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Q/SY 06016.5-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热工设计规范 第5部分:热力站

Q/SY 06016.5-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热工设计规范 第5部分:热力站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3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0-30 08:24:37



推荐标签: 规范 设计 地面 热工 热力 工程 油气田 部分 06016

内容简介

Q/SY 06016.5-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热工设计规范 第5部分:热力站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 06016.5—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热工设计规范
第5部分:热力站
Code for design of thermal engineering for oil-gas field surface-
Part 5 : Heating station
2016—0127 发布
2016-04-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发布 Q/SY 06016. 5—2016


前言
II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术语和定义
般规定 5 布置 6 设备选择
4
工艺管道 8 水质
7
监测和控制
9 Q/SY 06016. 5—2016
前言
Q/SY06016《油气田地面工程热工设计规范》是油气田地面工程设计系列标准之一。该标准分为以下6个部分:
第1部分:通则; 第2部分:蒸汽锅炉房;第3部分:热水锅炉房;第4部分:导热油供热站;第5部分:热力站;第6部分:热力网。
本部分为Q/SY 06016 的第 5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程建设分公司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石油石化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新疆设计院、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
责任公司北京分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翟忠华、张亚君、缪兴冲、尹娜、杨华、杨飞、崔禹、邓骏
I Q/SY 06016.5—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热工设计规范
第5部分:热力站
1范围
Q/SY06016 的本部分规定了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中热力站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一般规定、布置、工艺管道、保温及防腐、监测和控制等设计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陆上油田、滩海陆采油田及海上路岸终端地面工程新建及改扩建工程项目的热水热力站、蒸汽热力站和导热油热力站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1热交换器 GB/T 1576 工业锅炉水质 GB/T 8163 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 GB 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 29044采暖空调系统水质 GBZ 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NB/T 47042 卧式容器 SY/T 0090油气田及管道仪表控制系统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热力站 heating station 用来转换供热介质种类,改变供热介质参数、分配、控制及计量供给热用户热量的综合体
3. 2
换热器 heat exchanger 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进行热量交换的设备。
3.3
管壳式换热器 shell-and-tube heat exchanger 由圆筒形壳体和装配在壳体内的管束所组成的管式换热器。
3. 4
换热机组 heat exchanger unit 由换热器、水泵、变频器、过滤器、阀门、电控柜、仪表、控制系统及附属部件等组成,以实现
