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靖边气田陕62井区气藏压力系统分析及动态法储量计算应用

靖边气田陕62井区气藏压力系统分析及动态法储量计算应用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95.66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1-16 11:13:45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靖边气田陕62井区气藏压力系统分析及动态法储量计算应用 第35卷第4期
天然气勘操与开发
靖边气田陕62井区气藏压力系统分析
及动态法储量计算应用南力亚刘梅郝海燕高明书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开发试采
摘要根据气戴地质上形成的复合储集体,选择地质、开发资料较充分的陕62井区,详细分析了该区各井的关井测压资料,通过压力剖面图、不同时期的等压图及观察并(C41-7井)的压力递减状况分析,基本弄清了研究工区压力系统与压降场的分布,并应用研究成果分析了动态法储量计算结果的可靠性,为本区块开采动态分析、动态储量计算、提高采收率研究创造了条件,也为该区单井产量调整、补井挖潜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依据。图7参4
关键词靖边气田压力系统动态分析潜力动态储量计算
靖边气田地处陕西省靖边县和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境内,区域构造隶属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为一西倾单斜,坡度7m/km~10m/km。盆地内天然气勘探始于1976年,1985年麒参1井在奥陶系风化壳获得气流后,发现盆地中部奥陶系风化壳近临上古生界石炭系煤系烃源岩,具有古岩溶储层发育的条件,经实际钻探取得了重大突破,于盆地中部发现并探明了大型岩溶古地貌马家沟组特大气藏。经过数十年的开发建设,靖边气田已成为年产50x10"m”以上的大型气田。
动态法储量计算中要求油气藏定容封闭且处于同一压力系统,因此对该气田是否处于同一压力系统进行研究和验证,对于动储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分析至关重要。对靖边气田开展动态储量计算研究,是该类气田储量计算方法研究的一种探索,可以依此判断靖边气田的储量动用程度,并对提高采收率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动态储量是指气藏连通孔隙体积内,在现有开采技术水平条件下最终能够有效流动的气体折算到标准条件的体积量之和。
众所周知,当气藏渗透性、连通性很好时,其动态
储量接近于它的静态储量;反之,动态储量计算结果则小于静态储量。此外,宏观非均质气藏开采早期,边部低渗透区或纵向致密层的储量尚未有效动用,全气藏关井期间各井区压力不平衡,计算气截平均地层压力的误差较大,也会使气藏动态储量计算结果偏小。在此认识基础上,研究小组根据该气藏地质上形成的复合储集体,以陕62井区为研究目标区,对该区
先后四次关井测压,取得了较为详实的压力资料,筛选及计算了各井的关并测压资料。通过压力剖面图、不同时期的等压图及观察井(C41-7井)的压力递减相关曲线分析,弄清了陕62井区压力系统与压力场的分布,并对其动、静态储量差异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陕62井区原始状态下属于一个统
1
一的压力系统
陕62井区马五气藏,共有22口生产井,1口观察井(C41-7)。从1998年12月投产以来,除各井投产前均已测取关井测压资料外,于2002年7月、2004 年10月~12月、2006年6月、2007年8月~9月又进行了4次较大规模的关井,并取得了系统的测压资料。其中在1999年12月底前投产的井有9口(陕 62、陕76、陕77、陕91、陕61、陕59、G38-9、G39-8 井),投产前均取得了原始测压资料,通过折算至气藏中部(3700m)各井地层压力分析,全区原始状态下,气层中部各井折算地层压力介于31.10MPa~ 32.83MPa之间.显然属于同-个压力系统(图1)。
2
井区内大部分井彼此连通,局部存在低渗致密带。
从压力剖面图2、图3、图4分析来看,除G39-5(2003年12月投产)、G40-5(2005年1月投产)等打开较晚的井,投产前测压几乎还保持原始地层压力外,其余井投产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先期压降,从而说明大部分井是彼此连通的,仅在G40-5一G39-5井
作者简介南力亚,男,1975年出生,工程师;1998年7月率业于西南石油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動查专业,现在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从事储量计算、研究及SEC储量评伟工作。地址:(710018)陕西省西安市长庆兴度图。电语:13609201521。E=msi;xiaohua-tan①163,com
· 49·
上一章:过热蒸汽吞吐水平井注采参数多因素正交试验研究 下一章:LNG工厂停产情况循环水系统冷态运行研究

相关文章

低渗气藏气井产能与动态储量计算方法 靖边气田排水采气工艺试验及效果分析 页岩气容积法储量计算方法及实例应用 致密油气藏裂缝介质压力敏感分析与计算方法 页岩气藏可采储量计算新方法 SY/T 6099-2012 断块油气藏储量计算细则 考虑干酪根中溶解气的页岩气藏储量计算方法 启动压力梯度对致密气动态储量评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