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29.020 K97 备案号:584412017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3201—2017
中高压三层共挤悬链式干法交联生产线
Middle and high voltage three layer co-extrusion continuous catenary
vulcanizationline
2017-04-12发布
2018-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13201-2017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型号, 5 技术要求. 6 检测方法 7 检验规则.
/
10 10 .11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9 安装、使用与维护
8
表1 坐标值误差
图1生产线示意图图2第一部分:一层生产线噪声声压级测点位置示意图,图3第二部分:二层生产线噪声声压级测点位置示意图图4第三部分:三层生产线噪声声压级测点位置示意图
1
JB/T13201—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工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1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艺工电工设备有限公司、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哈尔滨理工大
学、 江苏大学、安徽太平洋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吉阳智云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辉殿、宋洛阳、王跃海、潘理达、赵洪、王树林、王业山、阳如坤。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T
ⅡI
JB/T13201—2017
中高压三层共挤悬链式干法交联生产线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高压三层共挤悬链式干法交联生产线(以下简称生产线)的术语和定义、型号、技术要求、检测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安装、使用与维护。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电压为6kV~220kV的交联聚乙烯绝缘线芯的三层共挤悬链式干法交联生产线的制造。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0.2一2011压力容器第2部分:材料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T1801一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极限与配合公差带和配合的选择 GB/T2900.40电工名词术语电线电缆专用设备 GB4208一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4340.1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5226.1--2008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6388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11017.2—2014额定电压110kV(U=126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第2部
分:电缆
GB/T11354钢铁零件渗氮层深度测定和金相组织检验 GB/T12706.2--2008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U=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
附件第2部分:额定电压6kV(U=7.2kV)到30kV(Um=36kV)电缆
GB/T12706.3—2008额定电压1kV(U=1.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第3部分:额定电压35kV(Um=40.5kV)电缆
GB/T13306标牌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8890.2—2015额定电压220kV(Um=252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第2部
分:电缆
GB/T23644—2009 电工专用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HG/T3228橡胶塑料机械涂漆通用技术条件 JB/T4015.1一2013电缆设备通用部件收放线装置第1部分:基本技术要求 JB/T4015.4—2013 :电缆设备通用部件收放线装置第4部分:导轨式收放线装置 JB/T4032.3—2013E 电缆设备通用部件牵引装置第3部分:履带式牵引装置 JB/T4032.4一2013电缆设备通用部件牵引装置第4部分:轮带式牵引装置 JB/T7557-1994同轴度误差检测
1
JB/T13201—2017
JB/T7601.2一2008电线电缆专用设备基本技术要求第2部分:检验和验收 JB/T8061—2011单螺杆塑料挤出机
3术语和定义
GB/T2900.4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干法交联drycrosslinking 交联聚乙烯绝缘线芯在氮气保护下通过加热加压交联,在水或者氮气冷却下定型的连续交联生产工
艺方法。 3.2
悬链式 catenary 交联管道按照悬链线的布置方式。
3.3