流体间热量交换的整体换热装置。
1 Q/SY 06016.5—2016
3.5
热力网 district heating network 以站场锅炉房为热源,自热源至热力站或热力站至用户间的管网。
4 一般规定
4.1热力站设计应取得热负荷、水质资料,并应取得气象、地质、水文、电力和供水等有关基础资料。 4.2每座站场宜设1座热力站。 4.3换热系统应采用间接加热系统 4.4热力站设计应做到远近结合,以近期为主,对扩建和改建的热力站,应合理利用原有建筑物、 构筑物、设备和管线,并应与原有生产系统、设备布置、建筑物和构筑物相协调。 4.5应根据热源特点选择换热形式和换热器类型 4.6热力站设计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噪声应符合 GBZ 1和 GB12348 的相关规定。
5 布置
5.1热力站应靠近热负荷比较集中的地区,便于引出管道,并使室外管道的布置技术、经济合理 5.2设备间的门应向外开,热水热力站当热力网设计水温大于或等于100℃、站房长度大于12m时,应设2个出口。蒸汽热力站和导热油热力站应设2个出口。门或安装孔的大小应保证站内需检修更换的最大设备出入。 5.3室内架设的管道不得阻挡通道,不得跨越配电盘、仪表柜等设备。 5.4水泵基础高出地面不应小于 0.15m;水泵基础之间、水泵基础与墙的距离不应小于 0.7m;当地方狭窄,且电动机功率不大于20kW或进水管管径不大于100mm时,两台水泵可做联合基础,机组之间突出部分的净距不应小于0.3m,但两台以上水泵不得做联合基础。 5.5位置较高而且需经常操作的设备处,应设操作平台、扶梯和防护栏杆等设施。 5.6室内各种设备和阀门的布置应便于操作和检修 5.7列管式换热器抽管侧应有不小于列管长度的净空。
6设备选择
6.1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热力站应采用全自动组合换热机组。 6.2换热器的选择应满足以下要求:
a)列管式、板式换热器计算时,应考虑换热表面污垢的影响,传热系数计算时应考虑污垢修正
系数。 b)计算容积式换热器传热系数时,应按考虑水垢热阻的方法进行。 c)换热器可不设备用。
6.3热水供应系统换热器换热面积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a)设储水箱时,应按生活热水日平均热负荷选择。 b)不设储水箱时,应选用容积式换热器
6.4导热油换热器宜采用结构简单、维修清洗方便、不易泄漏的U型管管壳式换热器。被加热介质宜走壳程,导热油宜走管程。导热油换热器的设计应符合GB/T151及NB/T 47042的规定。 2 Q/SY 06016. 5—2016
水一水换热器宜选用板式换热器。 汽水换热器宜选用管式换热器。
6.5热水热力网采用集中质调时,循环水泵的流量应根据进、出水的设计温差、各用户的耗热量和管网损失等因素确定。循环水泵台数不应少于2台,当其中 1台停止运行时,其余水泵的总流量应满足最大循环水量的需要。 6.6热水热力网循环水泵的扬程不应小于下列各项之和:
a)热力站中设备及其管道的压力降。 b)热网供、回水干管的压力降。 c)最不利的用户内部系统的压力降。
6.7定压点宜设在循环水泵吸入口侧。定压值应保证管网中任何一点采暖系统不倒空、不超压。系统补水装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a)补水泵的流量应根据热水系统的正常补给水量和事故补给水量确定,并宜为正常被给水量的
4~5 倍。 b)补水泵的扬程不应小于补水点压力加 30kPa~50kPa 的富裕量。 c)补水泵台数不宜少于 2 台,其中 1台备用。 d)补给水箱的有效容积可按 15min~30min 的补水能力考虑 e)热水系统的小时泄漏量应根据系统的规模和供水温度等条件确定,宜为系统循环水量
的 1%。
6.8汽水换热器凝结水温度宜小于80℃。 6.9凝结水应回收利用,凝结水应优先余压回用。当余压不能满足要求时,设置凝结水泵,凝结水经凝结水泵增压送至热源点。 6.10凝结水箱宜选用1个,蒸汽锅炉房常年不间断供热时,宜选用 2个或1个中间带隔板分为 2格的凝结水箱,其总有效容量宜为 20min~40min 的凝结水回收量。 6.11凝结水泵不应少于 2 台,其中 1 台备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凝结水泵的适用温度应满足介质温度的要求, b)凝结水泵的流量应按进人凝结水箱的最大凝结水流量计算,扬程应按凝结水管网水压图的
要求确定,并应留有30kPa~50kPa 的富裕压力 c)凝结水泵吸入口的压力不应低于可能达到的最高水温下的饱和蒸汽压力加 50kPa。
7 工艺管道
7.1工艺管道设计应根据热力系统和工艺布置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便于安装、操作和检修。 b)管道宜沿墙和柱敷设。 c)管道敷设在通道上方时,管道(包括保温层或支架)最低点与通道地面的净高不应小于2m。 d)管道不应妨碍门、窗的启闭与影响室内采光 e)应满足装设仪表的要求。
7.2被加热介质回水管上应设除污器。 7.3板式换热器进水管关断阀后,宜装设过滤器。 7.4热力管道应考虑膨胀的补偿,应充分利用管道的自然补偿,当不能满足热膨胀的要求时,应设置补偿器。 7.5管道与设备连接时,管道上宜设支、吊架,应减小加在设备上的管道荷载 7.6管道的支、吊架设计,应计入管道、阀门与附件、管内水、保温结构等的重量,以及管道热膨
