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JB/T 14013-2020 集成电路切筋模 技术条件

JB/T 14013-2020 集成电路切筋模 技术条件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11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06 16:59:49



相关搜索: jb 集成电路 技术 条件 14013

内容简介

JB/T 14013-2020 集成电路切筋模 技术条件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4013—2020
集成电路切筋模 技术条件
ICtrimdiesSpecifications
2020-12-09发布
2021-07-01实施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要求
4.1结构要求. 4.2零件要求.. 4.3装配要求, 5检验 6验收。 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1 标志
7.2 包装 7.3 运输.. 7.4 贮存.
图1 典型结构..
表1主要零件的推荐材料及热处理硬度表2主要零件的表面处理和表面粗糙度表3凸模与卸料镶件的单面配合间隙..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模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铜陵三佳山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宇辉电子有限公司、大连达利精密模具开
发有限公司、宁波德业变频技术有限公司、宁波福至新材料有限公司、东莞市正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坤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丰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利德宝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美科安防科技有限公司、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庆生、万晓宇、贾振、牛涛、任忠平、梁志成、刘正龙、贾喜悦、郑翔、张和君、尹国钦、黄树福、吉坤、江东红、吴院生李勇飞。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集成电路切筋模 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集成电路切筋模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检验、验收,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集成电路切筋模。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30.1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231.1 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T1804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5226.1-2019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7997硬质合金维氏硬度试验方法 GB/T8845-2017模具术语 GB/T13306标牌 GB/T14113 半导体集成电路封装术语 SJ/T115662016集成电路自动冲切成型设备
3术语和定义
GB/T8845—2017、GB/T14113、SJ/T11566-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废料flash 与引线框架上集成电路封装体相连的多余塑料。
3.2
引线连筋dambar 引线框架上外引线之间的连接带。
3.3
切筋模trim die 用于冲切引线框架上集成电路浇口、废料引线连筋的模具 4要求
4.1结构要求 4.1.1 集成电路切筋模典型结构如图1所示。
1
12
10
a)上模及连接件部分
22
b)下模及连接件部分
说明:
模接头;导套:上模座:凸模垫板: -凸模固定板; 10 -切引线连筋凸模;
卸料板;导正销:切浇口凸模:卸料镶件;
11- 小导柱; 12— 一小导套; 13— 一限位柱: 14 卸料导柱;
16 卸料弹簧: 21切筋凹模; 17- 导柱:
F
2
22- 一切浇口凹模。

18- 导料板: 19. 凹模座;

