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5卷,第12期 2015年12月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Vol. 35 ,No. 12 -pp3422-3426
December: 2015
祁门红茶加工中氨基酸和儿茶素快速检测模型建立宁井铭,颜玲,张正竹1*,韦玲冬,李露青,方骏婷,黄财旺
1.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6 2.安徽祁门金东茶广,安徽黄山245600
中“ 了显著的变化,而且不同加工阶段差异性很大,但目前在生产中缺乏快速在线检测方法。为了实现对祁门红茶加工过程中氨基酸和儿茶素含量快速测定,试验以鲜叶、萎调叶、探抢叶、发酵叶和干燥后毛茶为原料,获取近红外光谱并利用化学方法检测氨基酸和儿茶素含量。对采集的原始光谱进行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T)预处理,利用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回归法(Si-PLS)构建氨基酸和儿茶素含量近红外回归模型,相关系数与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作为评价模型的有效指标。结果表明,利用Si-PLS方法建立氨基酸含量的模型最优组合包含20个光谱区间并联合4个子区间和9个主成分因子,校正集的相关系数、校正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558和1.768:预测集的相关系数、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495和2.16。儿茶素含量的模型最优组合包含20个光谱区间并联合3个子区间和10个主成分因子,校正集的相关系数、校正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401和1.22:预测集的相关系数、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385和1.17。所建立模型准确性较好,
这为茶叶加工过程中茶叶品质的在线监控提供了理论依据。关键词祁门红茶;品质;近红外光谱;模型
中图分类号:0657.3
引言
文献标识码:A
DOI : 10, 3964/j issn. 1000-0593(2015 )12-3422-05
要品质成分在线检测提供一种快速、低廉、可靠的分析方法。
祁门红茶以适宜茶树鲜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氨基酸与儿茶素都是茶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其含量多少是评价红茶晶质的重要因子。当前案基酸含量测定主要采用比色法、氨基酸分析仪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儿茶系测定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这些方法虽然结果精准,但预处理复杂,分析成本较高,无法实现在线检测。近红外光谱技术1是一种新型快速无损检测方法,近年来在农产品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6],在农产品质量快速检测方面已有相关研究[7-8]。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识别茶叶种类等方面[-1]已经得到应用,有关在线检测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
研究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Si-PLS)分别建立祁门红茶加工过程中氨基酸与儿茶素含量动念变化检测模型,并对其准确性进行验证,为茶叶加工中主
收稿日期:2014-09-03,修订日期:2014-12-22
1实验部分 1.1材料
实验所用的茶样来自祁门县金东茶厂,取鲜叶、菱凋、
探稳、发酵和十燥五个不同工序样晶各52份,共260份。按 3:1的比例随机划分样品,其中校正集173份,预测集87 份,分别建立校正集模型、预测集模型。为了使样品更加均匀,本实验通过粉碎机将样品粉碎并过筛,4℃条件下冷藏密封备用。
1.2化学成分检测
氨基酸检测采用Waters公司柱前衍生化法[试剂为Ac-cQ试剂(6-aminoquinoly-N-hydrosysuccinimidy)]。检测条件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荧光检测器;色谱柱: waters-C18,4μm,4.6mmX150mm;流动相:A相为Wa-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科研重点项目(KJ2013A109),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IRT1101)资助
作者简介:宁井铭,1973年生,安徽农业大学副教授
e-mail : ningjn@ ahau, edu. en
额玲,1989年生,安徽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宁并铭,额玲:并列第一作者
e-mail : yany an12720297@ 163 .com
*通讯联系人
e-mail : zzz@ ahau, edu, 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