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Q/SY 10002-2016 炼化物料优化与排产系统数据规范

Q/SY 10002-2016 炼化物料优化与排产系统数据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44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0-27 15:41:13



相关搜索: 系统 数据 规范 优化 炼化 系统 物料 10002

内容简介

Q/SY 10002-2016 炼化物料优化与排产系统数据规范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 10002—2016
炼化物料优化与排产系统数据规范
Advanced planning system data specification
2016-10—27发布
2017-01-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发布 Q/SY10002—2016
目 次
前言:
II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
2
3
4系统数据 4.1系统数据收集要求 4.2系统数据编码要求 4.3计划优化模型数据应用要求 4.4财务效益测算模型数据应用要求附录A(规范性附录)APS数据字典编码规则 Q/SY10002—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
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信息管理部和炼油与化工分公司共同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信息技术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规划总院、勘探开发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贺松、王华,王喆、杨磊、董丰莲、股基明,赵黎明、刘华林。郭高波
孙华宁。汪洪涛、李栋斌。王磊、谭蕾、徐泽进、李勋。乔曼、马季收。李英浩。孙科。
1I Q/SY 10002—2016
炼化物料优化与排产系统数据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炼化物料优化与排产系统的数据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集团公司炼化物料优化与排产系统的数据规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弓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Q/SY1342—2010终端计算机安全管理规范 Q/SY1346—2010信息系统用户管理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炼化物料优化与排产系统 advanced planning system (APS) 炼油与化工分公司(以下简称“炼化分公司)和炼化企业两级集成应用的协作优化与排产平台:
英文简称APS,根据资源,装置结构,流程,库存,市场需求,价格等条件,对单个炼化企业或一组炼化企业进行计划优化和效益测算,实现原油,化工原料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炼化供应链的整体效益最大化。 3.2
单厂模型singleplant model 描述单一炼化企业生产要素及过程的数学模型。
3.3
Delta-Base 结构 Delta-Base structure 描述装置收率和产品性质随进料性质变化而变化的一种模型数据处理方法。
3.4
原油管理软件 crude oil management software 对原油信息进行保存、计算、转化等处理的专业化软件。
4系统数据 4.1系统数据收集要求 4.1.1数据收集是系统建设的首要环节。该工作应由炼化企业和技术支持中心共同完成,具体内容为: Q/SY 10002—2016
a)技术支持中心负责系统数据收集模板的制定。更新和发布工作。 b)各炼化企业应按照数据收集模板收集数据,保证录人模板的数据及时、准确,完整。 c)技术支持中心应协助各炼化企业检验数据质量。
4.1.2APS系统建设需收集的数据包括炼化企业的用户数据,原材料数据,产品数据。装置数据,公用工程数据、装置投人产生数据。生产流程图。原油切割方案。原油评价数据、产品标准数据。物性传递数据,调和组分数据、库存能力数据装置公用工程单耗数据、互供料数据。Delta-Base数据等,具体内容为:
