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19.060;77.040.10 N74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6146—2020 代替JB/T6146—2007
引伸计 技术条件 Extensometers—-Specification
2020-04-16发布
2021-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6146—2020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符号、单位和说明 5技术要求 5.1工作条件, 5.2一般要求. 5.3引伸计标距相对误差 5.4 引伸计特性 5.5 标定范围 5.6 耐运输颠簸性能.. 5.7 电气设备质量、加工装配质量、外观质量及其他要求 6检验方法, 6.1 检验条件. 6.2 检验用器具. 6.3 检验的准备与要求.. 6.4 引伸计标距的检测. 6.5 引伸计特性的检测, 6.6 引伸计标定范围的检查 6.7 耐运输颠簸性能的检测 6.8 电气设备质量、加工装配质量、外观质量及其他要求的检查 7检验规则.. 7.1 出厂检验 7.2 型式检验 7.3 判定规则... 8标志、包装与随行文件, 8.1 标志 8.2 包装.. 8.3 随行文件附录A (资料性附录)引伸计标距对材料力学试验结果准确度的影响。 A.1变差比 A.2变差比w值的确定 A.3评价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衔接点的确立 A.41级引伸计变差比的应用换算参考文献
.1
t
10
表1符号、单位和说明表2引伸计的分级. 表A.11级引伸计变差比w实际应用换算
2 3 9
I
JB/T6146—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B/T6146一2007《引伸计技术条件》,与JB/T6146一2007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将规范性引用文件中JB/T9329一1999改为GB/T25480—2010(见第2章,2007年版的第 2 章); 一将术语和定义中的“引伸计”改为“引伸计系统”(见3.1,2007年版的3.1);一将“10个测量点”改为“5个测量点”(见第6章,2007年版的第6章);一删除了关于参考ASTME83:2002《引伸计检验与分级规范》的内容(见2007年版的A.2)。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试验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机试验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钢铁研究总院、无锡市计量测试院、深圳万测试验
设备有限公司、承德市金建检测仪器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正旺、陈武、李家乐、黄星、张香玲、桑干。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T6146—1999、JB/T6146—2007。
I
JB/T6146—2020
引伸计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引伸计系统的术语和定义,符号、单位和说明,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与随行文件。
本标准适用于单轴试验用的引伸计,其他用途的引伸计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611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 GB/T25480一2010仪器仪表运输、贮存基本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JB/T6147一2007试验机包装、包装标志、储运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引伸计系统 textensometersystem 位移测量装置并包括指示或记录该位移的系统。分为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种。 注1:机械式引伸计,如百分表式引伸计、杠杆式引伸计,由指针直接指示位移示值。电子式引伸计,如电阻应变
式引伸计、电感式引伸计、非接触式引伸计,其工作需配备相应的放大器、计算机,或指示装置能自动记录或显示所测位移示值。故标定、分级电子式引伸计时,其必须包括与其配套的整个测量系统,