三层共挤机头tripleco-extrusioncrosshead 交联聚乙烯绝缘线芯的导体屏蔽层、绝缘层和绝缘屏蔽层三层共挤的机头(以下简称机头)。
3.4
封闭器seal 悬链式交联管道的上端密封装置和下端密封装置,分为上封闭器和下封闭器。
3.5
悬垂控制catenarycontrol 用于绝缘线芯中心线的悬链中点在悬链式交联管道中的位置的非接触式数字控制技术。
3.6
水气平衡 waterand nitrogenbalance 在生产线稳定生产、加热加压的状态下,氮气和冷却水的平衡技术。
4型号
4.1型号表示方法如下:
JX---
改进代号管道加热段数绝缘线芯的绝缘屏蔽层挤出机螺杆直径绝缘线芯的绝缘层挤出机螺杆直径绝缘线芯的导体屏蔽层挤出机螺杆直径机头出口的最大直径绝缘线芯电压等级生产线代号
4.2 生产线代号:中高压三层共挤悬链式干法交联生产线用汉语拼音大写字母JX表示。 4.3绝缘线芯电压等级:用电压U/U中的U值表示。 4.4机头出口的最大直径:机头出口的最大孔径,用2~3位单位为毫米的整数表示。 2
JB/T13201—2017
5.3性能参数和精度 5.3.1生产线安装要求 5.3.1.1生产线应按照设计图样的要求进行组装。 5.3.1.2机头定位的中心高和安装角度应符合设计图样的要求。 5.3.1.3下封闭器出口中心高应符合设计图样的要求。 5.3.1.4空运转性能:生产线安装完毕后应进行空运转和联动性能试验。空运转时,主运动机构应从最低速度开始,逐步提速运转。生产线以最低及中速持续运转时间应不少于30min,以70%的最高运转速度持续运行时间应不少于1h。试验过程中,应检查各运动部位的润滑情况,检查电、气系统控制的准确性、可靠性以及机械部分动作的协调性和连续性。 5.3.1.5负荷运转性能:在空运转和联动性能试验合格后,生产线应按技术规范进行负荷运转性能试验,质量应符合GB/T11017.2—2014中6.2.2、6.3.2、6.3.3,GB/T12706.2—2008中表6,GB/T12706.3—2008 中表5和GB/T18890.2-2015中的7.2、7.3的规定。 5.3.2各主要装置要求 5.3.2.1放线、收线装置应符合JB/T4015.1—2013中第6章~第8章、9.2~9.4和JB/T4015.4—2013 中4.5的规定。 5.3.2.2储线器应符合以下要求:
a)储线器的动轮、定轮及各导辊运转灵活、可靠,传感器响应准确、灵敏,定轮组内的每轮之间
和动轮组内的每轮之间不应有接触; b)动轮张力在300N3200N范围内应连续可调,动轮移动速度不应低于3m/min,储线长度应
满足生产线连续生产的要求。
5.3.2.3上下牵引装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a)上、下牵引装置为履带式时,应符合JB/T4032.3一2013中6.1的规定 b)上、下牵引装置为轮带式时,应符合JB/T4032.4一2013中6.1、6.3的规定; c)上下牵引装置的调速精度应不超过土0.5%。
5.3.2.4机头应符合以下要求:
a)机头的机头体、模套、模芯和分流体等零件的材料应进行调质处理,调质硬度为240HBW~
265HBW; b)机头的机头体、模套、模芯和分流体应进行氮化处理,氮化层深度不小于0.4mm,氮化硬度不
小于600HV,脆性不大于2级; c)模套、模芯成型部分直径偏差应不低于GB/T1801一2009中H7的规定; d)模套、模芯成型部分同轴度应不低于GB/T1184一1996表B.4中7级精度的规定; e)胶料经过的零件内、外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0.8μm; f)机头的内屏、绝缘、外屏各层结构的同轴度误差应不大于0.03mm; g)机头加热介质的流道应畅通,并进行耐压试验,在试验条件下应无泄漏。
5.3.2.5单螺杆塑料挤出机应符合JB/T8061一2011中第4章的规定。 5.3.2.6上封闭器应符合以下要求:
a)上封闭器的伸缩移动应顺畅,无卡阻现象: b)上封闭器应在试验条件下无泄漏。
5.3.2.7交联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a)交联管的材料应符合GB150.2一2011中5.2.9和表8的要求; b)管道安装坐标值误差应符合本标准中表1的规定;
4
JB/T13201—2017
表1坐标值误差
误差mm 不超出土3 不超出士3 不超出±3
管道安装点坐标 S(悬链)方向 Y(水平)方向 Z(垂直)方向
c)交联管道必须进行耐压试验,在试验条件下各密封处无泄漏现象; d)交联管道的温控精度范围应在土5℃内; e)交联管道的加热部分升温速率不应低于10K/min; f)有强冷要求的交联管道降温速率不应低于8K/min; g)氮气循环各控制点动作和顺序准确: h)氮气循环各副产物排泄畅通; i)氮气循环管路应无泄漏现象。
5.3.2.8悬垂控制应稳定可靠,绝缘线芯的中心相对于悬链中心(观察窗处)上下波动范围不应超过悬链管管径的土5%。 5.3.2.9水气平衡应符合以下要求:
a)水气平衡罐里的水位波动值不应超过量程的土5%; b)水气平衡控制灵敏、可靠,水位稳定。
5.3.2.10下封闭器应符合以下要求:
a)下封闭器前后移动应灵活,主密封和引导密封橡胶垫密封的松紧度应可调、可靠: b)下封闭器在试验条件下不应有漏水现象。
5.3.2.11搓线器为平带式结构,搓线的角度为士15可调,夹紧和松开调节应轻松、灵活。 5.4装配质量 5.4.1生产线应按照布置要求进行组装,装配质量应符合设计图样的要求。 5.4.2生产线各装置的装配要求应符合相关的标准规定。 5.5安全保护 5.5.1基本安全 5.5.1.1机械电气安全应符合GB5226.1-2008中第4章的规定。 5.5.1.2机械传动部位危及人身安全时应设置安全防护罩。 5.5.2电气安全 5.5.2.1生产线的各控制柜应有断电开门保护装置。 5.5.2.2 动力电路与保护电路导线(外壳体)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MQ。 5.5.2.3主接地保护端子与电气设备或零部件的接地保护端子之间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0.1Q2。 5.5.2.4 电柜内裸露带电零件应加装安全护罩。 5.5.2.5在明显易操作位置应有急停按钮。 5.5.2.6 交联管道应具有压力指示装置、限压安全报警装置和卸荷装置。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