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77.100 CCS H 1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333.8—2022 代替GB/T4333.8—1988
硅铁 钙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Ferrosilicon-Determination of calcium content-
Flameatomic absorptionspectrometry
2022-10-01实施
2022-03-09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333.8—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厂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GB/T4333的第8部分。GB/T4333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硅铁硅含量的测定高氯酸脱水重量法和氟硅酸钾容量法;一硅铁化学分析方法 铋磷钼蓝光度法测定磷量;一硅铁化学分析方法 高碘酸钾光度法测定锰量;一硅铁 铝含量的测定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EDTA滴定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一硅铁 硅、锰、铝、钙、铬和铁含量的测定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熔铸玻璃片法);一硅铁 铬含量的测定 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一硅铁 硫含量的测定红外线吸收法和色层分离硫酸钡重量法;
一硅铁 钙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硅铁 碳含量的测定红外线吸收法。
本文件代替GB/T4333.8一1988《硅铁化学分析方法 云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量》,与GB/T4333.8- 1988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镧溶液溶解中补加了盐酸(见5.8);
a) b) 将铂皿更换为聚四氟乙烯烧杯(见8.5.1,1988年版的6.6.1); c) 溶样方法中增加了盐酸(见8.5.1); d) 溶样方法中将高氯酸的用量由5mL调整为3mL(见8.5.1,1988年版的6.6.1);
e) 更改了低浓度校准曲线的绘制(见8.6.1,1988年版的6.7.1); f) 更改了高浓度校准曲线绘制,删除了分取步骤(见8.6.2,1988年版的6.7.2): g) 进行了实验室间精密度共同试验,用统计得到的重复性限(r)和再现性限(R)代替了“允许差”
(见第10章,1988年版的第8章); h) 增加了试验报告的内容(见第11章); i) 增加了规范性附录“试验分析结果接受程序流程图”(见附录A); i) 删除了精密度指标变异系数的计算(见1988年版的附录A)。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生铁及铁合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18)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首钢股份公司迁安钢铁公司、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西金矿冶
有限责任公司、河北津西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茂林、吴耐、王贵玉、张广治、张希静、邢文青、闫丽、腰瑞雪、王岩、顾红琴、 徐佳、刘正华、金伟、马宁、李京霖、黄波、杜士毅、于春波、叶小爽、陈会娟、邓朝刚、孙红敬、焦丽、张晨。
本文件于1988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
GB/T 4333.8—2022
引言
由于硅铁检测过程中涉及的检测元素较多,元素的适用范围以及适用方法各不相同。为了保证硅
铁检测标准的方便及准确,我们针对硅铁不同元素的分析方法,已经建立了支撑硅铁检测的国家标准体系。GB/T4333是我国硅铁检测的基础标准,由以下九个部分构成:
硅铁硅含量的测定高氯酸脱水重量法和氟硅酸钾容量法。目的在于测量硅铁中的硅含量,采用高氯酸脱水重量法和氟硅酸钾容量法。 硅铁化学分析方法铋磷钼蓝光度法测定磷量。目的在于测量硅铁中的磷含量,采用铋磷钼蓝光度法硅铁化学分析方法高碘酸钾光度法测定锰量。目的在于测量硅铁中的锰含量,采用高碘酸钾光度法。 硅铁铝含量的测定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EDTA滴定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目的在于测量硅铁中的铝含量,采用天青S分光光度法、EDTA滴定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硅铁硅、锰、铝、钙、铬和铁含量的测定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熔铸玻璃片法)。目的在于测量硅铁中的硅、锰、铝、钙、铬和铁含量,采用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熔铸玻璃片法)。 硅铁铬含量的测定 二苯基碳酰二耕分光光度法。目的在于测量硅铁中的铬含量,采用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 硅铁硫含量的测定红外线吸收法和色层分离硫酸锁重量法。目的在于测量硅铁中的硫含
?