注2:对特殊引伸计的标定,要使用特殊配套装置。
3.2
引伸计标距 extensometergauge length 引伸计与试样接触的两测量点之间的距离。
3.3
位移示值displacementindicatingvalue 引伸计两测量点间长度距离的变化量。
3.4
标定器calibrater 用于标定引伸计的装置,由装夹引伸计的机构和准确测量位移的装置所组成。
4符号、单位和说明
本标准使用的符号、单位和说明见表1。
1
JB/T6146—2020
表1符号、单位和说明
符号 Le Le 4 4 4 qLe 9 u
单位 mm mm μm μm μm % % % μm
说明引伸计标距的标称值引伸计标距的测量值引伸计指示的进程位移示值引伸计指示的回程位移示值标定器给出的位移值引伸计标距相对误差引伸计示值相对误差引伸计示值进回程相对误差
引伸计分辨力
5 技术要求
5.1工作条件
引伸计在下列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 a)室温10℃~35℃的范围内; b)相对湿度不大于80%; c)周围无振动、无腐蚀性介质和无较强电磁场干扰的环境中; d)电源电压为220V,频率为50Hz,电压波动范围应在额定电压的土10%以内。
5.2一般要求 5.2.1电子式引伸计在工作以前应预热20min以上,待整个系统稳定后方可使用。有特殊要求时可按相应规定要求的时间进行预热。 5.2.2引伸计整个系统所有组成部分,其工作应灵活、平稳、协调,在试验过程中应能连续指示读数。 带记录装置的引伸计绘出的曲线应光滑、完整、示值准确;带打印装置的引伸计打印输出的数据与指示装置的读数应一致。 5.2.3引伸计的安装应方便、可靠,便于操作与试验。 5.2.4引伸计及其附件应无明显的机械损伤,对于有上下刀刃结构的引伸计,上下刀刃要平行,刃口应尖锐、耐用。 5.2.5引伸计的指示装置应能调零,指示要清晰,便于观测。
机械式引伸计的指示装置,其刻线宽度宜近似等于指针尖端的宽度,分度要均匀一致。指针应平
直,在试验过程中指示应平稳,无停顿和阻滞现象。
电子式引伸计的数显指示装置应完整、稳定,在试验过程中应能连续显示读数,并能显示表明长度变化方向的符号(如“+”或“_”)。 5.3引伸计标距相对误差
引伸计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标距。各级别的引伸计标距相对误差的允许值9。应符合表2的规定。 5.4引伸计特性 5.4.1分辨力
分辨力r是从引伸计上能读取的最小量值。引伸计的最低分辨力应符合表2的规定。
2
JB/T6146—2020
5.4.2
对于某一给定位移1,引伸计误差的允许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 5.4.3引伸计的分级
引伸计分为0.2、0.5、1、2四个级别。 引伸计的分级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引伸计的分级
标定器的允许值
引伸计的允许值
分辨力
示值进回程 分辨力“
误差
示值误差“
引伸计 标距相对
级别 误差qLe 相对rll; 绝对r 相对误 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 相对 绝对 相对 绝对
误差 误差 % μm
差q %
l-l μm ±0.6
u % ±0.3 ±0.75 0.12 0.25 ±0.15 ±0.5 ±1.5 0.25 0.50 ±0.3 ±1.0 ±3.0
%
% μm
% μm 0.05 0.1 ±0.06 ±0.2
0.2 0.5 ±0.5 0.25 0.5 ±0.5 ±1.5
0.2 ±0.2
±0.2
0.10
± 1.0 0.50 1.0 ±1.0 ±3.0 ±2.0
1 2 注1:对于小标距(≤25mm)和小应变,用户宜选用级别较高的那一级引伸计。 注2:在测试金属材料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或规定非比例压缩强度R)等应用场合,最好结合引伸计标距
2.0 ±2.0 ±6.0
0.5 1.0 ±0.6 ±2.0
1.0
选用适合级别的引伸计。在规定选用的引伸计具有相同允许误差的情况下,有关引伸计标距对被测材料力学试验结果准确度的影响及引伸计标定范围的确定等参见附录A。
“取其中绝对值较大者。 5.5标定范围
引伸计的标定范围由用户确定,且应包括测定某一给定材料性能所需的测量范围。对于每个引伸计可选定一个或多个标定范围。
引伸计出厂时应对其标称量程进行标定。标定的最小范围宜为引伸计所具有分辨力的1000倍。 5.6耐运输颠簸性能
引伸计在包装条件下,经过对包装件进行碰撞试验以后,其各项性能应满足本标准的全部要求。 5.7电气设备质量、加工装配质量、外观质量及其他要求
引伸计的电气设备质量、加工装配质量、外观质量以及本标准中未规定的其他要求应符合GB/T 2611的规定。
6检验方法
6.1检验条件
