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2卷第2期 2012年6月
文章编号:1005 6157(2012)028405
安徽地质
Geology of Anhui
Vol.22 No.2 June2012
庐枞盆地及其周缘中三叠世黄马青组含铜
岩石类型及特征钟华明,陈时亮,吕达,黄昕霞(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51)
摘要:庐拟盒地及其周缘黄马青组系三角洲前缘相沉积,主要含钢岩系由泥岩一砂岩岩组组成,其中主要含铜岩石类型包括:灰绿色、深灰、灰黑、紫黑色等还原色调的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等细颗轻岩类,铜元素含量 100×10*~3600×10*之间,平均达1051.8×10*,Ag与Cu具有正相关性。金属矿物以辉铜矿为主,少量黄钢矿,呈星点状分布于岩石微层理中,是在分流间湾还原环境下形成,
关键调:黄马青组;含铜岩石;还原环境;庐拟盘地中国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庐枞盆地及其周缘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重要的铁铜成矿区带,近年来,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地质调查局、安徽省国土资源厅等部门在该地区部署了大量有关矿产勘查、岩浆岩和构造成矿作用调查研究工作,对地层及其成矿基本没有涉及。前人资料显示,在怀宁县朱冲一带中三叠世黄马青组发育含铜岩系,黄马青组具有较高的铜背景值"-2,但含铜岩系的岩石类型、分布规律还不是十分清楚。为此,安徽地矿局设立《庐枞盆地及其周缘地区中晚三叠世地层
北部沙溪、东顾山、周家大山等地区。志留纪地层在盆地东南部外围也有零星出露。晚古生代和中生代三叠纪地层主要分布于地东北部外围周家大山地区和南西部外围枞阳县西一安庆一带,盆地中部零星出露。中三叠世晚期以后,由于华北和扬子陆块碰撞,地壳隆起,海水逐渐退出,形成三角洲相的含铜陆缘碎屑岩建造。侏罗纪早、中世,该地区结束了被动陆缘海相沉积历时,进人造山带前陆盆地相沉积时期,形成含煤碎屑岩建造,局部夹碳酸盐岩,构成火山盆地的直接基底。
早白垩世(周涛发,2010)岩浆活动强烈-7,侵
含矿性研究》项目,专门研究中晚三叠世地层含矿特
人岩主要有闪长(琦)岩类、二长岩类、正长(斑)
征,为庐枞盆地深部找矿提供基础资料。本文是该项目研究成果的一部分,主要闸述黄马青组含铜岩系的含铜岩石类型及特征,铜及其它多金属元素的富集特
征,分析铜元素的富集机理。 1区域地质概况
岩、石英正长(斑)岩、钾长花岗岩等中酸性岩石类型。火山岩从早到晚可以划分为四个旋回:龙门院旋回一砖桥旋回双庙旋回浮山旋回。总体呈由橄榄安粗岩组合一向碱性岩组合演化。伴随岩浆活动形成了铁、铜、金等矿化。
基底地层发育印之期近东西向裙皱,燕山期为北
庐枞中生代火山岩盆地位于扬子陆块北部(图
东向褶皱。
1),郑庐断裂带东侧-,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形成大别造山带的前陆褶皱带。结晶基底之上沉积了巨厚的震旦纪一三叠纪地层,为被动陆缘海相沉积,
2黄马青组地层特征
黄马青组在庐枞盆地及其周边出露较广,东缘祈
沉积岩性丰富,包括碳酸盐岩、碎屑岩、粘土岩和硅雨山、石罗山,西缘怀宁二一带、南缘枞阳一义津桥
质岩等。震且纪和早古生代地层主要分布于庐枞盆地带及盆地中上含山一下含山均有出露收稿日期:20120220
作者简介:钟华明(1963一),男,安徽全权人,高级工程师,现从事区域地质调查研究工作和地质教学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