量,采用红外线吸收法和色层分离硫酸钡重量法。 硅铁钙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目的在于测量硅铁中的钙含量,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硅铁碳含量的测定红外线吸收法。目的在于测量硅铁中的碳含量,采用红外线吸收法
另外,原《硅铁化学分析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铝量》部分的内容已并人《硅铁铝含量的测定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EDTA滴定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该部分现已经作废。
II
GB/T4333.8—2022
硅铁钙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警示一一使用本文件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实践经验。本文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
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硅铁中的钙含量本文件适用于硅铁中钙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质量分数):0.050%~2.50%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010铁合金化学分析用试样的采取和制备 GB/T6379.1 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1部分:总则与定义 GB/T6379.2 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2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重复
性与再现性的基本方法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12806 实验室玻璃仪器单标线容量瓶 GB/T 12807 实验室玻璃仪器 :分度吸量管 GB/T 12808 实验室玻璃仪器 单标线吸量管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原理
试料以硝酸、氢氟酸、盐酸分解,高氯酸冒烟蒸干,在盐酸介质中以镧盐为释放剂,于原子吸收光谱仪波长422.7nm处,以空气-乙炔火焰测定钙的吸光度,并计算钙的含量。
5试剂
分析中除另有说明外,仅使用认可的分析纯及以上试剂和符合GB/T6682规定的二级以上蒸馏水
或纯度相当的水。 5.1硝酸,p约1.42g/mL。
1
GB/T4333.8—2022
5.2 2氢氟酸,p约1.15g/mL。 5.3 3高氯酸,约1.67g/mL。 5.4盐酸,p约1.19g/mL。 5.5 5盐酸,1+4。 5.6盐酸,1+99 5.7抗坏血酸溶液,25g/L:用时现配 5.8镧溶液:称取10g氧化镧(99.99%),置于250mL烧杯中,加人100mL水、10mL盐酸(5.4),置于电热板上加热至近干时,补加10mL盐酸(5.4)继续加热至完全溶解,蒸发至约5mL,取下加入 100mL水溶解盐类,冷却,用水稀释至500mL,混勾。此溶液1mL约含0.017g镧。 5.9铁溶液:称取14.5g三氯化铁(FeCl:·6HzO),置于500mL烧杯中,加入10mL盐酸(5.4)、 200mL水,溶解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3mg铁或用相当量的纯铁配制。 5.10钙标准溶液:称取0.2497g预先在105℃~110℃的烘箱中烘至恒量的无水碳酸钙基准试剂,置于 250mL的烧杯中,加入30mL水、10mL盐酸(5.4),加热溶解后煮沸2min,冷却至室温,移人10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100μg钙。
6仪器
使用通常的实验室仪器、设备,除非另有规定,容量瓶和移液管应分别符合GB/T12806、
GB/T12807和GB/T12808的规定。 6.1天平,感量0.1mg。
2原子吸收光谱仪,带有空气-乙炔燃烧器。
6.2
所用原子吸收光谱仪稳定性应达到下列指标:最高浓度标准溶液与零浓度标准溶液,经多次重复测
定,吸光度的标准偏差与最高浓度标准溶液吸光度平均值之比应分别小于1.5%和0.5%。
警示一一按照操作指南点燃和熄灭空气-乙炔火焰,以避免可能的爆炸危险。燃烧器工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眼镜,
