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JB/T 5360-2017 履带抛丸清理机 技术条件

JB/T 5360-2017 履带抛丸清理机 技术条件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18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09 17:53:55



相关搜索: jb 技术 履带 条件 抛丸 清理机 5360

内容简介

JB/T 5360-2017 履带抛丸清理机 技术条件 ICS 25.120.30 J61 备案号:58486—2017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53602017 代替JB/T5360—2007
履带抛丸清理机技术条件 Apron type shot blasting machine-Technical requirements
2017-04-12发布
2018-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5360—2017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技术要求. 3.1一般要求.. 3.2关键部件要求. 3.3空运转技术要求. 3.4负荷运转要求, 4试验方法. 5检验规则. 5.1出厂检验. 5.2型式试验 6标志、包装和运输 7保用期. JB/T5360—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B/T5360--2007《履带抛丸清理机技术条件》,与JB/T53602007相比主要技术变
化如下:
一按有关规定对标准的结构进行了编辑性修改;一规范性引用文件采用了最新版本;对部分内容进行了编辑性修改;增加了气动系统的要求;
一增加了安全要求方面的条款:增加了粉尘排放浓度检测的要求。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铸造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岛铸造机械有限公司、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青岛安泰重工机械
有限公司、福建省闽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汇好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伟、邢海伟、卢军、丁仁相、朱斌、董钢。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T5360—1991、JB/T5360—2007。
II JB/T5360—2017
履带抛丸清理机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履带抛丸清理机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保用期。 本标准适用于履带抛丸清理机(以下简称机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226.1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7932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13306标牌 GB/T17421.1—1998 机床检验通则第1部分:在无负荷或精加工条件下机床的几何精度 GB/T23571金属切削机床随机技术文件的编制 GB/T23576一2009抛喷丸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GB24390 抛(喷)丸设备安全要求 GB/T25371铸造机械噪声声压级测量方法 GB/T25711一2010铸造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GB/T 31562 铸造机械清洁度测定方法 GB/T32567 抛丸器
3技术要求
3.1一般要求 3.1.1机器应符合GB/T23576和本标准的规定,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3.1.2 机器的涂漆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3.1.3机器的气动系统应符合GB/T7932的规定。 3.1.4 机器的电气系统应符合GB5226.1的规定。 3.1.5 机器应采取安全防护设施或措施,安全防护应符合GB24390的规定。 3.1.6 机器的装料门、除尘系统与抛丸系统应具有电气联锁装置,且应有延时功能。 3.1.7 除尘系统应符合GB/T23576一2009中3.8的规定。 3.1.8 机器室体各部位应有防止弹丸飞出的措施。 3.1.9 机器的清理室内壁护板应选用耐磨材料。 3.1.10 机器上各润滑部位应润滑、防尘良好。应在机器使用说明书中或以其他形式对各部位的润滑做具体规定。 3.1.11机器中各减速器的清洁度限值为润滑油油标下限油重量的0.03%。 3.1.12 2机器上各种标牌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其指向应正确,位置应醒目恰当。 3.1.13 机器易损件应具有互换性且便于更换。
