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SY/T 5386-2010 裂缝性油(气)藏探明储量计算细则

SY/T 5386-2010 裂缝性油(气)藏探明储量计算细则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7.26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01 15:51:47



推荐标签: 储量 细则 裂缝 5386

内容简介

SY/T 5386-2010 裂缝性油(气)藏探明储量计算细则 ICS 75--010 E11 备案号:29760---2010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5386--2010 代替SY/T5386—2000
裂缝性油(气)藏探明储量计算细则
The regulations of proved reserves estimation
for fractured oil and gas reservoir
2010-08-27发布
2010-12-15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 5386--2010
目 次
前言
T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裂缝性油(气)藏描述储量计算工作要求容积法储量计算动态法储量计算数值模拟法储量计算
2
?
2
6
11
8
概率法储量计算 10经济可采、剩余经济可采与次经济可采储量计算 11 储量评价附录A(规范性附录)裂缝性油(气)藏描述附录B(规范性附录)储量计算公式中参数名称、符号、计量单位及取值位数· 附录C(资料性附录)东部地区储量起算标准参考文献
C
11
13
13
14
20 23 24 SY/T 5386--201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SY/T5386一2000《石油探明储量计算细则裂缝性油气藏部分》,与SY/T5386-
2000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化:
规范性引用文件由原来的10个引用标准减少为5个。并对前2个进行了更新(见第2章。 2000年版的第2章);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一章(见第3章);
SY/T5386一2000中“裂缝性油(气)藏储量计算工作要求”一并放人“基础资料录取要
求”之中,并做了较大修改(见5.1,2000年版的第3章); “储集空间类型及储集类型的划分”更名为“裂缝性油(气)藏描述”(见第4章,2000年
版的第4章);删去了“裂缝性油(气)藏的分类”、“储量分级及各级地质储量的申报条件”、“评价钻探阶段和开发初期采收率的估算方法”、“开发中、后期动态法计算油气可采储量的方法”、“储量报告编写要求”共5章的全部内容,删去了“特殊油气储量”一节及附录C和附录D(见 2000年版的第5章、第6章、第9章、第10章、第12章、11.3、附录C和附录D)将第7章的大部分条款及内容进行了修改、补充及完善(见第7章,2000年版的第7章);新增了“动态法储量计算”、“数值模拟法储量计算”、“概率法储量计算”及“经济可采、剩余经济可采与次经济可采储量计算”4章内容,增加了“东部地区储量起算标准”(见第7 章、第8章、第9章、第10章和附录C)。
本标准由石油地质勘探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储量评审办公室。 本标准起草人:张伦友、王永祥、毕海滨、胡晓春、王靖云、黄嘉鑫、唐大海。 本标准代替了SY/T5386—2000。 SY/T5386—2000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SY/T5386-1991。
亚 SY/T 5386--2010
裂缝性油(气)藏探明储量计算细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裂缝性油(气)藏探明储量计算的工作要求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裂缝性油(气)藏的储量计算与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492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 DZ/T0217-2005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 SY/T5367石油可采储量计算方法 SY/T6098天然气可采储量计算方法 SY/T6580-2004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常用量和单位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裂缝性油(气)藏fractured oil and gas reservoir 以缝、洞为主要渗流通道的裂缝性储集层构成的油藏、气藏和凝析气藏。主要有碳酸盐岩、变质