7试样
按照GB/T4010的规定进行试样的采取与制备,试样应全部通过0.125mm筛孔。
8分析步骤
8.1测定次数
对同一试样,至少独立测定二次。 8.2 试料
称0.10g试样,精确至0.0001g。 8.3 空白试验
随同试料进行空白试验,所用试剂应取自同一试剂瓶。
2
GB/T 4333.8—2022
8.4验证试验
随同试料分析同类型标准样品。
8.5测定 8.5.1将试样置于聚四氟乙烯烧杯中,用少量水润湿,加人3mL硝酸(5.1),滴加3mL氢氟酸(5.2),至激烈反应停止,加入3mL盐酸(5.4),缓慢加热至试料溶解完全。加入3mL高氯酸(5.3),继续加热蒸发至近干,取下冷却。 8.5.2加入10mL盐酸(5.5),加热溶解盐类,取下冷却 8.5.3将待测溶液移人200mL容量瓶中,加人10mL抗坏血酸溶液(5.7);如试液中含50mg铁时则加人20mL抗坏血酸溶液,混匀。加入10.00mL镧溶液(5.8),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8.5.4将溶液在原子吸收光谱仪波长422.7nm处,用空气-乙炔火焰,以水调零,选择合适的燃烧器角度,测量其吸光度。 8.6校准曲线的绘制 8.6.1低浓度校准曲线的绘制
8.6.1.1移取0mL、0.50mL、2.00mL、4.00mL、6.00mL、7.50mL、9.00mL钙标准溶液(5.10),分别置于200mL容量瓶中。 8.6.1.2加人与试样(8.2)中铁量相当的铁溶液(5.9),加人10mL抗坏血酸溶液(5.7),混匀。加入 10.00mL镧溶液(5.8),用盐酸(5.6)稀释至刻度,混匀。以下按8.5.4测定校准溶液的吸光度,减去补偿溶液(不加钙的校准溶液)的吸光度,以钙的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校准曲线
8.6.2高浓度校准曲线的绘制
移取0mL、8.00mL、10.00mL、12.00mL、14.00mL、16.00mL、18.00mL钙标准溶液(5.10),分别置于200mL容量瓶中,以下按8.6.1.2进行。
9结果计算和表示
9.1分析结果的计算
按式(1)计算试样中钙的含量(wca),以质量分数(%)表示。
(c - C2) × V
X 10-4
...(1)
WCa =
m
式中: C1一—从校准曲线上查得试样溶液的钙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ug/mL); C2——从校准曲线上查得空白试验的钙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 V-试液的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 m一一试料量,单位为克(g)。
9.2分析结果的确定和表示
同一试样两次独立分析结果差值的绝对值不大于重复性限(r),则取算数平均值作为分析结果。 如果两次独立分析结果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重复性限(r),则应按照附录A的规定道加测量次数并确定分析结果。
3
GB/T4333.8—2022
分析结果按GB/T8170规定修约。
10 精密度
本文件的精密度是在2020年由7个实验室,对5个不同水平的样品进行精密度共同试验,每个实验室对每个水平的待测元素含量在GB/T6379.1规定的重复性条件下独立测定3次,
共同试验数据按GB/T6379.2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钙含量(质量分数)与其重复性限(r)和再现性限(R)间存在函数关系,函数关系式见表1。各实验室报出的原始数据见附录B。
表1精密度
测定范围(质量分数)
重复性限(r)
再现性限(R)
% 0.050~2.50
%
%
lgr =0.704 1 m1.417 9
R=0.075 7 m+0.003
注:式中m是分析元素的含量,以质量分数(%)表示。
11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 样品标识、实验室名称和试验日期; b)本文件编号; c) 结果与表示形式; d) 测定中发现的异常现象; e) 在测定过程中注意到的任何特性和本文件中没有规定的可能对试样和认证标准物质的结果产
生影响的任何操作。
A
GB/T4333.8—2022
附录A (规范性)
试验分析结果接受程序流程图
试验分析结果接受程序流程见图A.1。
测定Xi,X2
是
+k
a
否
是
Xi+X2+X
XXm.≤1. 2 r
[XiX2l ≤1. 2 r
测定X3
V
3
否
秀
测定Xg,X4
测定X4
是
-$+++x
XaxXain≤1. 3 r
7
秀
X=中位值(Xi,X2X3,X)
注:r为重复性限。
图A.1 试验分析结果接受程序流程图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