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论·实践
输油管道新工艺的研究孙立新(中油辽河工程有限公司,辽宁盘锦
量亦是连年攀升,这大大推动了输油管道业的发展,管道运输是当前我国最常见的石油运输方式,而输油管道的工艺直接关系着管道质量及输油的安全性,因此,我国必须要不断研究新的输油管道工艺,提升输油管道工艺技术水平。本文主要针对输油管道新工艺进行了探讨,关键词:石油产业;输油;输油管道;新工艺
输油管道是石油能源的重要输送设备,不过,由于大部分
的油田都地处偏远位置,且油田面积较大,因此在管道运输过程中往往需要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再者,油品本身就具有毒性、可燃及易爆等特点,这些都增加了管道运输的危险性。而若想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保障输油的安全性,就必须要先保障输油管道的建设质量。输油管道建设工程是一项工艺技术难度较大的工程,只有不断地对工艺进行改善和创新,才能够进一步提升管道建设质量。以下笔者就来谈谈对输油管道新工艺的研究。
1我国输油管道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人们对石油能源的雷求量越来越高,而现有的大部分油田都已经进人了开发后期,如何将一些偏远山区的油品输送到需求地成为了当前行业内所考虑的主要向题。目前我国常用的石油运输方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管道运输、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及水路运输,其中尤以管道运输最为普追。管道运输具有运输范围广、不受地域限制,运输量大、成本低廉等优点,因此得到了行业内的一致认可。现阶段我国的输油管道建设总长度已达到近60000km,而这个长度仍在不断增加,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70000km。与此同时,输油管道的工艺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整体建设正在朝着
距离更长,口径更大、材料更安全,运输量更大的方向前进。 2我国输油管道工艺现状
目前在我国的石油运输中,对于运输方法的选择主要是依据油品性质及其开采环境而决定的,其中对于较轻质量、低凝固点及低粘度的石油主要是采用等温输送法,即将石油直接输送至输油管道中,由于石油温度与管道环境温度相同,因此无雷再进行温度控制。石油刚输送至管道中时往往温度与刚开采出时不同,所以运输过程中会与周围环境和介质产生热量交换,大多数时候石油的温度都是小于环境温度的,因此对于易凝结及高粘度的石油来说,一般会采用加热、稀释、催化、水品
浮及减阻等方法来进行运输,以保证其运输效率。 3输油管道新工艺研究
(1)热处理输油工艺热处理输油工艺是在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而研究出来的一种创新型输油管道工艺,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将石油加热至要求温度而溶解掉其中的全部蜡,并别出其中的胶质物,再以规定方法与速度进行冷却,从面使油品中的物质在重新结品的过程中改变结品形态,以达到改善含蜡石油的低温流变特性及降低能耗的目的。该工艺近年来被广泛地应用于含蜡石油的管道运输当中,得到了较大的进展。具体来说,热处理输油工艺又分为两种类:一种是简易热处理输油工艺方式,目前在我国比较常用,另一种是完备热处理输油工艺方式,目前在印度等国家使用比较普追。其中,简易热处理输油
158化理2016年09月
工艺方式是在石油开采处进行升温加热以达到最佳热处理温度,然后进行冷热油热交换,以保证输油温度,其工艺非常简单便捷。
(2)稀释输油工艺稀释输油工艺也是一种新的输油管道工艺,其是在含蜡石油中加人一定比例的稀释剂,常用的有液化石油气,低粘度石油等等,从而达到改善石油流变特性的目的。当含蜡石油中加入一定量的稀释剂后,其蜡含量就会大大降低,液度会大大减小,从而使油品的饱和度和凝点有效下降。再者,稀释剂中含有沥青,这也是一种良好的抗避剂,可以阻止蜡形成结品,以降低石油的粘度和凝点,避免石油在管道运输过程中凝结在管道中发生堵塞,从而保证管道运输的顺利进行。目前,稀释输油工艺已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推广,并且在国外也已经得到了普追应用,
(3)水环输油工艺石油中往往含有较高比例的沥青和胶质物,导致油品粘度较大,因此采用传统的输油管道工艺不但效益较差,并且成本也较高。后来,经过人们的研究,又研发出了一种新型水环输油工艺,利用该工艺来进行输油管道建设可以有效改善传统工艺的缺陷,大大提高输油效益、减小管道建设成本。水环输油工艺尤其适用于对高粘度和高凝点的油品进行运输。具体来说,水环输油工艺就是指先在输油管道中输送水质,使之沿着管壁形成贴壁水环和水膜,然后再输送油品。由于输送水质后使输油管道内充满了水质,面水质的粘度较低,所以当再输送石油时油品是从水面上流过的,而不会与管壁直接接触,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小石油与管壁之间的摩擦力,
从而提高输油效率。 4结语
综上所述,输油管道是最重要的石油能源输送设备,但由于油田位置和油品性质等因素,导致石油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许多事故,从而造成输油效率下降,安全性降低。对此,必须要采用先进的输油管道工艺来保障管道质量和输油效率。目前比较新的输油管道工艺主要有热处理输油工艺、稀释输油工艺
及水环输油工艺等,在实际运输中应合理利用这些工艺。参考文献:
[1]邢量.国内输油管道改造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5,02:107108+111.
[2]田甲,何静,王硕,胡晓峰.我国输油管道工艺发展及存在间题[J1,化学工程与装备,2015,03202-204
[3]张俊松,孙艳凤.输油管道新工艺的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21:69.
作者简介:孙立新,2006年7月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储运专业,现从事油田油气集输工程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