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 06309—2016
油气管道工程给排水设计规范
Code for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 of oil and gas pipeline engineering
2017-04-01实施
2016一12一26发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发布
Q/SY 063092016
目 次
前言
T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给水 4.1 一般规定 4.2 设计用水量、用水定额和水压 4.3 水质和防水质污染 4.4 水源及取水 4.5 输水 4.6 管材、附件和水表 4.7 管道布置和敷设 4.8 设计流量和管道水力计算 4.9 贮水罐 (池) 4.10 增压设备、 泵房 4.11 给水处理排水
4
X
5
10
5.1 一般规定 5.2 排水量、设计流量及排水管道水力计算 5.3 管道布置和敷设 5.4 管材、附件和检查井 5.5 污水泵和集水池 5.6 小型生活污水处理 5.7 含油污水处理及回收利用 6 循环冷却水 6.1 一般规定 6.2 冷却塔 6.3 循环冷却水输送设施 6.4 循环冷却水处理 6.5 旁流水处理 6.6 补充水处理 6.7 排水处理 6.8 药剂储存和投配 6.9 监测、控制和检测参考文献·
12 14 15
16
16 1
18 19
19 20 · 20
·20 ·22 I
Q/SY 063092016
前言
Q/SY06309《油气管道工程给排水设计规范》是油气储运工程建设系列标准之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
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程建设分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石油石化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
司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
本标推主要起草人:连伟、游伦、肖华、何彦、赵琼、肖芳、童富良、何蓉云、傅贺平、刘海春、卜祥军,张伟旭、刘阳。
II
Q/SY 06309-2016
油气管道工程给排水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气管道工程给水系统、排水系统以及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相关内容。 本标推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辖新建油气管道工程给排水系统设计,改扩建油气管道
工程给排水系统设计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于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盐溃土、多年冻土以及其他特殊地区。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272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17219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 GB/T 18920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 GB 50013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50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GB50183 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CECS 193 城镇供水长距离输水管(渠)道工程技术规程 SY/T0089 油气厂、站、库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给水系统 watersupplysystem 由取水、输水、水质处理和配水等设施所组成的总体。
3.2
综合生活用水demand fordomestic andpublicusc 站场值班人员日常生活用水以及公共建筑和设施用水的总称。
3.3
小时变化系数 hourly variation cocfficicnt 最高日最高时供水与该日平均时供水量的比值。
3.4
给水处理 water treatmcnt
1
Q/SY06309—2016
对水源水或不符合用水水质要求的水,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改善水质的过程。
3.5
原水 rawwater 由水源地取来进行水处理的原料水。
3.6
生产用水processwater 用于工艺生产的水,包括间接冷却水、工艺用水、锅炉用水等。
3.7
杂用水non-drinkingwater 用于冲洗便器、汽车,浇酒道路、浇灌绿化的非饮用水。
3.8
排水系统 wastewaterengineering system 收集、输送、处理、再生和处置污水和雨水的设施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
3.9
排水设施wastewaterfacilities 排水工程中的管道、构筑物和设备等的统称。
3.10
分流制separatesystem 用不同管渠系统分别收集、输送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
3.11
生活污水domesticwastewater,sewage 站场值班人员生活产生的污水。
3.12
总变化系数peakvariationfactor 最高目最高时污水量与平均目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
3.13
循环冷却水系统 recirculatingcoolingwatersystem 以水作为冷却介质,并循环使用的给水系统。由换热设备、冷却设施、水处理设施、水泵、管道
及其他有关设施组成。 3.14
间冷开式系统 充indirectopenrecirculatingcoolingwatersystem 循环冷却水与被冷却介质间接传热且循环冷却水与大气直接接触散热的循环冷却水系统
3.15
间冷闭式系统indirectclosedrecirculatingcoolingwatersystem 循环冷却水与被冷却介质间接传热且循环冷却水与冷却介质也是间接传热的循环冷却水系统。
3.16
浓缩倍数 concentration 循环冷却水含盐量与补充水含盐量的比值。
3.17
补充水量 amountofmakeupwater 补充循环冷却水在运行中因蒸发、风吹、排污及泄漏而损失的水量。
2
Q/SY 06309—2016
