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悬吊训练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悬吊训练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381.39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1-29 10:30:59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悬吊训练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Aug. 2016, Vol. 31, No.8·综述·
悬吊训练作用机制及监床应用研究进展胡智宏孔叶平1叶倩
悬吊训练(sling exercisetraining,SET),是运用悬吊训练装置结合神经肌肉激活技术(neuromuscularactivation, Neurac)、骨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等,进行主动、被动或助力治疗和康复训练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通过悬吊设备,使人体排除重力的影响后,在不稳定的状态下进行主动训练,通过促进人体驱干核心肌肉收缩而产生训练效果,从而达到持久改善肌肉骨骼疾病的目的。
悬吊训练起源于二战康复治疗,自上世纪90年代初挪威康复工作者提出悬吊训练的理念与原则后逐步得到发展,到2000年以后逐步用于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和伤后康复锻炼。卫小梅等"从悬吊训练的基本要素、适应征及适用范围进行研究,并对基本要素里关于悬吊训练的组成、作用及应用形式展开阐述,开创了我国对悬吊训练治疗的研究先河,为后人的临床应用和学术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参考,不足的是缺少当时国内的临床应用情况。
基吊训练的作用机制研究
悬吊训练作为核心稳定性训练的一种,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机体受到损伤后产生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经过核心稳定性训练后得到恢复,而且经过训练后肌肉的力量和平衡性均得到增强。疼痛或长时间的废用促使躯体核心稳定肌群“关闭”,从面引起运动质量、肌力及神经肌肉系统控制能力降低,进而导致整体生存质量降低,即使疼痛缓解,核心稳定肌的“关闭"依然会持续,并可能导致再次损伤与疼痛,造成慢性损伤;Neurac的治疗核心就是激活“休眠"或失活的肌肉,因为运动程序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进行转换的,通过神经肌肉训练,肌肉从损伤后的休眠状态转变为激活状态,复其正常功能。悬吊训练装置结合Neurac,其产生的治疗作用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①提高肌力及耐力;②增强躯体核心稳定性;③提高感觉运动控制能力。
悬吊训练是核心稳定性训练的重要部分,首先强调的是核心。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人体的“核心"是指脊柱、髋关节和骨盆,人体肌肉的核心部分是躯干和骨盆相关肌肉,主要是指附着在腰椎-骨盆-髋关节联合体(lumbar-pelvic-hip,
DOI:10.3969/j.issn.1001-1242.2016.08.022 1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210029
作者简介:胡智宏,男,主管技师:收稿日期:2015-03-22 924
www.rehabi.com.cn
LPH)上的29块肌肉;人体的核心处在上下肢的结合部位,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运动中控制骨盆和驱干部位肌肉的稳定姿态,为上下肢运动创造支点,并协调上下肢的发力,使力量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化-。强有力的核心肌肉群,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朱传芳等”对核心训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躯干部,面彭静等的研究则进一步补充了其他部位的核心稳定肌群,但其主要功能都是为了维持脊柱系统、髋部的稳定性。
生物力学专家Panjabi"将核心稳定性定义为:在生理范围内维持椎骨间的区域稳定的能力。据此,他提出了维持腰椎稳定性的三个亚系统的理念:①被动支持系统:包含骨骼、韧带、椎间盘、筋膜等,提供内源性稳定;②主动支持系统:包含核心肌群与肌腱,提供外源性稳定③中枢神经系统:以神经系统通路控制肌肉收缩的时间、顺序与强度。Bergmark 根据肌肉的主动支持系统对核心稳定性作用,把这个系统分为整体和局部两个部分。整体部分由表浅核心肌群组成,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竖脊肌、腹内斜肌、腰方肌及部肌群等;其主要作用在胸腔和骨盆之间转移力量以及承担增加腹部的压力,控制脊椎的动作方向。而局部部分由深层核心航群组成,主要是腹横肌、多裂肌;其主要作用是控制椎骨间移动,维持各椎体间的稳定。除此以外,人体参与外周关节稳定性的肌肉主要包括:肩关节内外旋肌、膝关节股内侧斜肌和关节臀中肌后部等,颈椎的稳定肌则有颈长肌、头长肌、多裂
核心肌群的激活可以通过训练机体的平衡能力来实现。在悬吊装置上进行重复的静态或动态训练,本体感觉系统信号输人大脑皮质,通过强化神经系统的编码作用从而提高平衡能力。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在不稳定的平台上进行训练可提高静止时平衡能力和控制姿势变化的能力;尽管核心肌群的力量和爆发力可能有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核心肌群的耐力可能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和运动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YounginChoi 等旧通过研究发现:悬吊训练仰卧搭桥、俯卧搭桥过程中增加振动,腹内斜肌、腹直肌、多裂肌和竖脊肌的运动明显多于
上一章:穴位埋线法治疗网球肘的疗效研究 下一章: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服务质量研究:以G市为例

相关文章

悬吊训练技术对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悬吊牵引下步行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企业主体作用下的节能减排运作机制研究 早期康复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愈合作用的研究进展 分子识别作用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光降解及机制 代工企业的专用性投资对能力构建的作用:机制及调节因素 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社会资本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黑河流域案例分析 花岗岩机制砂混凝土的性能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