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6月
建材医装饰
某工程基坑涌土处理技术措施
魏德强
福州350001)
(福州志顺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技术
要:本文通过一个工程实例讲速土方开挖过程出现涌土的原分析,采用型钢进行土体分割防止土方开挖过程发摘
生涌土案例,为同类工程的施工提供施工借鉴。
关键词:淤泥质土;型钢;基抗涌土
中图分类号:TU753
1工程概况
文献标识码:B
本工程位于福州市,拟建建筑物为商业综合体,地面建筑为商业综合体,地下为一层连体地下室,总建筑面积157338.89m。本工程土0.00相当于罗零标高8.60m,现有地面罗零标高为 8.0m地下室底板设计标高为-5.40~5.80m,基坑开挖深度约为 4.8m,基础为预应力混土管桩,桩长15~40m
2工程场地及支护概况 2.1工程场地及地质概括
拟建工程场地原为厂区及农田,东侧、北侧为规划路空地,西侧为现有的盘路,东南脚为2~3层砖混民房,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在基坑的开挖深度范围内从上至下土层的分布:
杂填土:松散、湿~饱和,厚度为0.4-2.1m
粉质性土:湿、可塑-硬望,厚度为0.65-5.80m 淤泥:流塑、饱和,厚度为1.8-10.7m
粉质粘土:湿、可塑~硬塑,厚度为1.0-12.30m:淤泥质土:流型、饱和,厚度为1.9-12.60m
根据地勘报告揭露拟建场地对开挖有影响的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杂填土层中的上层滞水,水位与混合地下水位相近,属强透水层。
2.2基坑支护的类型
根据该场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周边环境等条件,基坑支
护局部采用放坡如喷错的支护型式,其余采用卸土放坡结合? 850mm@600mm三轴水泥搅择桩与喷锚组合支护形式,东侧局部开挖深度较深,基坑支护采用桩错支护形式,支护桩采用SMW 工法桩,即在三轴水泥揽拌桩内插入HM488x300×11x18型钢,H 型钢间距900mm,三轴水泥搅拌桩桩径中650mm,桩中心距 450mm,并设置三道错管.场地东侧主楼承台位置,基坑支护采用 SMW工法桩结合坑内被动区Φ500mm@400mm水泥揽拌桩加固,并设置三道锚管,以控制基坑变形,确保周边安全.基坑中部
电梯井及集水坑位置坑中坑采用钢板桩加型钢内撑支护, 3基坑涌土情况
基坑支护于2013年7月1日份开始施工,7月11日在施工西侧位置贯架时,开挖第一层土方深度约1.5~2.0m,发现地下室内侧靠近H型钢支护位置土方上涌,通起高度约1.5m,且持续上升,如若继续进行后续的土方施工,将会产生大量的土方滑移,已经施工的桩基会因土体的滑移产生断桩或斜桩,施工单位立
文章编号:16730038(2014)23006102
即停止施工,第一时间向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汇报该情况,后由建设单位组织勘察、设计等单位进行会审确定处理方案,
图1
基坑涌土的原因分析
建设单位组织相关单位的专家对现场进行实地勘察、研究分析,基坑涌土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从地勘报告揭示的土层分布可知10m范围内土层。杂填土:松散、湿~饱和,厚度为0.4-2.1m
粉质性土:湿、可塑-硬塑,厚度为0.65~5.80m:淤泥:流塑、饱和,厚度为1.8~10.7m
由于波泥层较厚且属于流型状容易产生涌土现象。
(2)西南侧临时办公设施与原有施工场地高差1.5m,施工区开挖1.5m后实际高差达到3.0m,压力大,土质松软部分处于流体状态,土方收到挤压后产生涌土现象。
(3)桩基施工阶段,土体一直受挤压,土内压力受挤没有得到有效释放,土方开挖后在薄弱的位置受挤压的土压力得以释放,
出现涌土现象。
(4)局部部位属于年代久远的池塘,土质属于流塑状态,表面受到挤压,内部土体在薄弱位置出现涌土。
E
防止土方开挖基坑涌土的方案选取
建设单位邀请各方面的专家、组织专家论证会,针对以上基
坑涌土的原因分析,结合工程实际,综合考患项目的工期及成本
的控制提出如下的两种施工方案供选择 5.1土体加固
(1))采用直径600间距1.5mx1.5m水泥搅拌桩将整体地下室土体硬化改变土体的土质,搅拌桩深9m,上部空孔4m,下部水泥 5m,改变土质后可按常规土方开挖。
(2)该方法功效高、但施工复杂,所需增加的造价约824万 5.2采用型钢分隔、土体分层分段开挖
(1)区块分层分段开挖,整个施工场地采用12m长700x300 的型钢进行大区块的划分,共分成六个区块,每个区块内每隔 20m,采用9m长200的工字钢进行分隔,土方开挖分三层,每层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