除满足5.1规定的条件外还应满足: a)温度为18℃~28℃,标定时温度的波动应在土2℃以内; b)相对湿度不大于75%: c)无明显空气流动。
3
JB/T6146—2020
6.2检验用器具 6.2.1标定器
标定器由刚性支架、两根可沿轴向分离且同轴的轴(或其他安装引伸计的夹具)以及能准确测量两轴(或夹具)轴向位移的装置(如千分尺、量块和比较仪等)组成。引伸计装夹在两轴(或夹具)上,一根轴(或夹具的一端)固定,另一根轴(或夹具的另一端)由与之相连的千分尺(或其他机构)带动可沿轴向进行沿两个方向的相对移动,从而可对引伸计施加准确的给定位移量。
标定器的误差和分辨力应符合表2的规定。 6.2.2游标卡尺或工具显微镜
游标卡尺或工具显微镜的允许误差不应超过引伸计标距允许误差的1/3。 6.3检验的准备与要求 6.3.1检验前首先要通过观测和实际操作对引伸计进行检查,确认引伸计符合5.2规定的一般要求后,方可进行检验。 6.3.2引伸计检验前应靠近标定器放置或安装到标定器上足够长的时间,以保证引伸计和标定器的温度与检验的环境温度基本相同并达到稳定。 6.4引伸计标距的检测
引伸计标距可通过直接测量或间接测量进行检测。 直接测量可使用游标卡尺或工具显微镜进行。 间接测量时,可将引伸计安装到一软金属制的试样上,使引伸计的刀刃或顶尖在试样上留下印痕,
然后取下引伸计,测量试样上两印痕间的距离。
每个标距测量三次,引伸计标距相对误差9L按公式(1)计算。
L- Lex100% qL,=
. (1)
Le
每次测定的引伸计标距相对误差均应满足表2的要求。 当引伸计具有多个标距时,应分别对每一个标距进行检测。
6.5引伸计特性的检测 6.5.1检测的一般要求
5.4规定的引伸计特性一般在6.1的检验条件下,使用6.2.1规定的标定器进行检测。 6.5.2引伸计的安装与连接 6.5.2.1将引伸计安装到标定器上的位置和方向应与正常试验使用时相同,并避免由于失去平衡或引伸计任何部分的变形而产生误差。 6.5.2.2引伸计的所有组成部分(即测量系统),其连接方式及各参数的选择、调整方法均应与正常试验使用时的工作状态一致。 6.5.3标定 6.5.3.1按6.5.2的规定将引伸计正确地安装在标定器上。标定前要对应标定范围用标定器对引伸计至少施加两次最大位移,引伸计最后一次从最大位移返回零位时,应退过零位,待产生很小的负位移后再进到零位并相应将其指示系统也重新调零,再开始进行标定。 4
JB/T6146—2020
6.5.3.2标定时,应根据选定的标定范围用标定器对引伸计先以进程逐点施加给定位移,引伸计达到标定范围的最大位移时,再返回零位,如此做出完整的三组测量。每组测量至少要包含5个测量点(不包括零点)并应按需要尽可能均匀分布在整个标定范围上。第一组测量完成后,应取下引伸计,再重新安装到标定器上,然后以第一组同样的方法连续进行第二组和第三组测量。 6.5.3.3标定过程中,引伸计在每个测量点读数或记录的读取方法应与正常试验时使用的方法相同。 6.5.3.4需要时,应对引伸计的进回程同时进行标定(例如,以滞后环法测定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 或规定残余延伸强度R用的引伸计)。标定时,在进行6.5.3.2规定的每组测量的过程中,应先从零位以进程逐点施加给定位移至引伸计达到标定范围的最大位移,再以回程逐点施加给定位移至引伸计返回零位,如此进行两组测量, 6.5.3.5对于双向使用的引伸计(如做疲劳试验的引伸计),在进行6.5.3.2规定的每组测量的过程中,应先从零位以进程逐点施加给定位移至引伸计达到正最大位移,然后以回程逐点施加给定位移至引伸计退到负最大位移,再以进程逐点施加给定位移至引伸计返回零位,如此进行三组测量。 6.5.3.6对于有多个测量范围的引伸计,每个范围均应视为一个独立的测量范围进行标定。 6.5.4数据处理 6.5.4.1一般要求
对每个测量点,均要计算其示值相对误差。有关测量结果误差的计算与评定参照表2“示值误差” 的要求进行。 6.5.4.2示值相对误差
引伸计的示值相对误差按公式(2)计算。
7=1-l×100% l
.(2)
.
9
6.5.4.3示值进回程相对误差
引伸计的示值进回程相对误差按公式(3)计算。
_-k×100% lt
(3)
4
6.6引伸计标定范围的检查
对于选定的标定范围,结果应满足5.5的要求。 6.7耐运输颠簸性能的检测
将引伸计的包装件按GB/T25480一2010规定的安装方法和试验条件进行试验。试验后,引伸计不经调修(不包括试验程序中的正常调整),其各项性能均应满足本标准5.6的要求。 6.8电气设备质量、加工装配质量、外观质量及其他要求的检查
电气设备质量、加工装配质量、外观质量及其他要求按GB/T2611的要求进行试验或目测检查。
7检验规则
7.1出厂检验 7.1.1引伸计应按本标准的全部技术要求(5.6除外)根据第6章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出厂检验。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