1 JB/T5360—2017
3.1.14 随机附件、备件应齐全。 3.1.15 随机技术文件应符合GB/T23571的要求。 3.1.16 弹丸循环系统应能确保抛丸器的弹丸供应量。 3.2 关键部件要求 3.2.1 抛丸器 3.2.1.1 机器采用的抛丸器应符合GB/T32567的规定。 3.2.1.2 抛丸器的结构参数和布置方式应能满足对工件进行抛丸加工的需要,并达到技术文件的规定。 3.2.2 履带系统 3.2.2.1 端盘总成 3.2.2.1.1 端盘在最大外径上的轴向圆跳动和径向圆跳动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1000 1.5 1.0 1.5
单位为毫米
端盘直径轴向圆跳动公差径向圆跳动公差
>1 000 2.5 1.5 3
两端盘轴承孔轴线的同轴度公差
3.2.2.1.2端盘护板应为耐磨材料,其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3.2.2.2金属履带驱动装置 3.2.2.2.1链轮工作齿面应有1.0mm以上的硬化层,齿面硬度不应低于45HRC。 3.2.2.2.2驱动轮、调节轮、中间轮工作表面应有1.0mm以上的硬化层,表面硬度不应低于45HRC。 3.2.2.2.3驱动装置应有防护装置,以确保系统安全工作。 3.2.2.2.4 +驱动装置应有过载保护措施。 3.2.2.3金属履带 3.2.2.3.1 金属履带各表面名称如图1所示。
上平面
削面
端面
图1
3.2.2.3.2 履带板的两侧面、上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不应大于2.0mm。 3.2.2.3.3 履带板的两侧面对一端面的垂直度误差不应大于3.0mm。 2 JB/T5360—2017
3.2.2.3.4 履带板的长度差不应超过2.0mm,其偏差应均匀分在两端。 3.2.2.3.5链环热处理后的硬度不应低于45HRC。 3.2.2.3.64 销轴工作段应有1.0mm以上的硬化层,表面硬度不应低于45HRC。 3.2.2.4 橡胶履带驱动装置 3.2.2.4.1 链轮工作齿面应有1.0mm以上的硬化层,齿面硬度不应低于45HRC。 3.2.2.4.2 驱动轴、中间轴、调节轴的轴线应平行;导向槽的中分面应在同一平面内。 3.2.2.5 橡胶履带 3.2.2.5.1 履带硬度、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2.2.5.2 流丸孔孔壁应光滑,无毛刺。 3.2.2.5.3 履带两端周长偏差不应大于3mm。 3.2.3弹丸循环系统 3.2.3.1提升机 3.2.3.1.1 提升机应符合GB/T23576—2009中3.4.2的规定。 3.2.3.1.2 提升机轴线与垂直位置的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单位为毫米 >6 000 ≤10
高度偏差
≤3 000 ≤6
>3 000~6 000
≤8
3.2.3.2分离器
经分离器分离后的弹丸中杂质含量不应大于1%(质量分数),废料中弹丸含量不应大于1%(质量分数)。 3.2.4装卸料系统 3.2.4.1装料机两侧应装有安全防护装置。 3.2.4.2 装料系统应满足技术文件规定的最大装料要求,并应安全可靠。 3.2.4.3 卸料部分可根据用户要求设置。 3.2.5装料门
上下移动的装料门应有防止门意外脱落的装置。 3.3空运转技术要求 3.3.1 空运转时间不应少于4h。 3.3.2 机器整机运行应正常,不应有异常的冲击和尖叫声。 3.3.3 各联锁机构的工作应可靠。 3.3.4电气控制系统应协调、灵敏、可靠。 3.3.5 机器空运转后,滚动轴承温升不应超过35℃,最高温度不应超过70℃。 3.3.6 履带运转系统安装后应运转平稳、可靠。 3.3.7 履带不应跑偏。
3.3.8 在空运转条件下,配置一台或两台抛丸器的设备,其噪声声压级不应超过90dB(A);配置超
3 JB/T5360—2017
过两台抛丸器的设备,其噪声声压级不应超过93dB(A)。 3.4负荷运转要求 3.4.1负荷运转试验前,应进行空运转试验, 3.4.2机器在设计最大负荷下运行应正常,负荷功率应符合设计要求。 3.4.3各联锁机构的工作应可靠。 3.4.4电气控制系统应协调、灵敏、可靠。 3.4.5机器各部位不应有弹丸飞出。 3.4.6室体、提升机、分离器等应在负压状态下工作。机器所配用的除尘器向大气的粉尘排放浓度应符合国家或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 3.4.7在额定抛丸功率条件下,工件清理质量应达到相应设计要求。
4试验方法
