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4期第40卷总第180期
の建材 sichuan Building Materials
D0I:10.3969/j. issn.1672 4011.2014.04.119
BIM在全团队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吴珊,雷雪莲,黄山
(西华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9)
摘要:分析了当前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团队工程造价管理的概念。同时文章全面阐述了BIM技术在全团队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原理、优势、应用以及如何利用BIM技术全面提升全团队造价管理能力。
关键调:BIM;全团队工程造价管理;造价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011(2014)04025703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BIM to The Whole
Team of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WU Shan, LEI Xuelian, HUANG Shan
(Xihua Unie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Ciril Engineering, Cheng du 610039,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putting forward the concept of the whole team of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based on that. Meanwhile, the paper gives a comprehensive exposition of the principles, technology, application based on BIM tech-nology in the whole team of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and how to make advantage of BIM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cost management ability of whole team
Key words: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 BIM) ; team of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0前言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工程造价管理,科学的造价管理不但可以对项目的资金有效管控,还有助于建设行业管理理念的创新和发展。随着建筑技术与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我国的造价管理方式也从最初的手工算量、凭经验计价过渡到电脑算量、清单模式估价的阶段,计量的过程也从平面的依图算量发展到以电脑和各种软件为平台的三维层面上对工程量的确定。然面通过对造价管理相关工作分析发现,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还有待提高。现在崛起的BIM技术,未来必将给工
程造价管理带来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1工程造价管理的概念和问题
1997年,国际全面造价管理促进协会对工程造价管理的最新定义是:“造价管理,其领域包括应用从事造价工程实践所获得的工程经验与判断和通过学习掌握的科学原理与技术,去解决有关工程造价预算、造价控制、运营计划与管理、盈利分析、项目管理以及项目计划与进度安排等方面的问题”。
作者简介:吴珊(1989-),女,四川宁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建筑经济和项日管理的研究。
· 257. 2014年8月
简单地说,工程造价管理可定义为: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地运用技术、经济及法律等手段,通过对工程造价的预测、优化、控制、分析、监督等,以获得资源的最优配置,以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获取工程项目的最大投资效益。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造价管理方式也不断地进步和完善,但目前的造价管理水平仍不能够满足造价全方位、全因素、全团队、精细化等管理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造价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减缓了与国际化先进管理方式接轨的步伐,具体表现为:
1.1现行工程造价模式不能反应市场真实情况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长期以来采用定额计价,虽然造价管理模式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但现在仍是以工程量清单计价为主导,定额计价并存的“双轨制”。由于摸排定额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这个时间差就造成了定额标准落后于当下的信息,通过定额得到的造价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降低,并且政府公布的造价反应的是一个地区的平均水平,在价格上依然有明显的计划特点,不能反映市场选择下的真实工程造价。
1.2数据共享和传递困难
一方面,建设各专业间因工作内容、专业擅长等不同而相对独立,专业间隔明显,这使造价数据在专业间横间流转困难;另一方面,现在造价数据(如:造价指标、价格标准、消耗量标准等)的积累还主要依靠工程师的个人经验,大多数企业未建立自已的造价数据库,一且企业有人
员上的流动,这些造价数据就会随着人员的变化而流失。 1.3造价信息统计和存储难
完成一个工程需要涉及和消耗很多种类、规格的材料和机械,繁项的工程数据统计本身就是个巨大的挑战。现行造价管理模式下还面临大量的造价数据没有统一的储存
平台存储、数据重复允余、数据调取困难等诸多问题。 1.4不重视前期的造价控制
国内外大量实践经验证明,在初步设计阶段,通过设计影响造价的可能性为75%~95%,开工后,通过技术措施和施工组织节约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5%~10%。由此可见,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在于施工前的投资决策及设计阶段,即前期的造价控制。现在建设单位普遍将重心放在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如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等)上,而忽视了前期工作对造价的影响,所以“三超”现象在我国的建设造价管理中十分普遍。
2全团队工程造价管理
1全团队工程造价管理相关主体的形成 2.1
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工程项目的参与主体可以分为五大类,分别是:业主(投资方)、施工方;②勘察、设计、监理单位;③第三方咨询服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