a)用户数据应至少包含用户姓名。单位、部门、职务/岗位、邮箱、办公电话等信息,收集频率
应按照用户变更情况不定期进行。 b)原材料数据包括原油、原料油和化工原料,收集方式应按APS数据字典里的原材料清单由炼
化企业勾选,若企业存在数据字典中还未列出的原材料,应向技术支持中心提出数据字典添加申请。收集频率应按原料变更情况不定期进行。
c)产品数据包括炼油产品、化工产品,收集方式应按APS数据字典里的产品清单由炼化企业勾
选,若企业存在数据字典中还未列出的产品,应向技术支持中心提出数据字典添加申请。收集频率应按产品变更情况不定期进行。
d)装置数据应至少包含装置名称。装置类别,设计能力。日最小加工能力,日最大加工能力等
信息,收集频率应按装置变更情况不定期进行。 e)公用工程数据包括水。电,气,风。氨。化工三剂,收集方式应按APS数据字典里的公用工
程清单由炼化企业勾选,若企业存在数据学典中还未列出的公用工程种类,应尚技术支持中心提出数据字典添加申请。收集频率应按公用工程变更情况不定期进行。
f)装置投人产出数据应至少包含炼油化工装置加工方案。进料。出料,去向。用途。投人产出
收率等信息,收集频率应按季度定期进行。 9)生产流程图应至少能反映炼化企业物流走向和物料平衡,收集频率应按生产流程变更不定期
进行。 h)原油切割方案应分装置、分油种收集数据,要求至少包含各馏分的初馏点。终馏点,投人产
出收率等数据,收集频率应按切割方案的变更不定期进行, i)原油评价数据应至少包含原油名称、原油属性。密度、硫含量、酸度、黏度、金属含量等信
息。收集频度应按原油评价数据变更不定期进行。 i)产品标准数据包括成品油、石蜡、石油焦。润滑油、溶剂油等产品的物性控制指标,收集频
率应按产品质量标准变更情况不定期进行。 k)装置数据传递数据应按单厂模型物性传递结构的需要选择性收集,回归分析要求至少收集50
组数据,建议每组数据间隔一周收集。 1)调和组分数据应至少包括成品油的调和组分信息。收集频率应按调和组分的变动不定期进行。 m)库存能力包括原料、产品,半成品的库容数据,应至少包含仓库/储罐、设计能力、最小库
容,最大库容等信息,收集频率应按库容变动不定期进行。
Ⅱ)装置公用工程单耗应分装置收集单位加工量下各公用工程的消耗量数据,收集频率应每半年
进行一次。 0)互供料数据包括企业内部互供料,应至少包含互供料名称、供给单位、接收单位。供给能力
等信息,收集频率应按互供料变更不定期进行。 P)Delta-Base数据应按单厂模型Delta-Base结构的需要选择性收集,回归分析要求至少收集50
组数据,建议每组数据间隔一周收集。
4.1.3为保障数据安全,相关人员和岗位应按以下要求进行数据的管理:
a)炼化企业人员根据本企业规模应按GB/T22239一2008中第6章的要求执行。
2 Q/SY 10002—2016
b)系统管理员应按Q/SY1346—2010中第7章的要求执行。 c)系统用户应按Q/SY1346一2010中第6章的要求执行。 d)终端计算机的管理应按Q/SY1342一2010中第3章的要求执行。
4.2系统数据编码要求
编码应符合APS系统的使用规则,定义明确,宜使用、宜扩展,并便于和已有信息编码对应为原则,编码采用字符与数字构成,编码具体分类及示例见附录A。 4.3计划优化模型数据应用要求 4.3.1模型要素完整性要求
模型应完整描述企业开展计划优化时需考虑的所有要素,所有企业的模型均需涵盖原料采购,产品销售、公用工程/三剂采购、常减压装置生产加工、二次装置生产加工,装置能力限定、调和,库存等模块。此外,炼化一体化企业还需涵盖化工装置生产加工、炼油和化工互供模块。各模块需包含的内容如下:
a)原料采购:应包括企业可能采购的所有原油和原材料的价格及可采购量数据 b)产品销售:应包括企业可生产销售的所有炼油产品和化工产品的价格及可销售量数据。 )公用工程/三剂采购:应包括企业可能采购的所有公用工程/三剂的价格及可采购量数据。 d)常减压装置生产加工:应包括企业每套常减压装置可加工的原油种类、可产出的侧线出料
各原油的整体物性。各原油各侧线收率及物性。装置公用工程单耗、装置变动加工费等数据。 此外,对于加工原油品种变化频繁及加工原油的比例变化频繁的企业,还需包含常减压装置对进料的物性要求(如对硫含量。酸含量的要求)数据。
e)二次装置生产加工:应包括企业主要炼油二次装置的进出物料种类,装置收率、装置公用工
程/三剂单耗、装置变动加工费等数据。此外,若某套装置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产方案间切换(如加氢裂化装置通常可有产航煤和不产航煤两套方案),应盖多方案结构,分别给出每种方案的收率和公用工程/三剂单耗数据:若装置进料物性波动频繁且进料物性会直接影响出料物性,应涵盖装置物性传递结构,给出装置出料物性随进料物性的关联公式:若企业有成熟的装置机理模型,应有装置的Delta一Base结构,给出装置收率随进料物性变化而变化的关联公式。