4.1清洁度的测定应符合GB/T31562的规定。 4.2粉尘排放浓度按国家或当地环保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检测。 4.3本标准3.2.2.1、3.2.2.3规定的轴向圆跳动、径向圆跳动、平面度、垂直度等,其误差分别按GB/T 17421.1—1998中5.6.3.2、5.6.1.2、5.3.2.2、5.5.1.2的规定检测。 4.4噪声按GB/T25371的规定检测。 4.5轴承温升的测定:在连续空运转后,立即用点温计测量轴承座外壳最高温度,然后加3℃的修正值,即为轴承的最高温度,轴承的最高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即为轴承的温升。 4.6丸中杂质含量按GB/T23576--2009中4.7的规定检测。 4.7工件经抛丸清理后的清理等级按GB/T23576--2009中4.12的规定测定。
5检验规则
5.1出厂检验 5.1.1每台机器须由制造厂技术检验部门进行出厂检验,检验合格并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5.1.2出厂检验按3.1.23.1.6、3.1.8~3.1.15、3.2.13.2.3、3.3的规定进行,所检验项目应全部合格。 5.2型式试验 5.2.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产品应进行型式试验:
—一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一正式生产后,结构、工艺、材料存在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一一停产两年以上恢复正常生产;一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试验的要求。
5.2.2 型式试验项目为本标准规定的所有项目,所检验项目应全部合格。 5.2.3型式试验时抽验样品的数量:
一—当每批产量小于或等于10台时抽检样品1台;当每批产量大于10台时抽检样品2台。
5.2.4当制造厂无进行整机总装检验的条件时,允许在用户处进行试验,但出厂前应进行组装部件空运转试验。
4 JB/T5360—2017
6标志、包装和运输
6.1 机器交付时,出厂前应进行防锈和利于搬运与贮存的防护处理。 6.2机器的标志、包装和运输应符合GB/T25711一2010中第8章的规定。 7 7保用期
在用户遵守对机器的运输、保管、安装、调整、保养和使用规定的条件下,如机器在用户开始使用(按一班制)起12个月内或从制造厂发货起18个月内不能正常使用,制造厂应负责免费为用户修理或
更换零部件(易损件除外)。
5 ICS 25.120.30 J61 备案号:58486—2017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53602017 代替JB/T5360—2007
履带抛丸清理机技术条件 Apron type shot blasting machine-Technical requirements
2017-04-12发布
2018-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5360—2017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技术要求. 3.1一般要求.. 3.2关键部件要求. 3.3空运转技术要求. 3.4负荷运转要求, 4试验方法. 5检验规则. 5.1出厂检验. 5.2型式试验 6标志、包装和运输 7保用期. JB/T5360—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B/T5360--2007《履带抛丸清理机技术条件》,与JB/T53602007相比主要技术变
化如下:
一按有关规定对标准的结构进行了编辑性修改;一规范性引用文件采用了最新版本;对部分内容进行了编辑性修改;增加了气动系统的要求;
一增加了安全要求方面的条款:增加了粉尘排放浓度检测的要求。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铸造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岛铸造机械有限公司、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青岛安泰重工机械
有限公司、福建省闽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汇好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伟、邢海伟、卢军、丁仁相、朱斌、董钢。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T5360—1991、JB/T5360—2007。
II JB/T5360—2017