岩、火成岩、泥质岩以及其他低渗透碎屑岩等岩类。 3.2
储集空间reservoir space 裂缝性储集层中能够储集油、气、水的空隙,主要分为孔、洞、缝。孔、洞以孔洞直径大小分为
洞穴、孔洞、大孔隙、中孔隙、小孔隙和微孔隙,缝以裂缝开度大小分为巨缝、特大缝、大缝、小缝、微缝和超微缝。 3.3
储集类型 reservoir type 裂缝性储集层储集空间组合特征的分类,一般采用孔隙、裂缝、孔洞三角图分类方法划分储集类
型。裂缝性储集层主要有孔洞缝复合型、裂缝型、裂缝一孔隙(或孔洞)型、孔隙(或孔洞)一裂缝型、裂缝一溶洞型、溶洞一裂缝型等主要储集类型。 3.4
缝洞系统 fracture and cavity system 裂缝性储集层中。由微裂缝及以上级别的有效缝与其相连通的洞穴、孔洞所组成的缝洞网络储集
系统,也包括仅由洞穴、孔洞组成的孔洞系统,也可称裂缝系统。
1 SY/T 5386--2010
3. 5
基质孔隙系统matrix porous system 裂缝性储集层中,由超微缝或孔隙喉道以及所连通的各级有效孔隙所组成的超微缝孔隙网络储集
系统,也可称基质孔隙。 3.6
稳定产量stabilized production 系统试采井的单井稳定日产量。若无稳定日产量,试油井可用试油稳定产量折算(不大于原始地
层压力20%)压差下的产量代替;试气井可用试气稳定产量折算(不大于原始地层压力10%)压差下的产量代替,或者用天然气无阻流量的1/5~1/4折算产量代替。 3.7
储量起算标准产量commercialproduction 进行探明储量计算的经济条件,可根据当地、当年销售平均价和实际经营成本及税费等进行测算
确定。
4裂缝性油(气)藏描述
关于裂缝性油(气)藏的描述,详见附录A。
5储量计算工作要求
5.1基础资料录取要求 5.1.1基础资料录取 5.1.1.1基础资料应包括地震、钻井、测井、测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 5.1.1.2油(气)藏开发前和投人开发后。应录取不同开发阶段的地层温度、关井压力及不稳定试井等动态监测资料。 5.1.2测井资料录取 5.1.2.1岩性一孔隙度测井系列可选择录取井径、自然电位、自然伽马或自然伽马能谱、岩性密度、 补偿中子、补偿声波、长源距声波或阵列声波等测井资料。 5.1.2.2电阻率测井系列可选择录取双侧向、微球形聚焦、高分辨率地层倾角等测井资料。 5.1.2.3成像及特殊测井系列可选择录取微电阻率扫描成像、周声波成像、核磁、偶极子声波成像等测井资料。 5.1.3岩心观察描述 5.1.3.1岩心的宏观描述:应包括含油气产状的观察;裂缝发育状况的分类统计(裂缝开度、密度、 延伸长度、方位及倾角,裂缝组系划分、力学性质等);有效缝条数及孔洞面孔率的统计。 5.1.3.2岩心的微观描述:主要包括铸体薄片、荧光薄片、电镜扫描、CT、核磁等分析方法,分析测定小型缝洞、微裂缝及基质孔隙的面孔率以及基质和缝洞的含油气情况。 5.1.3.3其他分析:开展定向取心及核磁共振等分析工作。 5.2储量计算应具备的条件 5.2.1针对探明未开发储量,要求单井稳定产量达到储量起算标准(单井稳定产量达到储量起算标 L SY/T 5386--2010
准产量的井,简称达标井)。可根据当地、当年销售平均价、实际经营成本、开发井建设投资及税费等,按式(1)或式(2)测算。
a)油并储量起算产量的计算公式:
(I,PT×C)×10
(1)
Qoe= PT×R ×(P。-Tax-C)XR.
b)气井储量起算产量的计算公式:
(IPT×C)×103
(2)
Qe= PTxR×(P.- T- Cu) ×Re
-.
若为凝析气藏,9则为当量气产量,价格及成本均相应按当量气测算。 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单位,见表B.1及SY/T6580—2004的规定。
5。2.2针对探明已开发储量。储量起算标准产量可根据当地、当年销售平均价、实际经营成本及税费等,按式(1)或式(2)简化测算时,可不考虑开发井建设投资I及投资回收期。 5.2.3对于边缘井,或经济数据和稳定产量难于获取,储量起算标准可以参考东部地区(参见附录 C)或类比本地区相似油(气)藏达标井产量确定。 5.2.4可以建立本地区单并试油产量与稳定产量关系、储量起算标准产量与埋藏深度关系,用以确定满足储量起算标准的试油下限日产量。 5。2.5勘探开发程度和地质认识程度应符合表1中的要求。
表1探明储量计算的勘探开发程度和地质认识程度要求
基本条件
类 别
已完成二维地震,测网不大于1.0km×1.0km,或有三维地震满覆盖。大型、简单层
地震 状油(气)藏可适当放宽
1.已完成评价井钻探,能控制含油(气)边界或油(气)水界面,满足编制开发方案或
概念设计的要求;
钻井 2.小型以上油(气)藏的油气层段应有岩心资料,中型以上油(气)藏的油气层段至少
有一个完整的取心剖面,岩心收获率应能满足对测井资料进行标定的需求; 3.大型以上油(气)田的主力油(气)层,应有合格的油基泥浆或密闭取心资料
进行了岩性一孔隙度测并、电阻率测井、成像及特殊项目等测井,能有效地划分渗透层、裂缝段或其他特殊岩层,能满足解释储量计算参数的需要 1.所有预探井及评价井已完井测试,关键部位井已进行了油(气)层分层测试;取全、
测井
勘探开发程度
取准流体性质、地层温度和压力资料:
测试 2.中型以上油(气)藏,已获得有效厚度下限层单层试油资料;
3.油(气)藏进行了试采或系统试井,取得了压力不稳定试井资料及油(气)井产能 1.仓取得孔隙度、渗透率、毛管压力、相渗透率和饱和度等岩心(包括全直径样品)分析资料;
