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武汉碳减排体制机制的探索与建议

武汉碳减排体制机制的探索与建议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005.05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1-30 09:41:43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武汉碳减排体制机制的探索与建议 武汉碳减排体制机制的
探索与建议 →文/陈卫斌吴远谋陈远新李哗
[摘要】在大量调查研究武汉市重点耗能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武汉市工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探讨了武汉市参与碳交易、促进工业企业温室气体减排的体制机制,为武汉市及其他地方政府制定低碳发展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碳排放碳减排体制机制创新
一、武汉市温室气体排放特点受省、市发改委的委托,中国
质量认证中心武汉分中心承担了武汉市列入全国万家耗能企业和首批参与湖北省碳交易企业的数据盘查工作,组织专家根据武汉市80余家重点耗能企业能源消耗及生产数据,计算分析了武汉市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及排放特点。
2005年,武汉市规模以上工业
企业煤炭、焦炭、原油、燃料油、汽油、柴油、煤油、炼厂干气、液化石油气和焦炉煤气等10种能源消耗引起CO2排放量达到了7799.7万吨,2011年,这一数据为6855.5万吨,较05年减少12.1%。2011年,武汉市重点温室气体排放行业依次为钢铁、电力、石油、水泥和玻璃,其排放量分别占到了武汉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46.0%、22.0%、2.3%、2.1%和 1.3%;单位产值排放较高的前5个行业依次为电力、玻璃、钢铁、水泥和造纸,其单位GDP的碳排放分
万方数据
别为25.75吨/万元、5.77吨/万元、 3.61吨/万元、3.53吨/万元和2.00吨/ 万元。武汉市温室气体排放特点与武汉市工业产业结构一致,重点排放集中在钢铁和电力等重化工行业内。单位产品排放强度最高的前三个行业依次为造纸(2.2吨CO/吨纸板)、钢铁(1.3吨COz/吨钢铁)和水泥(0.94吨COz/吨水泥熟料)。
二、武汉市碳减排体制机制创新探索与建议
针对武汉市温室气体排放量大,排放相对集中的特点。武汉市开展碳减排,实施碳交易应做好如下几点。
1.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发展低碳产业,建立碳准入评价体系
要解决武汉市化石能源依存度高,CO2排放量大的问题,必须首先优化武汉市的产业结构,减少重化工业占比过大的问题。一是要以低碳生产为推动力,建立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
产业体系。二是将低碳经济理念引入传统产业,实现“高碳”产业的“低碳”改造,逐步淘汰小煤矿、小火电等落后的生产工艺。三是大力发展光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低碳产业高地。四是要实施严格的准入制度,通过环评、能评和碳评,限制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能相对过剩的行业进入,引导并鼓励食品医药、通信电子等碳排放强度较低的行业进入,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控制武汉市温室气体排放的过快增长。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发展新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除产业结构不合理外,重化工业工艺老化、管理落后、能源利用效率不高,也成为推高武汉市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过大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必须出台相关的政策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加大对企业节能改造的奖励,完善并严格执行相关的能耗限额标准,确保企业能耗水平向行业先进水平靠齐。
《质量与认证》2014·01|61
上一章:我国森林认证试点工作的进程 下一章:质量管理体系与国家行政机关现有工作制度的关系

相关文章

低碳经济下黑龙江省节能减排现状与机制建设研究 2010中国节能减排产业发展报告:探索低碳经济之路 电力体制改革与节能减排 制度创新与产业发展:我国矿产资源产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研究 对我国能源管理体系监督与评价机制的建议 基于市场机制的节能减排理论、实践与政策 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 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浙江省推进节能减排促进低碳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