履带抛丸清理机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履带抛丸清理机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保用期。 本标准适用于履带抛丸清理机(以下简称机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226.1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7932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13306标牌 GB/T17421.1—1998 机床检验通则第1部分:在无负荷或精加工条件下机床的几何精度 GB/T23571金属切削机床随机技术文件的编制 GB/T23576一2009抛喷丸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GB24390 抛(喷)丸设备安全要求 GB/T25371铸造机械噪声声压级测量方法 GB/T25711一2010铸造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GB/T 31562 铸造机械清洁度测定方法 GB/T32567 抛丸器
3技术要求
3.1一般要求 3.1.1机器应符合GB/T23576和本标准的规定,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3.1.2 机器的涂漆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3.1.3机器的气动系统应符合GB/T7932的规定。 3.1.4 机器的电气系统应符合GB5226.1的规定。 3.1.5 机器应采取安全防护设施或措施,安全防护应符合GB24390的规定。 3.1.6 机器的装料门、除尘系统与抛丸系统应具有电气联锁装置,且应有延时功能。 3.1.7 除尘系统应符合GB/T23576一2009中3.8的规定。 3.1.8 机器室体各部位应有防止弹丸飞出的措施。 3.1.9 机器的清理室内壁护板应选用耐磨材料。 3.1.10 机器上各润滑部位应润滑、防尘良好。应在机器使用说明书中或以其他形式对各部位的润滑做具体规定。 3.1.11机器中各减速器的清洁度限值为润滑油油标下限油重量的0.03%。 3.1.12 2机器上各种标牌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其指向应正确,位置应醒目恰当。 3.1.13 机器易损件应具有互换性且便于更换。
1 JB/T5360—2017
3.1.14 随机附件、备件应齐全。 3.1.15 随机技术文件应符合GB/T23571的要求。 3.1.16 弹丸循环系统应能确保抛丸器的弹丸供应量。 3.2 关键部件要求 3.2.1 抛丸器 3.2.1.1 机器采用的抛丸器应符合GB/T32567的规定。 3.2.1.2 抛丸器的结构参数和布置方式应能满足对工件进行抛丸加工的需要,并达到技术文件的规定。 3.2.2 履带系统 3.2.2.1 端盘总成 3.2.2.1.1 端盘在最大外径上的轴向圆跳动和径向圆跳动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1000 1.5 1.0 1.5
单位为毫米
端盘直径轴向圆跳动公差径向圆跳动公差
>1 000 2.5 1.5 3
两端盘轴承孔轴线的同轴度公差
3.2.2.1.2端盘护板应为耐磨材料,其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3.2.2.2金属履带驱动装置 3.2.2.2.1链轮工作齿面应有1.0mm以上的硬化层,齿面硬度不应低于45HRC。 3.2.2.2.2驱动轮、调节轮、中间轮工作表面应有1.0mm以上的硬化层,表面硬度不应低于45HRC。 3.2.2.2.3驱动装置应有防护装置,以确保系统安全工作。 3.2.2.2.4 +驱动装置应有过载保护措施。 3.2.2.3金属履带 3.2.2.3.1 金属履带各表面名称如图1所示。
上平面
削面
端面
图1
3.2.2.3.2 履带板的两侧面、上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不应大于2.0mm。 3.2.2.3.3 履带板的两侧面对一端面的垂直度误差不应大于3.0mm。 2 JB/T5360—2017
3.2.2.3.4 履带板的长度差不应超过2.0mm,其偏差应均匀分在两端。 3.2.2.3.5链环热处理后的硬度不应低于45HRC。 3.2.2.3.64 销轴工作段应有1.0mm以上的硬化层,表面硬度不应低于45HRC。 3.2.2.4 橡胶履带驱动装置 3.2.2.4.1 链轮工作齿面应有1.0mm以上的硬化层,齿面硬度不应低于45HRC。 3.2.2.4.2 驱动轴、中间轴、调节轴的轴线应平行;导向槽的中分面应在同一平面内。 3.2.2.5 橡胶履带 3.2.2.5.1 履带硬度、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2.2.5.2 流丸孔孔壁应光滑,无毛刺。 3.2.2.5.3 履带两端周长偏差不应大于3mm。 3.2.3弹丸循环系统 3.2.3.1提升机 3.2.3.1.1 提升机应符合GB/T23576—2009中3.4.2的规定。 3.2.3.1.2 提升机轴线与垂直位置的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单位为毫米 >6 000 ≤10
高度偏差
≤3 000 ≤6
