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从CO变换工艺的演变看等温变换的历史性贡献

从CO变换工艺的演变看等温变换的历史性贡献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465.77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1-06 18:05:00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从CO变换工艺的演变看等温变换的历史性贡献 2013年第34卷第5期
氮肥技术
从CO变换工艺的演变看等温变换的历史性贡献
王文善
(北京朝阳区樱花西街胜古北里甲6号楼2-401北京100000)
5055505055000
摘要全面阐述了CO变换工艺技术、变换催化剂的历史演变情况。论述了变换工艺的发展方向,指出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介绍了潮南安淳公司研发的等温变换工艺在丰喜肥业公司的成功应用实例,提出了今后等温变换工艺技术开发的四种模式
关键词变换工艺催化剂演变贡献开发模式
Viewinghistoricalcontributionofisothermaltransformation
fromevolutionofCOshiftprocess
WANG Wen-shan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Yinghua Xijie Shenggubeili Jia 6th Building 2401.Bejing 100000)
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Co shift technology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shift catalyst eomprehensively, discusses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shift process, points out problems need to be researched and solved, introduces successful application examples in Fengi using isothermal shift process researched and developed by Hu'nan Anchun Company, proposes four kinds models of isothermal shif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future.
Keywordsshift prooess, catalyst, evolution, contribution, development mode
湖南安淳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氧化碳等温变换工艺,在山西阳煤丰喜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次投产成功。2013年8月6日在丰喜现场召开了技术交流会,会议由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主持。到会的有生产企业、工程公司的领导和专家近百人。与会的领导和专家对这项技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CO变换工艺技术的应用领域及历史演变
一氧化碳与水蒸汽在催化剂上进行变换反
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这个过程在1913年就用于合成氨工业,以后又用于制氢。在合成甲醇和合成汽油生产中,也用此反应来调节一氧化碳与氢的比例,以满足工艺的要求。近年来为了降低城市煤气中氧化碳的含量,也采用变换工艺,在煤制天然气的技术中一氧化碳变换技术也是重要的一环。现以制合成氨为例来讨论一氧化碳变换工艺的有关间题。
在合成氨生产中,制取氢气,在生产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要尽一切可能提高一氧化碳万方数据
变换率,近十几年来,各国学者做了不少研究开发工作,对变换催化剂不断改进和提高,到目前为止,可使变换后气体中一氧化碳的体积分数降到 0.4%以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指标。
由于制取合成氨原料气所用原料的不同,工艺过程也不一样,原料气中一氧化碳含量也不同。如以块煤或焦炭为原料,采用间歌式固定床常压造气,制得半水煤气,含一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 25%~28%;以天然为原料,采用加压蒸汽转化法制得的半水煤气,含一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13% ~18%:以重油或水煤浆为原料制得的煤气中含一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45%~49%:以于煤粉气流床气化制的煤气中含一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在 65%以上。
一氧化碳变换,视其原料和采用的生产方法
的不同,生产工艺流程地不一样,上个世纪50年代以前,在常压下制取合成氨原料气,其一氧化碳变换是在常压下进行。60年代以后采用天然气为原料,大多采用加压蒸汽转换法,一氧化碳变换则
上一章:醋酸生产中2种尾气吸收装置的性能评价 下一章:GE水煤浆气化炉锁斗系统常见问题分析

相关文章

等温变换技术取代传统变换工艺的探索 等温变换装置的运行情况 弯管式CO煤气变换炉的结构特点 Shell粉煤气化高水气比CO耐硫变换工艺流程优化 从视觉生理变化看机床形态与色彩的演变 等温变换装置运行总结 组织的盛衰:从历史看企业再生 HJ 1240-2021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气态污染物(SO2、NO、NO2、CO、CO2)的测定 便携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