计算。 4.2.5管网漏损水量和未预见水量可按4.2.1的a)至c)项水量之和的10%~15%合并计算。 4.2.6站场消防水池(罐)补充水的水量应按GB50183确定。 4.2.7站场生产用水水压工艺要求应按SY/T0089确定,生活用水水压应按GB50015确定。 4.3水质和防水质污染 4.3.1站场生活用水水质应符合GB5749的要求;站场杂用水系统的水质应符合GB/T18920的要求;生产用水水质应按工艺要求确定。 4.3.2站场自备水源的供水管道严禁与城镇给水管道直接连接。 4.3.3生活饮用水不得因管道产生虹吸、背压回流而受污染。 4.3.4卫生器具和用水设备、构筑物等的生活饮用水管配水件出水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a)出水口不得被任何液体或杂质所淹没。 b)出水口高出承接用水容器溢流边缘的最小空气间隙,不得小于出水口直径的2.5倍
4.3.5从生活饮用水管网向消防、中水和雨水回用等其他用水的贮水池(箱)补水时,其进水管口最低点高出溢流边缘的空气间隙不应小于150mm。 4.3.6给水管道空气间隙、倒流防止器和真空破坏器等隔断措施设置的环境和选用应符合GB50015 的相关规定。 4.3.7严禁生活饮用水管道与大便器(槽)、小便斗(槽)采用非专用冲洗阀直接连接冲洗。 4.3.8生活饮用水管道应避开毒物污染区,当条件限制不能避开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4.3.9生活饮用水水池(箱)的结构形式、设置环境、构造和配管,应符合GB50015的相关规定。 4.3.10生活饮用水水池(箱)应与其他用水的水池(箱)分开设置,且生活饮用水水池(箱)贮水 48h内不能得到更新时,应设置水消毒处理装置。 4.3.11在非饮用水管道上接出水嘴或取水短管时,应采取防止误饮误用的措施。 4.4水源及取水 4.4.1站场的给水水源应根据生产、生活、消防用水量和水质要求,结合当地水源条件及水文地质资料等因素综合确定。 4.4.2水源、取水地点和取水量的确定,应取得有关部门许可。生活饮用水水源的水质和卫生防护应符合有关现行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4.4.3站场给水水源宜优先考虑依托站场附近市政供水管网或工矿企业供水系统。当站场依托条件较差时,则可根据站场附近水文地质条件选择地下水或地表水作为给水水源。 4.4.4在进行站场地下或地表水源选择前,应进行水资源的勘察,获取确切的水文地质资料。 4.4.5用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时,取水量应小于允许开采量,不应盲目开采。地下水开采后,不得引起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及地面沉降。 4.4.6用地表水作为供水水源时,其设计枯水流量的年保证率应根据站场供水重要性选定,宜采用 90%~97%。 4.4.7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位置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选择,并符合下列要求:
a)位于水质好、不易受污染的富水地段。 b)尽量靠近站场。 c)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 d)尽量避开地震区、地质灾害区和矿产采空区。
4.4.8地下水取水构筑物型式的选择,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当水文地质条 4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 06309—2016
油气管道工程给排水设计规范
Code for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 of oil and gas pipeline engineering
2017-04-01实施
2016一12一26发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发布
Q/SY 063092016
目 次
前言
T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给水 4.1 一般规定 4.2 设计用水量、用水定额和水压 4.3 水质和防水质污染 4.4 水源及取水 4.5 输水 4.6 管材、附件和水表 4.7 管道布置和敷设 4.8 设计流量和管道水力计算 4.9 贮水罐 (池) 4.10 增压设备、 泵房 4.11 给水处理排水
4
X
5
10
5.1 一般规定 5.2 排水量、设计流量及排水管道水力计算 5.3 管道布置和敷设 5.4 管材、附件和检查井 5.5 污水泵和集水池 5.6 小型生活污水处理 5.7 含油污水处理及回收利用 6 循环冷却水 6.1 一般规定 6.2 冷却塔 6.3 循环冷却水输送设施 6.4 循环冷却水处理 6.5 旁流水处理 6.6 补充水处理 6.7 排水处理 6.8 药剂储存和投配 6.9 监测、控制和检测参考文献·
12 14 15
16
16 1
18 19
19 20 · 20
·20 ·22 I
Q/SY 063092016
前言
Q/SY06309《油气管道工程给排水设计规范》是油气储运工程建设系列标准之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
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程建设分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石油石化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
司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
本标推主要起草人:连伟、游伦、肖华、何彦、赵琼、肖芳、童富良、何蓉云、傅贺平、刘海春、卜祥军,张伟旭、刘阳。
II
Q/SY 06309-2016
油气管道工程给排水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气管道工程给水系统、排水系统以及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相关内容。 本标推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辖新建油气管道工程给排水系统设计,改扩建油气管道
