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试运营

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试运营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507.3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23 17:02:49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试运营 前播5
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试运营
2017年12月31日,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正式开通
试运营,厦门从此迈入轨道交通时代。
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全长约30.3km,共设置24座车站,其中地下站23座,高架站1座。全线设高崎停车场1处,厦门北车辆段及综合基地1处,主变电所2 座(火炬园、董任),控制中心1座。
1号线始于镇海路站,途径文园路、嘉禾路出岛,在高集海堤和集杏海堤探出地面,分别以高架和地面形式跨海,过海后再次钻入地下,沿杏锦路和集美大道接入厦门北站,止于终点站岩内站,是连接厦门本岛与北部集美区的一条南北向骨干线路。1号线衔接新老城区,服务通勤客流,高效连通了厦门老城区商贸圈、杏林、集美新城,紧密串联了湖滨东路站、厦门北站两大客运交通枢纽,并通过换乘与轨道交通2、3、4、6号线衔接。
1号线平均站间距1.3km,正线最小曲线半径 300m,最大坡度29.502%,辅助线最小曲线半径180m,出入线最小曲线半径247m,最大坡度 38%。采用4动2拖6辆编组的B2型车及DC1500V架空接触网授流走行轨回流方式,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为80km/h,旅行速度不小于35km/h,初期配属车辆共43列。
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全面创新,运用新科技助力轨道交通建设发展。
厦门轨道交通集团高度重视BIM技术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运营管理全生命周期的应用,在1号线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首创了轨道交通BIM应用“业主主导、专业BIM咨询、各单位实施”的“厦门模式”,将BIM技术应用的要求通过合同纳入参建各方工作范围,同时制定了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首部覆盖全线路、全阶段、全过程、全专业的BIM标准,符合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方向。土建设计阶段,利用BIM模型解决了周边环境仿真、站内房间布置原则、功能分布等问题;管线综合设计阶段,通过专项BIM检查,合计解决了10113个管综设计问题;装修设计阶段合计发现约3000处装修与土建、机电碰撞问题,有效地提高了施工进度,减少了交叉施工现象。设计、施工阶段BIM技术应用也为实现数字资产移交及与运营维修维护信息系统对接奠定了基础。
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地面段长2.34km,高架段长 2.8km,最美海景段从高崎站至园博苑站,约5km。结合周边海景环境、地形、地貌及地质特点,同时根据气象统计资料,台风影响有限且可预测,居民可计
厦门地铁1号线线路图xiamenMetroLine1LineMap
。肉
国夏门北草
4
天水蹄 o
集美大道热美纹护围阳广场
88#
宣任
香鹤路。
国博苑
集美区
O集美学村
oo
香祥村
图例大车始国
营:为,华腰前
火炬圈
。增
湖里区
·岛石道莲花路口·薄摄
海沧区
3芯
德高东路
。。孙军揭中山公园
·
思明区 Senng
划出行等因素,创新性地提出采用地面海景线方案。本方案不仅可节省工程投资及工期,降低施工风险,更主要的是将海景融入地铁线路,提高了乘客的乘车感受,使地铁成为欣赏海景的移动风景平台,未来必将成为厦门旅游的新名片。
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在以高架桥形式跨越既有高集海堤之前,与既有国铁福厦线杏林大桥引桥段靠近并行设置,相互带来安全影响,对地铁实施提出了极高要求,通过调研借鉴国内外类似工程经验,并进行结构、牵引供电系统、通信信号系统、工程施工、运营和维修养护安全影响分析,采取了应对措施,确保运营安全,为研究不同制式铁路、地铁相互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两座主变电所选择的主变压器设备能耗标准远远高于国家一级能耗水平,属于目前国内地铁能耗最低的优质设备。在国内地铁首次投入主变压器低压侧35kV自动调压功能,以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厦门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供稿
上一章:AFC设备运维信息管理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下一章:BIM融合通信技术在轨行区施工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应用

相关文章

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首通段开通试运营 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1、3号线首开工程开通试运营 GB/T 30013-2013 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基本条件 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低压柜故障分析 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贵湖区间调线调坡方案分析 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技术 天津市轨道交通1号线区间隧道伸缩缝渗漏洽理及混凝土置换技术 厦门地铁1号线路况信息系统实施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