50568--2010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J8放射防护规定 SY/T4109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 JGJ52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TB10003--2005/J449--2005铁路隧道设计规范 TB10120 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 TB10204 铁路隧道施工规范 CDP-G-OGP-PL-0012010-1油气管道并行敷设设计规定 CDP-G-OGP-CR-016-2011-1油气管道水域隧道设计规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隧道穿越pipelinecrossingintunnel 在隧道中敷设穿越管段。
3.2
管道穿越工程pipelinecrossingengineering 油(气)输送管道从人工或天然障碍下部通过的建设工程。
3.3
矿山法隧道tunnelbydigging 采用一般开挖地下坑道方法修筑的隧道。
1 Q/SY1444—2011
3. 4
衬砌lining 为控制和防止围岩的变形或塌,确保围岩的稳定等目的,将隧道的周边围岩被覆起来的结
构体。 3. 5
围岩surroundingrock 隧道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岩土体。
3. 6
锚喷支护shotcrete,anchorrodandmeshreinforcementsupport 由喷射混凝土、锚杆和(或)钢筋网等组合而成的支护结构。
3. 7
钢架支护steelframeorbeamsupport 用钢筋或型钢、钢管、钢轨、钢板等制成的钢骨架支护结构
3.8
超前支护presupporting 在钻爆隧道开挖前,对开挖工作面前方的围岩进行预加固的支护方法。
3. 9
管棚支护pipe-roofprotection 在隧道开挖前,沿开挖工作面的拱部外周插人钢管,压注砂浆,开挖时用钢架支承此种钢管所进
行的支护方法。 3. 10
超前锚杆advanceroofbolt 在隧道开挖前,沿隧道拱部按一定角度设置的,起预加固围岩作用的锚杆。
3. 11
竖井shaft 施工及运营期间,为满足管道安装、设备及材料运输、人员进出、供电、通风、给排水等作业而
修建的竖向工作井。
4总则
4.1隧道设计应有可靠的勘察、调查资料,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水文、气象、交通条件、社会人文与环境、地震和管道的布置,以及管道营运和施工条件,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环境比较。 4.2隧道主体结构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应具有足够的可靠度,包括强度、稳定性、耐久性和变形控制,适应管道长期营运的需要。 4.3隧道设计应贯彻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积极慎重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 4.4隧道设计应明确提出对施工的安全和质量要求。 4.5油气管道隧道设计除应符合本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要求。
5隧道分级与分类
5.1 管道隧道应按使用年限分为三级,如表1所示。 5.2 管道隧道按其长度分为三类,如表2所示。
2 Q/SY1444—2011
表1隧道分级一览表
分级 1 2 3
性质
年限 100 50 30
重要性系数
1. 1 1. 0 0. 9
全国性输气(油)干线的隧道
区域性输气(油)干线的隧道和支干线隧道
支线及其他小型管道的隧道
表2隧道长度分类
单位为米短隧道 L<500
分类长度
长隧道 L>2000
中长隧道 500 注:隧道长度系指两端洞门墙面与隧道底板的交线同隧道中线交点间的距离。
6隧道调查和勘察
6.1一般规定 6.1.1管道隧道穿越的调查和勘察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宜按选址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施工勘察等阶段开展工作。 6.1.2在进行隧道岩土工程勘察前,应充分收集、分析已有资料,明确勘察重点,制定勘察大纲 6.1.3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中长隧道和短隧道,可采用以物探方法为主,结合综合工程地质测绘进行;在地表岩层露头不好的情况下,可采用探槽及探井进行岩层的揭露。对于长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当地形条件复杂,洞身部分难以实施钻探工作时,可在综合工程地质测绘的基础上,采用相应的物探方法,并进行适量的钻探验证,加强施工阶段的勘察;当地下水较发育,地下水对隧道施工有影响时,应加强水文地质勘察。 6.1.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和施工中发现异常的隧道,应提出加强施工勘察的要求。 6.1.5隧道穿越活动性断裂带、具有放射性物质的地层、可溶性岩层发育、含煤或赋存瓦斯的地层等地质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时,应进行专题勘察,并提出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6.1.6钻孔、钻探、测试完毕,应采用压力注水泥浆封孔。 6.2 选址勘察