工程给排水系统设计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于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盐溃土、多年冻土以及其他特殊地区。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272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17219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 GB/T 18920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 GB 50013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50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GB50183 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CECS 193 城镇供水长距离输水管(渠)道工程技术规程 SY/T0089 油气厂、站、库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给水系统 watersupplysystem 由取水、输水、水质处理和配水等设施所组成的总体。
3.2
综合生活用水demand fordomestic andpublicusc 站场值班人员日常生活用水以及公共建筑和设施用水的总称。
3.3
小时变化系数 hourly variation cocfficicnt 最高日最高时供水与该日平均时供水量的比值。
3.4
给水处理 water treatmcnt
1
Q/SY06309—2016
对水源水或不符合用水水质要求的水,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改善水质的过程。
3.5
原水 rawwater 由水源地取来进行水处理的原料水。
3.6
生产用水processwater 用于工艺生产的水,包括间接冷却水、工艺用水、锅炉用水等。
3.7
杂用水non-drinkingwater 用于冲洗便器、汽车,浇酒道路、浇灌绿化的非饮用水。
3.8
排水系统 wastewaterengineering system 收集、输送、处理、再生和处置污水和雨水的设施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
3.9
排水设施wastewaterfacilities 排水工程中的管道、构筑物和设备等的统称。
3.10
分流制separatesystem 用不同管渠系统分别收集、输送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
3.11
生活污水domesticwastewater,sewage 站场值班人员生活产生的污水。
3.12
总变化系数peakvariationfactor 最高目最高时污水量与平均目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
3.13
循环冷却水系统 recirculatingcoolingwatersystem 以水作为冷却介质,并循环使用的给水系统。由换热设备、冷却设施、水处理设施、水泵、管道
及其他有关设施组成。 3.14
间冷开式系统 充indirectopenrecirculatingcoolingwatersystem 循环冷却水与被冷却介质间接传热且循环冷却水与大气直接接触散热的循环冷却水系统
3.15
间冷闭式系统indirectclosedrecirculatingcoolingwatersystem 循环冷却水与被冷却介质间接传热且循环冷却水与冷却介质也是间接传热的循环冷却水系统。
3.16
浓缩倍数 concentration 循环冷却水含盐量与补充水含盐量的比值。
3.17
补充水量 amountofmakeupwater 补充循环冷却水在运行中因蒸发、风吹、排污及泄漏而损失的水量。
2
Q/SY 06309—2016
计算。 4.2.5管网漏损水量和未预见水量可按4.2.1的a)至c)项水量之和的10%~15%合并计算。 4.2.6站场消防水池(罐)补充水的水量应按GB50183确定。 4.2.7站场生产用水水压工艺要求应按SY/T0089确定,生活用水水压应按GB50015确定。 4.3水质和防水质污染 4.3.1站场生活用水水质应符合GB5749的要求;站场杂用水系统的水质应符合GB/T18920的要求;生产用水水质应按工艺要求确定。 4.3.2站场自备水源的供水管道严禁与城镇给水管道直接连接。 4.3.3生活饮用水不得因管道产生虹吸、背压回流而受污染。 4.3.4卫生器具和用水设备、构筑物等的生活饮用水管配水件出水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a)出水口不得被任何液体或杂质所淹没。 b)出水口高出承接用水容器溢流边缘的最小空气间隙,不得小于出水口直径的2.5倍
4.3.5从生活饮用水管网向消防、中水和雨水回用等其他用水的贮水池(箱)补水时,其进水管口最低点高出溢流边缘的空气间隙不应小于150mm。 4.3.6给水管道空气间隙、倒流防止器和真空破坏器等隔断措施设置的环境和选用应符合GB50015 的相关规定。 4.3.7严禁生活饮用水管道与大便器(槽)、小便斗(槽)采用非专用冲洗阀直接连接冲洗。 4.3.8生活饮用水管道应避开毒物污染区,当条件限制不能避开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4.3.9生活饮用水水池(箱)的结构形式、设置环境、构造和配管,应符合GB50015的相关规定。 4.3.10生活饮用水水池(箱)应与其他用水的水池(箱)分开设置,且生活饮用水水池(箱)贮水 48h内不能得到更新时,应设置水消毒处理装置。 4.3.11在非饮用水管道上接出水嘴或取水短管时,应采取防止误饮误用的措施。 4.4水源及取水 4.4.1站场的给水水源应根据生产、生活、消防用水量和水质要求,结合当地水源条件及水文地质资料等因素综合确定。 4.4.2水源、取水地点和取水量的确定,应取得有关部门许可。生活饮用水水源的水质和卫生防护应符合有关现行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4.4.3站场给水水源宜优先考虑依托站场附近市政供水管网或工矿企业供水系统。当站场依托条件较差时,则可根据站场附近水文地质条件选择地下水或地表水作为给水水源。 4.4.4在进行站场地下或地表水源选择前,应进行水资源的勘察,获取确切的水文地质资料。 4.4.5用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时,取水量应小于允许开采量,不应盲目开采。地下水开采后,不得引起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及地面沉降。 4.4.6用地表水作为供水水源时,其设计枯水流量的年保证率应根据站场供水重要性选定,宜采用 90%~97%。 4.4.7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位置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选择,并符合下列要求:
a)位于水质好、不易受污染的富水地段。 b)尽量靠近站场。 c)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 d)尽量避开地震区、地质灾害区和矿产采空区。
4.4.8地下水取水构筑物型式的选择,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当水文地质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