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开发
Experion PKS SCM
实现焦炉荒煤气自动放散点火
杨俊蜂理自宝孔庆斗
(山东究矿国际焦化有限公司山东济宁272100)
摘要:本文主要崩速了原放散点火系统的配置情况和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同题,介绍了霍尼书尔ExperionPKS系统在实现7.63M焦炉荒媒气白动放散中的设计应用。ExperionPKS系统顺控模块(SCM)的或功应用不仅节省了PLC系统的炸护费用,减少了人力操作;同时提高了荒煤气放散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实现了焦炉荒爆气自动放散的长期可靠运价,保证了然炉炉体的安全,减少了直接持入大气中的污染物的数量,焦护排放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为公司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调:焦炉筑煤气自动放散顺序控制中图分类号:TQ520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4-0202-02
染物数量,减轻环境污染,改善大气环境,
充矿国际焦化有限公司是亚洲首家拥有7.63米特大型焦炉型的焦化企业,引进德国凯撒斯图尔焦化广技术,通过原拆原建建成的目前国内最大的焦炉,在炼焦作业中,由于荒煤气导出系统故障,特别是当煤气鼓风机偏流或跳车等极端情况出现时,需要自动开启炉顶放散,对集气管内的荒煤气进行泄压。防范因事故造成的集气管压力持续过高对焦炉炉体造成的损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126-2003要求,炼焦工艺与装置荒煤气放散必须装有荒煤气自动点火装置,以减少直接排入空气中的污
批放开胎荣件鞋发 PXS.PVE
敏散火炬未着 0
续国重作模式宽为程控
FSIE.DFCTLAMOEATTR-=2 绿视电话阅得电·娱阀开启
[ESDE, DEVCLA. GOP:m5 爆阅开到位
氯水国提作模式变为程控氯水园关阳
LEP
点火临
SE.FLAAPFL 冠时5开始
ESYS.START_1.PVFL 5后
PSYS. TINERA_1. SO=) 点火是吾成功
T.D
理序开验
-w
GYNLIISNLH dsas
时5元后
FSYS TDGRA_1. 30=1 判断点火量吾成坊
每.品人亮之n.P(设宝值)原然牛界连票西上显示
>[D]RARST IONA_ 2
前PV(净定值)
防回火阀操作锁式变为耀控 FSFHELDEVCILA.MCDEATTR: 防国火阅打开
ESFEHLDEXCILA.COPrs5 点火成力在函面上显示
APUFLtm(
续阀操作模式空为手动
FSDE.DEVCTLALJOCEATIR:=1 求漫作技式可为
助回火阀操作锁式宽为手动
SFH
TLA.MODEATTR:W
SCI_FS.COMEUAND:=
STEPA_3
点天真位
FSIHL PLAGA.PVFL: =0
国电胜网失电:媒阅关闭
FSDF, DEVCTLA, COP m4 提
LPFL-
氯水阀打开
FSAS.EYCTLA-COP-=5 提活作值式为手
氨水润择作模式安为手动防回火同操作绩式安为手动 S席R
SO_FS. C0ID: =3
图1
2原荒煤气放散系统配置及运行情况介绍
2.1系统配置及放程序设计
原荒煤气自动放散点火系统由安装在现场的西门子S7-200系列可编程控制器组成的控制系统和放散翻板阀、电动调节阀、氨水电磁阀、燃气电磁阀、高能点火装置、蒸汽电磁阀、火检热电偶等现场设备构成。PLC系统采集集气管内的荒煤气压力信号做为参考点,当集气管压力出现异常时,系统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当压力继续
升高达到放散设定点时,系统发出声光报警,同时触发PLC自动开启放散点火程序,关闭氨水阀,打开蒸汽吹扫阀,吹扫放散管,点火燃气电磁阀打开,同时高能点火装置开始工作,引火小火炬被点燃后,放散阅打开,主放散火炬被引燃,此时蒸汽电磁阀打开助燃消烟,放散管内的火检热电偶将信号传送至PLC系统,点火器停止工作,系统处于待机状态。当集气管内压力恢复正常时,关闭放散阀、蒸汽阀,打开氨水阀形成水封,放散程序复位。
2.2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实际使用中,(1)因焦炉现场气湿高、环境恶劣,造成控制电磁阀故障率高,加上因缺少洁净的燃气源面采用回炉煤气作为引火小火炬的气源,
S4
TRASITIONA_4 STE2A5
由于回炉煤气存在压力不足和燃气管线易堵塞的间题,经常出现点火失败的情况(2)由于控制系统采用的是PLC系统和DCS系统没有通讯联系,操作人员无法查看现场设备运行状态。一且出现点火失败,只能由炉顶操作人员现场进行手动放散,不
仅浪费人力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惠, 3放散点火系统的改进
通过反复论证和借鉴其它企业的成功经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焦炉荒煤气放散点火系统采取了如下改进措施:(1)取消引火小火炬,采用直接点火的方式,放散时,翻板阀打开,放散管二级引风处对称布置的两套点火装置直接点燃荒煤
··下转第256页
作者简介:杨俊峰(1981一),男,河南项减人,2006年7月毕业于郑州大学,负仪表控制系统的专业技术管理工作。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