9
卸料导套; 20 下模座;
15
P
图1 典型结构
4.1.2 模具应设置快速安装定位机构。 4.1.5 5卸料板应采用矩形弹簧卸料。 4.1.6 卸料板应设置限位机构。 4.1.7 模具合模应设置限位机构。 4.1.8 凸模与其固定件之间应设计为浮动连接。 4.1.9 凸模应通过卸料镶件导向定位。 4.1.10 在集成电路自动冲切成型设备上使用的切筋模应设置感应机构。 4.1.11 在集成电路自动冲切成型设备上使用的切筋模的气路和电路应设置固定和保护机构。 4.2 零件要求 4.2.1 零件所选用的材料应符合相应牌号的技术标准。 4.2.2 零件不应有裂纹,工作表面不应有划痕,机械损伤、锈蚀等缺陷。 4.2.3 有防错要求的零件应设置防错位结构或标识。 4.2.4 电镀的零件镀层应均匀牢固,表面不应有拉毛、污斑等缺陷。 4.2.5 经磁性吸力磨削后的模具零件应进行退磁处理 4.2.6 零件未注尺寸公差应符合GB/T1804一2000第5章中m级的规定。 4.2.7 零件未注几何公差应符合GB/T1184一1996第5章中H级的规定。 4.2.8 主要零件的推荐材料及热处理硬度见表1,允许采用性能高于表1的材料。
表1主要零件的推荐材料及热处理硬度
零件名称上、下模座
材料牌号 7075-T651
热处理硬度 ≥160 HBW
45 20Cr GCr15 M10 M40
24HRC~28HRC 60HRC~64HRC(渗碳)
导柱、导套切浇口凸模、切筋凸模
58HRC~62HRC
≥91 HRA ≥89HRA
切筋凹模
切浇口凹模与凸模固定板、凹模固定板、凸模垫板、凹模垫板、导料板、导料盖板、卸
Cr12MolV1
58 HRC62 HRC
料镶件、导正销
4.2.9 9主要零件的表面处理和表面粗糙度见表2。
表2主要零件的表面处理和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Ra
零件名称
表面处理
um ≤0.8 ≤0.05 ≤0.1 ≤0.4
上模座、下模座、凸模固定板、凹模固定板、凸
无电解镀镍
模垫板、凹模垫板导柱、导套导料板、导料盖板
镀硬铬
切浇口凸模、切浇口凹模、切筋凹模、切筋凸模 定可靠。 4.3.2模具的导柱、导套装配后的垂直度公差不应大于0.005/100 4.3.3 3上、下模座安装平面的平行度公差不应大于0.02mm。 4.3.4凸模与卸料镶件的单面配合间隙见表3。
表3凸模与卸料镶件的单面配合间隙
单位为毫米
凸模与卸料镶件的单面配合间隙
单面冲裁间隙
≤0.01 >0.01
0.002 0.005
5检验
5.1模具零件应按图样和第4章进行外观和尺寸检查。 5.2洛氏硬度检验应符合GB/T230.1的规定。布氏硬度检验应符合GB/T231.1的规定,维氏硬度检验应符合GB/T7997的规定。 5.3模具零件线性尺寸宜采用通用量具或投影仪检测,几何公差宜采用三坐标测量机检测,检测时的环境温度应为22℃土1℃。 5.4模具零件表面粗糙度Ra小于1.6μm时宜采用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检测,其余表面粗糙度宜采用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目测检验。
6验收
6.1验收应包括以下内容:
a)模具外观检查: b)尺寸检查; c)模具和产品质量符合性检查; d》质量稳定性检查。
6.2模具制造厂应按模具图样和本标准对模具和零件进行外观与尺寸检查。 6.3经6.2检查合格的模具方可进行试模,试模所用的引线框架应符合产品技术要求。 6.4试模稳定后,连续提取5冲次一10冲次样件进行检验,经模具制造厂与用户确认合格后,模具制造厂应开具合格证随模具交付用户。 6.5模具质量稳定性检查的生产批量要求应为模具在正常生产条件下连续生产8h,或由模具制造厂与用户协商确定。
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1标志 7.1.1铭牌
模具应设置铭牌,铭牌应按GB/T13306的规定制作。铭牌标识应包含: a)模具编号; d)模具质量; e)制造厂名称。
7.1.2 安全标志
安全标志应符合GB2894的规定。 7.2 2包装 7.2.1 包装前应进行防尘、防振、防潮、防锈处理。 7.2.2 模具中的活动部件应固定可靠。 7.2.3 储运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规定。 7.2.4 包装箱内应有下列文件:
a)模具合格证; b)模具使用说明书/操作维护手册; c)模具检验报告; d)模具装箱清单、备件清单。
7.3运输 7.3.1装运模具的车厢应清洁、干燥、无污染,严禁与腐蚀性物品和潮湿物品混装。 7.3.2 模具车运输时,必须用毡布(或其他防雨工具)覆盖,以防雨雪侵入,运输过程中避免碰撞。 7.3.3模具装卸时应根据包装箱上的储运标志,采用合适的装卸方式 7.4贮存
模具应贮存在干燥、清洁、通风、无腐蚀性气体的室内,严禁与腐蚀性物品和潮湿物品混合存放。
上一章:JB/T 14088-2020 袋式除尘器 滤袋 下一章:JB/T 14012-2020 异形环锻件辗环模 设计规范

相关文章

Q/SY 14013-2020 石油天然气计量检定数据格式规范 JB/T 5777.2-2002 电力系统二次电路用控制及继电保护屏(柜、台)通用技术条件 JB/T 7638-2002 湿热带电力系统二次电路用控制及 继电保护屏(柜、台)技术条件 CJ/T 166-2014 建设事业集成电路(IC)卡应用技术条件 JB/T 13296-2017 波形弹簧技术条件 JB/T 8356-2016 机床包装技术条件 JB/T 5552-2007 壳型机技术条件 JB/T 9428-2021 立体眼镜 技术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