3 Q/SY 06016.5—2016
胀而作用在支架上的力。 7.7热水工艺管道的低点和可能积水处,应装设疏、放水阀。放水阀的公称直径不应小于 DN20mm。工艺管道的高点应装设放气阀,放气阀公称直径可取DN15mm~DN20mm。 7.8当热水供应系统换热器热水出口装有阀门时,应在每台换热器上设安全阀;当每台换热器出口不设阀门时,应在生活热水总管阀门前设安全阀。 7.9机泵和取样冷却用水系统应循环使用或回收利用 7.10导热油换热器导热油的进出口应垂直设立,以便于检修时排净导热油。 7.11蒸汽、热水热力站工艺管道应采用无缝钢管、电弧焊或高频焊焊接钢管。管道及钢制管件的钢材钢号不应低于表1的规定。管道和钢材的规格及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选用的压力容器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表1蒸汽、热水管道钢材钢号及适应范围
钢号 Q235AF Q235A Q235B
设计参数 p≤1. 0MPa,<95℃ p≤1.6MPa,t≤150℃ p≤2.5MPa,t≤300℃
钢板厚度 <8mm ≤16mm ≤20mm 不限
可用于本部分适用范围的全部参数
10,20,低合金钢
7.12导热油管道应采用输送流体的无缝钢管,管道及其附件所用材料应满足最高工作温度的要求,管道和钢材的规格及质量应符合GB/T8163的有关规定。管道及钢制管件的钢材钢号不应低于表2 的规定。
表2导热油管道钢材钢号及适应范围
钢号 10,20,Q345
设计参数 p≤6.0MPa,t≤340℃
钢板厚度不限
8 水质
系统的补水质量应保证换热器不结垢,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对补给水进行软化处理或加药处
理。当采用化学软化处理时,水质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当热力站换热器二次侧设计出水温度大于95℃时,水质标准应符合GB/T1576中采用锅外
水处理的热水锅炉的给水水质标准的规定。 b) 当热力站换热器二次侧设计出水温度小于或等于95℃时,水质标准应符合GB/T29044的
规定。
9监测和控制
9.1监测 9.1.1热力站装设监测参数的仪表应符合表3的规定。
4 Q/SY 06016. 5—2016
,热力站装设监测参数仪表
表3
就地显示 控制盘显示
积算 .
记录 : . . .
监测项目
被加热介质进、出口总管流量被加热介质进、出口总管压力、温度加热介质进、出口总管压力、温度加热蒸汽压力、温度每台换热器加热介质进、出口压力、温度每台换热器被加热介质进、出口压力、温度水箱水位
. . . . . : .
· · . .
.
9.1. 2 热力站的报警信号按表4的规定装设
表4热力站装设报警信号表
报警项目名称
设备故障停运
参数过高
参数过低
.
热水系统循环水泵热交换器出水温度水箱水位
· .
.
9.2控制
9.2.1热力站应设置加热介质的流量自动调节装置 9. 2. 2 热力站控制柜应提供与站控系统连接的通信接口,按表3和表4的要求将系统的控制参数、 运行参数、状态、报警信号等数据上传至中心控制室,上传信号满足SY/T0090的要求。
5
上一章:Q/SY 06016.6-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热工设计规范 第6部分:热力网 下一章:Q/SY 06016.4-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热工设计规范 第4部分:导热油供热站

相关文章

Q/SY 06016.6-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热工设计规范 第6部分:热力网 Q/SY 06016.1-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热工设计规范 第1部分:通则 Q/SY 06517.5-2016 炼油化工工程热工设计规范 第5部分:动力站 Q/SY 06016.3-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热工设计规范 第3部分:热水锅炉房 Q/SY 06016.2-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热工设计规范 第2部分:蒸汽锅炉房 Q/SY 06016.4-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热工设计规范 第4部分:导热油供热站 Q/SY 06008.5-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自控仪表设计规范 第5部分:仪表安装 Q/SY 06002.5-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油气集输处理工艺设计规范 第5部分:储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