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新型聚集荧光增强芴衍生物的光谱特性及电致发光性能研究

新型聚集荧光增强芴衍生物的光谱特性及电致发光性能研究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756.51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04 13:54:31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新型聚集荧光增强芴衍生物的光谱特性及电致发光性能研究 第33卷,第4期 2013年4月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Vol.33,No.4,pp935-939
April,2013
新型聚集荧光增强荡衍生物的光谱特性及电致发光性能研究
马柱",于军胜1,江龙峰",董首成”,李振2,胡松3 1.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54
2.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朗北省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重点实验室,潮北武汉430072 3.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四川成都610209
摘要对新型聚集荧光增强荔衍生物的落液状态下的光致发光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进行了表征,同时对比了其在丙酮/水混合溶液中的光致发光特性。结果表明,当水的体积比不断提高时,荔衍生物的丙酮/水混合溶液的光致发光光谱辐照度增强,这是由于该荔衍生物不溶于水,使得材料形成聚集态,导致聚集荧光增强;同时,PL光谱发生蓝移,这是因为溶液加水后形成荔衍生物的蓝色晶态案集,这种晶态聚集会导致光致发光光谱的蓝移,并且晶态案集越有序,发射的波长越短。另外,新型荔衔生物分子是通过在荔基团上链接四苯基苯和三苯胺官能闭,具有抑制浓度猝灭及增强电荷传输能力,因此作为发光层,制得了非掺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关键词荔衔生物;光致发光光谱;四苯基苯官能团;晶态聚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中图分类号:TN383十.1
引言
文献标识码:A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devices, OLED)因其全固态发光、高亮度、宽视角、柔性显示等一系列优点得到广泛的关注1"。虽然器件性能在不断的提升,但是目前很多荧光与磷光的发光材料在高浓度或者非掺杂固态薄膜状态下会产生发光强度减弱的现象)。为了解决这问题,许多科研组都做了很多的工作。Forrest等采用浓度低的主客体掺杂结构制备了磷光OLED,有效地抑制了客体分
子的堆叠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了等(5.6采用非掺杂的超薄层结构获得
件,Tang 散磷光材料
采用高透过率的聚合物主实现能量有效传输的同时
数器件
Yu
定的白光器用以均匀分抑制磷光材料
的浓度释灭效应,但是,这些抑制浓度释灭的方法增加了
OLED制造工
艺的难度,同时也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相
比之下,合成新型不具备浓度猝灭效应的发光材料,则是最为理想的方法。近年来,唐本忠小组合成了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机理的新型材料,这类材料能够抑制发光分子内部旋转,阻止无辐射衰减,进而加强了发光体的发射(*$)。通
收稿日期:2012-08-08,修订日期:2012-12-10
DOI: 10.3964/j.issn.1000-0593(2013)04-0935-05
过引人体型结构的非线性基团也可以有效地阻止分子的有序堆叠,抑制因分子间相互作用而导致的荧光猝灭,进而提高材料的量子效率,如引入权丁基、异丙基或者四苯基。其中,将非线性基团引人具有例性平面联苯的药而得到的易衔生物,可以使得材料保持一种非定型聚集态,有效地克服了分子间激子失活,从而提高荔衔生物的电致发光性能
鉴于此,为了研究分子聚集以及分子的聚集荧光增强效应,采用不同数量的立体性较强的四苯基苯和三苯胺官能团链接不同数目的劳基团修饰的新型荔衔生物TF-1,TF-2和 TF-3(TF系列,图1),系统地表征了该系列材料的光致发光
光谱(photolt
absorption)
e,PL)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并测试了该类材料在丙酮/水混合溶液中的光
致发光特性。同时,制备了基于该系列荧光染料的有机电政发光器件,并对其电致发光特性包括光致发光光谱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实验部分
1.1
仪器和材料
激发波长为365nm的紫外灯和0PT-2000型光谱光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177032),教育部留学归国基金项目(GGRYJ08-05),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90185110020),国家
自热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61021061)和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重点项目(2010Z004)资助
作者简介:马柱,1985年生,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博士研究生
,通讯联系人
万方数据
e-tmail; deve198509@163. com
e-mail; jsyu@uestc. edu. cn; lizhen@whu. edu. cn
上一章:肼电弧增强推力器羽流温度光谱诊断 下一章:胶乳微球与抗体蛋白相互作用机理的荧光光谱法分析

相关文章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新型芴类小分子材料的光谱特性 三元铱配合物磷光体系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光谱特性研究 有机电致蓝光器件激发YAG∶Ce荧光粉光谱特性研究 新型氟代三苯胺衍生物的合成和光谱特性研究 同步荧光光谱技术研究胶原基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分子的聚集行为 利用二维同步荧光相关光谱研究温度对胶原溶液中分子聚集行为的影响 混合菁染料J-聚集体的光谱性能研究 ZnCuInS/ZnSe/ZnS量子点发光光谱特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