f)化工装置生产加工:模型中应包含的化工装置数据和炼油二次装置类似。 )调和:应包括企业所有经调和得到的产品(如汽油。柴油等)的物性指标要求和调和组分物性数
据。此外,若某个二次装置对混合进料有物性要求(如催化装置对进料有残炭含量、重金属含量等要求),应涵盖虚拟的调和池,给出装置混合进料的指标要求及每种进料的物性数据。
h)装置能力限定:应包括模型中所有的常减压装置。二次装置。化工装置的日加工能力上下限
开工天数等数据。 i)炼油和化工互供:对于炼化一体化企业,应涵盖两个虚拟装置。炼油供化工装置和化工供炼
油装置。通过虚拟的互供装置将炼油供化工的中间产品单独取出来作为炼油的产品及化工的原料,将化工供炼油的中间产品单独取出来作为化工的产品及炼油的原料。如果炼化一体化模型原料中有的既作为炼油原料文作为化工原料,需要在编码时将其分开,分别定义炼油用原料及化工用原料。
4.3.2模型整体性规范化要求
对形成一个完整的模型的过程进行规范和要求,具体内容为: Q/SY 10002—2016
a)模型模块形成顺序:基本原则为先形成原料采购和公用工程/三剂采购模块,然后形成常减
压装置,二欣装置,化工装置和装置能力限定模块,最后形成调和,库存和产品销售模块, b)二次装置形成顺序:炼化企业通常有多套二次装置。各二次装置搭建的先后顺序应遵循两个
原则:第一个原则是要按照常减压侧线从轻到重的顺序搭建客侧线的后续装置,如应先搭建重整装置,然后再搭建加氢裂化装置,第二个原则是要按照物料在装置间流转的先后顺序搭建,如应先搭建催化装置,然后再搭建气分装置。
c)化工装置形成顺序:炼化一体化企业通常有多套化工装置,化工装置要以乙烯装置和芳烃装
置为龙头:按照其侧线由轻到重的顺序形成其后续装置的模型流程。
4.3.3模型数据规范化要求
APS系统模型所需数据需要经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后才能使用。为保证APS模型的准确性,
需规范数据采集来源和数据处理方法:具体内容为:
a)原油切割数据:形成常减压装置所需的原油侧线收率和侧线物性数据应基于原油评价机构提
供的原油评价数据得到。原油评价数据若直接为cru文件,可直接采用原油管理软件的原油切割模块得到模型所需数据。若为其他格式的原油评价报告,应首先在原油管理软件中录人原油评价数据,用以生成cru文件,然后再对cru文件进行切割,得到模型所需数据。
b)装置收率数据:应来源于炼化企业的月度,季度或年度统计数据。所选用的统计数据的工况
应和企业当前的生产工况一致。 C)装置公用工程单耗数据:应来源于炼化企业的月度。季度或年度统计数据。所选用的统计数
据的工况应和企业当前的生产工况一致。 d)物性数据:应来源于炼化企业质检部门。数据应选取最近一段时间(如一个月或一个季度)
多个样品的平均数据,并剔除数据中的奇异点。 e)调和产品指标:对于汽油,煤油、柴油等国家有统一标准的产品,调和产品指标数据应严格
按照国家指标限定,或者稍严于国家指标。 f)装置能力数据:应基于炼化企业各装置的设计能力计算得到。由企业计划和生产部门根据装
置的实际运行情况确定该装置的最大加工量和最小加工量相对装置设计能力的倍数。 g)装置变动加工费用数据:应来源于ERP系统。 h)期初库存数据:物料的期初库存数据应来源于ERP系统。
4.4财务效益测算模型数据应用要求
4.4.1模型完整性要求
财务效益测算模型包含参数录人模块,中间运算模块,结果输出三大模块,其中各个模块都应薄
足各自的数据完整性要求,以保证整个财务效益测算模型的完整性,具体内容为:
a)数据录人模块:应至少包含原料采购模块。产品销售模块。计划排产模块、变动加工费模块。
固定加工费模块。利润参数模块权重系数模块、物料价格模块、库存APS模块,库存ERP 模块等十个模块,具体内容为: 1)原料采购模块:应包含企业在计划模型中采购的所有原油和原料油的采购量。采购价格
数据。 2)产品销售模块:应包含企业在计划模型中销售的所有产品的销售量,销售价格数据 3)计划排产模块:应包含企业在计划模型中建立的所有生产装置。虚拟装置及调和池的进
料、出料的数量数据。
4
上一章:Q/SY 10003-2016 数据中心标识系统规范 下一章:Q/SY 09821-2021 油气田用往复式天然气压缩机组节能监测方法

相关文章

Q/SY 09468-2022 炼化能量系统优化技术导则 Q/SY 1468-2012 炼化能量系统优化技术导则 Q/SY 10006-2022 炼化物联网系统建设规范 Q/SY 10006-2017 炼化物联网系统建设规范 Q/SY 13034-2024 物料主数据数字化描述规范 Q/SY 08305-2016 炼化企业清洁生产审核验收规范 Q/SY 1530-2012 炼化企业检维修污染防控规范 Q/SY 08433-2021 炼化企业气体防护安全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