>3 000~6 000
≤8
3.2.3.2分离器
经分离器分离后的弹丸中杂质含量不应大于1%(质量分数),废料中弹丸含量不应大于1%(质量分数)。 3.2.4装卸料系统 3.2.4.1装料机两侧应装有安全防护装置。 3.2.4.2 装料系统应满足技术文件规定的最大装料要求,并应安全可靠。 3.2.4.3 卸料部分可根据用户要求设置。 3.2.5装料门
上下移动的装料门应有防止门意外脱落的装置。 3.3空运转技术要求 3.3.1 空运转时间不应少于4h。 3.3.2 机器整机运行应正常,不应有异常的冲击和尖叫声。 3.3.3 各联锁机构的工作应可靠。 3.3.4电气控制系统应协调、灵敏、可靠。 3.3.5 机器空运转后,滚动轴承温升不应超过35℃,最高温度不应超过70℃。 3.3.6 履带运转系统安装后应运转平稳、可靠。 3.3.7 履带不应跑偏。
3.3.8 在空运转条件下,配置一台或两台抛丸器的设备,其噪声声压级不应超过90dB(A);配置超
3 JB/T5360—2017
过两台抛丸器的设备,其噪声声压级不应超过93dB(A)。 3.4负荷运转要求 3.4.1负荷运转试验前,应进行空运转试验, 3.4.2机器在设计最大负荷下运行应正常,负荷功率应符合设计要求。 3.4.3各联锁机构的工作应可靠。 3.4.4电气控制系统应协调、灵敏、可靠。 3.4.5机器各部位不应有弹丸飞出。 3.4.6室体、提升机、分离器等应在负压状态下工作。机器所配用的除尘器向大气的粉尘排放浓度应符合国家或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 3.4.7在额定抛丸功率条件下,工件清理质量应达到相应设计要求。
4试验方法
4.1清洁度的测定应符合GB/T31562的规定。 4.2粉尘排放浓度按国家或当地环保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检测。 4.3本标准3.2.2.1、3.2.2.3规定的轴向圆跳动、径向圆跳动、平面度、垂直度等,其误差分别按GB/T 17421.1—1998中5.6.3.2、5.6.1.2、5.3.2.2、5.5.1.2的规定检测。 4.4噪声按GB/T25371的规定检测。 4.5轴承温升的测定:在连续空运转后,立即用点温计测量轴承座外壳最高温度,然后加3℃的修正值,即为轴承的最高温度,轴承的最高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即为轴承的温升。 4.6丸中杂质含量按GB/T23576--2009中4.7的规定检测。 4.7工件经抛丸清理后的清理等级按GB/T23576--2009中4.12的规定测定。
5检验规则
5.1出厂检验 5.1.1每台机器须由制造厂技术检验部门进行出厂检验,检验合格并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5.1.2出厂检验按3.1.23.1.6、3.1.8~3.1.15、3.2.13.2.3、3.3的规定进行,所检验项目应全部合格。 5.2型式试验 5.2.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产品应进行型式试验:
—一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一正式生产后,结构、工艺、材料存在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一一停产两年以上恢复正常生产;一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试验的要求。
5.2.2 型式试验项目为本标准规定的所有项目,所检验项目应全部合格。 5.2.3型式试验时抽验样品的数量:
一—当每批产量小于或等于10台时抽检样品1台;当每批产量大于10台时抽检样品2台。
5.2.4当制造厂无进行整机总装检验的条件时,允许在用户处进行试验,但出厂前应进行组装部件空运转试验。
4 JB/T5360—2017
6标志、包装和运输
6.1 机器交付时,出厂前应进行防锈和利于搬运与贮存的防护处理。 6.2机器的标志、包装和运输应符合GB/T25711一2010中第8章的规定。 7 7保用期
在用户遵守对机器的运输、保管、安装、调整、保养和使用规定的条件下,如机器在用户开始使用(按一班制)起12个月内或从制造厂发货起18个月内不能正常使用,制造厂应负责免费为用户修理或
更换零部件(易损件除外)。
5
上一章:JB/T 6334-2013 双面模板水平分型脱箱自动造型机 下一章:JB/T 5359-2017 滚筒抛丸清理机 技术条件

相关文章

JB/T 13423-2018 履带连续通过式抛丸清理机技术条件 JB/T 13423-2018 履带连续通过式抛丸清理机 技术条件 JB/T 8349-2013 转台抛丸清理机技术条件 JB/T 5359-2017 滚筒抛丸清理机 技术条件 JB/T 11164-2021 吊钩抛丸清理机 技术条件 JB/T 11164-2011 吊钩抛丸清理机 技术条件 JB/T 12556-2015 钢带抛丸清理机技术条件 JB/T 12557-2015 网带抛丸清理机技术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