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酿酒酵母转化生成2-苯乙醇分批补料工艺优化

酿酒酵母转化生成2-苯乙醇分批补料工艺优化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418.48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1-22 13:30:37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酿酒酵母转化生成2-苯乙醇分批补料工艺优化 第10卷第4期 F8±0102
过程工程学报
The Chincse Joumal of Process Engincering
酿酒酵母转化生成2-苯乙醇分批补料工艺优化
王航,董清风,孟春,石贤爱,邦养浩
(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Vol.10 No.4 Aug.2010
摘要:对酿酒酵母转化生成2-苯乙醇过程的碳氮源进行优化,选择葡帮糖为碳源,1g/L腺为氮源,8g/LL-苯丙氨酸为前体,以呼吸商达1.1±0.1为补精控制依据,在5L发酵罐水平建立.分批补料工艺,2-苯乙醇终浓度达4.39g/L,生成速率达0.314g/(L-h),L-苯丙氮酸摩尔转化率为0.8,L-苯丙氨酸残留浓度仅为0.634g/L
关键词:2-苯乙醇;酿酒酵母;呼吸商:分批补料培养;优化中图分类号:Q815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文章编号:1009-606X(2010)040767-05
Eshkol等[3]筛得一株耐高温酿酒酵母,以离线检测的发酵液中葡衡糖浓度为反馈指标建立分批补料工艺,PEA
2-苯乙醇(2-Phenylethanol,PEA)又名β-苯乙醇,是一种具有玫瑰花香的芳香醇,大量应用于日用化学和食品工业,是化妆品中用量最大的玫瑰香型成分.目前,绝大部分PEA采用化学方法生产,常含一些对人体有害而又难以除去的副产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关注,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的安全性,更崇尚绿色和天然。各国法律对化学合成的添加剂限制更严格,食品和化妆品的生产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天然产物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天然PEA比化学合成的贵100倍以上] 以醇母为催化剂,对天然L-苯丙氨酸(L-Phenylalanine, L-Phe)进行生物转化是生产天然PEA的有效途径
PEA对酵母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为最终实现PEA 工业化发酵生产,往往需经耐PEA菌种选育(2-6]、分批培养过程优化(7-10)和利用原位产物转移技术(In situ ProductRemoval,,ISPR)1-14]最终解除PEA抑制等过程本课题组已选育得到一株高产PEA的酿酒酵母 R-UV3(3,为更好实施ISPR技术,本实验先对分批补料过程进行优化
碳源和氨源是发酵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其种类和浓度对生物转化效率有显著影响,是培养基优化的关键因素.L-Phe既可作为PEA的前体物质,也可作为氮源,其浓度也是优化的重点.梅建风等7通过培养条件优化,PEA终浓度达4.815g/L,为目前报道的摇瓶分批培养最高水平.过量的碳源将导致酵母发酵产生乙醇,而乙醇可与PEA对酵母产生协同抑制效应[15,16],因此,生物转化过程中通过合理补科维持适当的碳源浓度也是提高PEA产量的关键.Stark等[13]以尾气中乙醇浓度为反馈信号建立分批补料工艺,PEA终浓度达3.8g/L:收稿日期:201003-16,修回日期:201006-13
基金项月: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月(编号:2008J0150:2007F5069)
终浓度达4.5gL,为迄今报道的分批补料工艺最高水平,然而其PEA生成速率仅为0.065g/(L-h).本工作通过优化PEA发酵过程碳氨源种类和浓度,在5L罐水平建立以呼吸商(RespiratoryQuotient,RQ)为反馈信号的补料分批培养工艺,以获得较高PEA产量和生成速率,
2实验 2.1材料
2.1.1菌种及试剂
酿酒酵母R-UV3为本实验室选育[3],2-苯乙醇标准品购自比利时AcrosOrganics公司,L-Phe标准品购自美国AlfaAesar公司.培养基中底物L-Phe购自福建麦
丹生物集团有限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1.2培养基
种子培养基(g/L):葡萄糖20,蛋白陈20,酵母浸粉10.
基础培养基(g/L):KH2PO41,MgSO0.3,CaClz0.2 2.2主要仪器
气相色谱仪(GC-17C,日本岛津公司),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1525,美国Waters公司),5L全自动发酵罐(B.Braun.B5,德国贝朗公司),分光光度计(UV-1700,日本岛津公司),CO2尾气分析仪(LKM2000A,韩国
Lokas公司) 2.3实验方法 2.3.1种子培养
从斜面接种至种子培养基,30℃下200r/min振荡
培养12~14h至对数期. 2.3.2摇瓶生物转化
作者简介:王航(1977-),男,福建省福州市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发酵工程:郭养治,通讯联系人,Tel:0591-22866379,E-mail:bioeng@fzu.edu.cn
万方数据
上一章:稀土元素对2-酮基-L-古龙酸发酵过程的影响 下一章:铜离子在硫酸锌电解液深度净化除钴中的作用

相关文章

热带假丝酵母转化生产木糖醇条件优化 基于正交试验的根霉固态转化坎利酮工艺条件优化 浅谈煤气化与天然气转化组合工艺生产甲醇的优化 生物乙醇原料——艾蒿纤维素降解优化工艺研究 响应面法优化新疆红枣总黄酮乙醇提取工艺 优选酿酒酵母菌株发酵性能研究 武陵山区桑葚酿酒酵母菌种筛选研究 GB/T 41219-2021 酿酒酵母和乳酸克鲁维酵母的鉴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