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门头沟山区泥石流发育特征与岩石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门头沟山区泥石流发育特征与岩石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964.38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19 09:09:52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门头沟山区泥石流发育特征与岩石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2015
第10卷增刊1
分析评价
2015 Vo1.10Zl
门头沟山区泥石流发育特征与岩石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王珊珊,罗守敬
(北京市地质研究所,北京100120)
摘要:不网类型岩石的成分和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使岩石自考及其风化物具有不同的物理力学性质,从而导致泥石流在不同类型岩石中的发育情况不同。门头沟山区目前存在42条况石流沟,主要分布在砂岩地层和第四系堆积物地区,通过对泥石流沟的发育数量、松教物厚度和储量、沟道相对高差和主沟纵放等主要特征要素与岩石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新,认为器石奏型从
物源量、沟道形态和人类工程活动3个方面,影响着泥石流沟的发育。关键调:泥石流,地层岩性,碑局岩,沟道形态
中图分类号:P694。引言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03(2015)Z1-015605
门头沟地区近现代泥石流较活跃,灾害严重。据有记载的统计,门头沟地区共发生过13次泥石流。
不同类型地层岩性的成分和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使岩石自身及其风化物具有不同的物理力学性质,从而导致泥石流在不同岩性地层中的发育情况不同1~3。本文通过统计泥石流沟的特征要素与地层岩性数据,分析地层岩性对泥石流沟发育的影响。
门头沟区位于北京西部,地处华北平原向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区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75.7%,由于山地切割严重,各岭脊之间形成大小沟谷300余条。山区地貌以中山区和低山区为主,中山区受构造、岩性影响,山势随峻、沟谷狭窄,山坡坡度多大于40°地形切割强烈,常形成狭窄的“V”型沟谷,岩石节理发育,崩塌严重。低山区土层较薄,植被较差,水土流失较严重,泥石流灾害较发育。根据2013年门头沟区突发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结果,区内共有42条泥石流沟,严重威胁当地村民的生活围。
泥石流灾害历史
在清朝时期(1765~1911)发生过3次,民国时期(1912~1949)发生过6次,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至今)发生过4次,其中以1888年和1950年的两次泥石流灾害最严重。光绪14年(1888年)大雨连绵,酿成北京山区多处发生洪水及泥石流灾害,涉及门头沟区下弟旬、千军台、白道子、东王平、赵家台及房山区的大石河河北村共49个村,灾情十分严重。1950年,斋堂一清水一带普降大暴雨,清水河流城内发生大小山
30*
达摩庄村
达率庄主沟
20
后继沟
图11950年后港沟泥石流危害村庄示意图[3
作者简介:王删珊(1983-),女,博士,高级工程师,工程地质专业,主要从事地质灾害相关工作。
上一章:周口坳陷叶鲁断裂带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下一章:中国东部主要入海河流As元素分布、来源及影响因素分析

相关文章

庐枞盆地及其周缘中三叠世黄马青组含铜岩石类型及特征 青岛海洋大桥桥基岩石点荷载与抗压强度相关性分析 平凉鸭儿沟泥石流形成过程及特征分析 张家坪沟泥石流成因分析及其静动力学特征 中国碳酸盐岩储集层大型化发育的地质条件与分布特征 膜下滴灌棉花根系发育特征及其与土壤水盐分布的关系 九寨沟县中和危岩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 SY/T 6103-2019 岩石孔隙结构特征的测定图像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