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4114-—2022 代替JB/T4114-1999
烧结纯铁软磁材料 技术规范 Sintered iron soft magnetic materials-Specifications
2022-04-08发布
2022-10-01实施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技术要求 4.1 烧结纯铁软磁材料牌号及表示方法 4.2 密度和化学成分 4.3 磁性能.. 4.4 力学性能 4.5 外形尺寸.. 4.6 表面质量 5试验方法. 6交货与验收 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1标志. 7.2包装... 7.3运输.. 7.4贮存.. 附录A(资料性)力学性能
EEE
表1密度和化学成分表2磁性能表A.1 力学性能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JB/T4114-1999《烧结纯铁软磁材料技术条件》,与JB/T4114一199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增加了磁电机、门控五金等用途的适用范围(见第1章》。 增加并更新了规范性引用文件:GB/T223.7-2002、GB/T223.86—2009、GB/T4309GB/T 13012、YB/T4305、JB/T7905(见第2.章,1999年版的第2章)。 取消了对材料所使用原料铁粉种类的限制(见4.1,1999年版的3.1)。 密度增加了最小控制要求(见表1)。 重新定义了牌号及表示方法,将原标准中的六个牌号按烧结密度等级,分为四个牌号,并对相应磁性能值进行了调整(见第4章,1999年版的第3章)。 将原标准铁含量为≥98.5%和≥99%两种,修改为铁含量≥99%;原标准碳含量为≤0.1%和≤ 0.05%两种,修改为碳含量≤0.03%。增加氧含量≤0.1%,其他杂质≤1.0%(见表1,1999年
版的表1)。 -将表1、表2中原有牌号变更为F7401-66、F7401-68、F7401-70和F7401-72(见表1和表2, 1999年版的表1和表2)。 增加了剩余磁感应强度的技术要求(见表2)。 -增加了氧含量的测定,并将材料化学成分碳含量的测试标准GB/T223.1修改为GB/T223.86 (见5.1,1999年版的4.1)。 增加了材料的密度、外观质量、外形尺寸检验的抽样要求(见6.4)。 一增加了产品包装和运输的要求(见第7章)。 -将表A.1原有4个牌号变更为F7401-66、F7401-68、F7401-70和F7401-72,并更新了力学性能值(见表A.1,1999年版的表A.1)。
一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机械工业粉末冶金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MIF/TC20)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鹰球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有研粉末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汽车粉末冶
金有限公司、东睦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申承秀、徐景杰、王林山,张志勇、毛增光、肖志瑜。 本文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T4114—1985、JB/T4114—1999。
烧结纯铁软磁材料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烧结纯铁软磁材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交货与验收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仪器仪表、电器中磁导体、磁电机和门控五金等用烧结纯铁软磁材料的制造。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3.7一2002铁粉铁含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滴定法 GB/T223.86一2009钢铁及合金总碳含量的测定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 GB/T3656软磁材料矫顽力的抛移测量方法 GB/T4309 粉末冶金材料分类和牌号表示方法 GB/T5163 烧结金属材料(不包括硬质合金》可渗性烧结金属材料密度、含油率和开孔率的
测定
GB/T13012 软磁材料直流磁性能的测量方法 JB/T7905烧结金属材料(不包含硬质合金)抽样 YB/T4305钢铁及合金氧含量的测定情性气体熔融-红外吸收法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技术要求
4.1烧结纯铁软磁材料牌号及表示方法
烧结纯铁软磁材料(以下简称“材料”)按GB/T4309的规定用F7401-××表示,按烧结密度等级分为F7401-66F7401-68、F7401-70、F7401-72四个牌号。
示例:
01-66
烧结密度等级:6.6g/cm3 纯铁软磁合金
4.2 密度和化学成分
各牌号密度和化学成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密度和化学成分
密度 g/cm3 ≥6.6 ≥6.8 ≥7.0 ≥7.2
材料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c
牌号 F7401-66 F7401-68 F7401-70 F7401-72
其他
0
Fe
≤1.0
≤0.03
≥99
≤0.1
4.3 磁性能
材料的磁性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磁性能剩余磁感应强度Br T
最大磁导率μmax mH/m Gs/Oe ≥2.12 ≥1 700 ≤170 ≤2.1 ≥2.50 ≥2 000 ≤170 ≤2.1 ≥2.88 ≥2 300 ≤170 ≤2.1
矫顽力H。 A/m
磁感应强度B12a
牌号 F7401-66 ≥0.90 ≥9 000 F7401-68
Gs
Gs ≤7800 ≤8500 ≤9500 ≤10500 ≥3.38 ≥2 700 ≤170 ≤2.1
Oe
T
≤0.78
≥1.00 ≥10 000 ≤0.85 ≥1.10 ≥11 000 ≤0.95 ≥1.20 ≥12000 ≤1.05
F7401-70 F7401-72 注:1Gs=10-T;1Oe=79.5775A/ma aB12为在1200A/m的磁场强度下测得的磁感应强度。
4.4力学性能
材料力学性能应按供需双方协议(力学性能参考数据见附录A)。 4.5外形尺寸
材料的外形尺寸应符合用户图样的要求。 4.6表面质量
材料表面不应有裂纹,其他表面质量按供需双方协议。
5试验方法
5.1材料化学成分中碳的测定按GB/T223.86—2009的规定;铁的测定按GB/T223.7—2002的规定;氧的测定按YB/T4305的规定。 5.2材料密度的测定按GB/T5163的规定。 5.3材料的磁感应强度B12、最大磁导率μmax、剩余磁感应强度Br三项磁性能测试按GB/T13012的规定。矫顽力H。测试按GB/T3656的规定。
6交货与验收
6.1材料应按批提交检查验收。 6.2每批由同一批原料在同样工艺条件下制造的材料组成。 6.3按表1规定的牌号制造的材料,其磁性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材料磁性能的验收也可按供需双方协议。 6.4材料的密度、外观质量、外形尺寸检验的抽样应按JB/T7905的规定。密度验收方法允许按供需双方协议。
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1标志 7.1.1 包装箱内应有制造单位的材料合格证。 7.1.2 包装箱外应标明:
a)制造单位名称及地址; b)材料名称、型号及数量; c)装箱日期、毛重、净重; d)发往地址、收货单位名称; e)写明“切勿受潮”字样。
7.2包装
包装应满足: a)材料在包装前应进行清刷,并保持洁净; b)材料应用防潮包装材料包装,包装箱应牢固可靠: c)包装箱的外形尺寸、重量应符合运输部门的有关规定; d)用户对材料包装有特殊要求时,应按用户的要求进行包装。
7.3运输
材料在运输过程中应有防护措施,不得采用有损材料质量的运输、装卸方式,保证在正常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 7.4贮存
材料应在原包装状态下,贮存在通风和干燥的仓库内,保存期限为3个月。
附录A (资料性)力学性能
材料的力学性能见表A.1
表A.1力学性能
冲击韧性(无缺口试件)
表观硬度 HBW 40
抗拉强度 MPa ≥120 ≥150 ≥200 ≥255
伸长率 % 3.0 5.0 7.0 8.0
材料牌号
J/cm2 V5 ≥10 ≥12 ≥20
F7401-66 F7401-68 F7401-70 F7401-72 注:力学性能在用户需要时测试。
50 60 70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