应进行现场踏勘,收集资料,对拟选隧道场址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等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洞口稳定条件、施工条件及对环境的影响等进行可行性评价,推荐隧道位置。
6.3初步勘察 6.3.1应根据工程地质测绘、物探、钻探、取样及试验等勘察工作,初步查明隧道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地震地质条件以及隧道进出口的环境地质条件,对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提供初步评价,可按附录A采用定性划分或工程类比法确定围岩分级,为方案比选提供依据。当山势陡峻、交通不便、山体相对高差较大、钻探实施困难时,可在隧道洞口以上30m50m范围的山体布置钻孔,对隧道洞身段可采用物探进行。 6.3.2应收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气象、水文、道路交通、植被等自然概况。 6.3.3应初步查明隧道方案的区域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特征。
3 Q/SY1444—2011
6.3.4初步勘察阶段调查与工程地质测绘应查明以下问题:
a) 地形、地貌及成因。 b) 地层岩性、产状、厚度、风化程度及构造特征。 c) 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规模及对隧道的影响。 d) 地震地质条件。 e) 地应力分布及最大主应力作用方向, f) 地下水的类型、埋藏、补给、排泄条件。 g) 地表水体分布及其与地下水的关系。 h) 隧道穿越对地面建(构)筑物、地下构筑物等的影响。 i) 隧道进出口的工程地质条件。 j) 弃渣场位置及简要地质情况。 k)隧道施工条件。
6.3.5物探工作要求:
物探工作应评价岩、土体的完整性,查明破碎带、断层以及含水丰富地层的空间分布位置以及影响范围(宽度)、其他隐伏构造,并对隧道通过的岩土体进行波速分层:物探的探测深度不应小于隧道底板以下10m;物探主测线应位于穿越位置的主轴上;辅助测线宜位于主测线两侧10m~30m处,且平行于主测线,在洞口布置两条横测线;工程物探可采用地震勘探或电法勘探进行。 6.3.6钻探工作要求:
a)初步勘察阶段应以物理勘探为主,配合少量代表性钻探及测试工作,除地质条件简单的短隧
道可不进行钻探外,宜布置少量钻孔验证性勘探。 b)钻孔位置应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及工程地质测绘、物探等发现的异常点来拟定。需要钻
孔的隧道,勘探孔间距宜为400m~600m,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不宜少于三个勘探孔,洞口附近覆土较厚时应布置勘探点。一般地区钻孔应布置在隧道两侧6m~8m处,岩溶地区的钻孔应布置在中线两侧15m~20m,以左右交错布置为宜。
c)4 钻孔深度应达到设计隧道底板以下3m5m,若遇到溶洞、暗河时钻孔应加深至溶洞、暗河
底以下5m,遇含油、瓦斯地层时钻孔应加深至设计洞底10m以下为宜。
6.3.7水文地质勘察要求:
钻探过程中遇到地下水时应查明水层的位置和厚度,并取样分析,判明其对混凝土、钢材的腐蚀性。对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宜进行压水或抽水试验,以初步查明地下水分布和径流状况,根据隧道通过的不同岩土体渗透系数粗略估算最大涌水量,定性分析隧道开挖后可能出现的涌水、突泥可能性。 6.3.8室内测试要求:
a)勘探揭露的每一地层应取样,其岩土的物理力学试验应按GB50568一2010中表4.5.6进行
试验。 b)有地下水时应从对隧道有影响的主要含水层内取水样一至三组进行试验,进行简要分析并
评价对混凝土、钢材、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性。
6.4详细勘察
6.4.1应根据工程地质测绘、物探、钻探及取样试验、压水试验、地应力测试等工作,查明隧道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地震情况、进出口环境地质条件、施工条件,对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提供详细评价,根据隧道围岩稳定的各项因系,按附录A 分段确定隧道围岩级别,为隧道施工布置、各段洞身掘进方法及程序、支护及衬砌或整治工程提供设计依据。当山势陡峻、交通不便、山体相对高差较大、钻探实施困难时,可不进行详细勘察,直接进 4
上一章:SY/T 4215-2016 石油天然气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油气管道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下一章:Q/SY 1442-2011 特殊地区油气输送管道压载施工技术规范

相关文章

Q/SY 06341-2022 油气管道山岭隧道设计规范 Q/SY 06333-2017 油气输送管道隧道穿越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Q/SY 1503-2012 油气输送管道隧道穿越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Q/SY 06342-2018 油气管道伴行道路设计规范 Q/SY 06311-2016 油气管道工程热工暖通设计规范 Q/SY 1603-2013 油气管道线路工程基于应变设计规范 Q/SY 06309-2016 油气管道工程给排水设计规范 Q/SY 06307.1-2016 油气储运工程总图设计规范 第1部分:油气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