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分层给煤装置改造运行情况和经济效益分析

分层给煤装置改造运行情况和经济效益分析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29.02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18 14:20:52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分层给煤装置改造运行情况和经济效益分析 54
节能
ENERGY CONSERVATION
2011年第2期(总第343期)
分层给煤装置改造运行情况和经济效益分析
金明义,邱劲柏”,温斯尧
(1.沈阳惠天热电股份有限公司,辽宁沈阳110014;2.辽东学院,辽宁丹东118003)摘要:分层给煤装置作为热水锅炉燃烧调节的重要部件,直接影响锅炉的燃烧效率。通过对变层分段多煤形给煤装置应用实例的经济效益分析,说明分层燃烧技术对锅炉供暖节能降耗具有积板作用。关键词:分层给煤;变层分段多煤形给煤装置;节能降耗
中图分类号:TK223.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948(2011)02-0054-03 doi 103969/j. issn. 1004 7948.2011. 02. 015
1分层、分行给煤技术的局限性
目前,在我国供暖锅炉中,链条锅炉占绝大多数,其中正转链条锅炉炉排煤层为自上而下的层燃方式,煤闸板式给煤,煤经过煤闸板后,块末混合煤被压实,通风阻力增大。为了改善链条锅炉燃烧现状,20世纪80年代推出了不同方式的分层给煤技术,经过多年的推广和发展,先后推出单辑式、双辊式、三辑式分层给煤装置等。分层给煤对疏散煤层、改善通风、提高锅炉燃煤效率具有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相继推出分层分行给煤技术。该技术对锅炉布煤、通风有较大的提高和改进,较为明显地提高了锅炉燃烧效率和出力。但是,分层给煤、分层分行给煤仍然没有改变正转链条锅炉传统的层燃方式.其煤层布置自下而上依次排列大块-中块一小块一末煤,此种布煤形式在改善燃烧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1)分层给煤、分层分行给煤是单一的固定布煤形式。因炉排横向断面布风不均匀,易出现局部火口、风口,末煤及灰渣在火口处过量风的作用下,易产生翻挚起堆现象。起龚部分的煤层因缺氧燃烧不尽。由于布风的不均衡,煤层易产生条状燃烧,致使灰渣含碳量高。
(2)由于燃烧方式是层燃,上部煤层燃烧后形成灰渣覆盖层,覆盖在未充分燃烧的煤层上部,随着燃烧所积灰渣加厚,底部煤层辐射热及供风不足,燃烧不充分。
(3)在燃烧低热值、低挥发分煤炭时,因分层万方数据
及分层分行给煤布煤形式是块煤居底部,末煤在上部,底部块煤在风室低温助燃风的负作用下,达不到块煤的最佳燃点温度,致使块煤不完全燃烧,在炉排上产生一层未燃烧或燃烧不充分的块煤层,造成能源的浪费。
近年来,正转链条式大吨位锅炉得到广泛普及与推广,燃煤供给装置的性能直接影响了锅炉的燃烧效果。以64MW热水锅炉为例:采用单辊式分层给煤装置,炉排横向宽度8.5m,在如此宽大的炉排面上,燃煤很难均匀布置在炉排上,纵向布置9 个风室调节助燃风的进给量,而单个风室横向送风因风室过长,致使整个炉排各区段间布风不均。如此宽大的炉排,横向布风不均匀,致使燃烧不均衡,锅炉达不到最佳燃烧运行效果,是当前大吨位链条锅炉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分层给煤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种变层分段多煤形给煤装置,从根
本上解决了分层给煤技术的瓶颈。 2变层分段多煤形给煤技术特点 2.1在炉排上变换给煤多层次功能
变层分段多煤形给煤装置,具有变换多种给煤层次的功能。在燃烧低热值燃煤时,基于正转链条锅炉末煤易燃的特点,调整变层结构,可将煤层变化为:末煤-大块煤-颗粒煤-末煤的布煤层次。煤层底部末煤进入炉膛预燃区后迅速起燃,提高了底部煤层温度,引燃块煤。被引燃的块煤进人主燃烧区后充分燃烧。彻底解决了前几代给煤技术底部块煤层因受低温助燃风的负影响,时有块煤不燃烧或出现黑煤层现象的技术难题。
上一章:煤矸石砖隧道窑余热利用研究 下一章:近距离突出煤层群联合防突管控体系研究

相关文章

某商业建筑空调系统运行情况分析及节能改造 锅炉经济运行和改造 分层给煤技术发展及应用研究 等温变换装置的运行情况 油田注汽锅炉二级钠离子交换装置节水改造及效益分析 焦炉煤气制LNG工艺及装置运行情况 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HT-L)的进展及装置运行情况 氯乙烯转化器运行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