资料
分析 2.取得了流体分析及合格的高压物性分析资料;
3.中型以上油藏进行了确定采收率的岩心分析试验;中型以上气藏宜进行氨气法分析孔
化验
隙度: 4.稠油油藏已取得黏温曲线: 5.凝析气藏取得了原始条件下的PVT分析及衰竭实验分析资料 1.构造形态及主要断层分布落实清楚,提交了由钻并资料校正的1:10000~1:25000的油
气层或储集体项(底)面构造图;对于大型气田,目的层构造图的比例尺可为1:50000。 对于小型断块油藏。目的层构造图的比例尺可为1:5000; 2.已查明储集类型、储层物性、储层厚度、非均质程度,基本查明缝洞系统分布范围: 3.油(气》藏类型、驱动类型、温度及压力系统、流体性质及其分布、产能等基本清楚; 4.有效厚度下限标准和储量计算参数基本准确; 5.小型以上油藏,中型以上气藏,应有开发概念设计,作为经济评价和可采储量计算的
地质认识程度
依据
3 SY/T 5386--2010
5.3储量计算单元的划分
按储集类型、岩性、岩相、油气水组合关系、流体性质、压力系统、构造特征等分层段及缝洞系统综合划分储量计算单元。
平面单元按区块/井区或井控范围划分,纵向单元跨度不大于200m。 5.4储量计算方法选择 5.4。1未开发探明储量计算,应采用容积法或数值模拟法。 5.4。2已开发探明储量的新增、复算或核算,应根据资料状况和适用条件,选用容积法、动态法或
数值模拟法。 5.4。3对于容积法储量参数难以确定或动态法计算条件尚不具备的裂缝性油(气)藏。可选用概率法。 5.5储量计算基本要求 5.5.1采用容积法计算储量时,应根据油(气)藏的不同储集空间类型和分布特征,初步定量描述缝、洞、孔的体积。当缝洞系统的地质储量占总地质储量的10%以上时,需按本标准分别计算基质孔隙系统与缝洞系统的地质储量。 5.5.2应根据不同开发阶段和拥有资料状况。选择两种以上的计算方法相互验证。 5.5。3油(气)藏投人开发后。应及时进行储量复算或核算。 6容积法储量计算
6.1储量计算公式 6.1.1基本公式 6.1.1.1油藏
原油(体积):
N=100A.hpSai/B.i
(3)
原油(质量):
N,= Npo G,= 10-4NRsi
(4)
溶解气:
(5)
6.1.1.2气藏
气藏气:其中,
G=0. 01AghSgi/Bgi
(6)
Bgi = Pse TZ,/ Tse P:
C7
6.1.1.3凝析气藏
凝析气总地质储量(G。)由式(6)计算,式(7)中Z则为凝析气的两相偏差系数。 干气:
Ga=G.fd
(8)
凝析油:
N.= 0. 01Goc
(9)
4 SY/T 5386---2010
其中,
J&= GOR/(GE GOR) 0。=10°/ (GE.GOR) GE.=543.15 × (1.03-)
(10) (11) (12)
6.1.2分储集系统计算公式
缝洞系统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
a
(13) (14)
N=100A.hfaPraSald/Boi G,=0.01AhaPraSgta/Bi
b)基质孔隙系统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
(15) (16)
Nm=100A.hpmSam/B. Gm= 0.01AghpmSgm/Bgi
c)石油、天然气总地质储量:
N= N Nm G=GrGm
(17) (18)
6.1.3 技术可采储量计算
可根据地质储量和确定的采收率,按下列公式计算技术可采储量。 原油(体积》:
NR= NER NR=NER NR= N.ER GR= G,ER GR= GER GR= GaER
(19)
原油(质量):
(20)
凝析油:
(21)
溶解气:
(22)
气藏气:
(23)
干气:
(24)
关于采收率的确定方法,见SY/T5367或SY/T6098的相关部分。 储量计算公式中各参数名称、符号、计量单位及取值位数,见表B.1及SY/T65802004的
规定。
根据DZ/T0217--2005中第4章“术语和定义”的规定:石油为原油和凝析油的总称;天然气为气藏气、油藏溶解气和凝析气藏干气的总称。 6.2含油(气)面积的圈定
a)经钻井取心资料或测试资料证实,已查明流体界面的油(气)藏,可用油(气)底界圈定含
油(气)面积。 b)未查明流体界面的,以试油出油(气)底界外推圈定含油(气)面积。
当三维地震识别的缝洞发育区或储层评价的缝洞发育区,不大于流体界面圈定的范围时,可用于圈定含油(气)面积。
d)根据探边测试资料计算的探测半径圈定含油(气)面积。
5
上一章:SY/T 5374.1-2016 固井作业规程 第 1部分:常规固井 下一章:SY/T 5362-2010 生产测井油气水流量模拟试验装置技术规范

相关文章

SY/T 5782-2010 岩性油(气)藏探明储量计算细则 SY/T 5838-2011 陆上油气探明经济可采储量评价细则 DZ/T 0333-2020 页岩气探明储量报告编写规范 SY/T 6099-2012 断块油气藏储量计算细则 DB61/T 1176-2018 低渗-特低渗砂岩油(气)控制储量估算细则 低渗气藏气井产能与动态储量计算方法 Q/SY 16848-2020 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方法 Q/SY 1848-2015 页岩气资源 储量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