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我国低碳产品认证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低碳产品认证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007.6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1-30 10:12:42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我国低碳产品认证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编辑/郝丽娟
Focus|关注
我国低碳产品认证制度存在的
问题及建议 O文/英叶萌陈泽勇
我国建立低碳产品认证制度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为了规范和管理我国低碳产品认证活动。有利于帮助企业突破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提高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全球约有56%的大公司表示:“未来不与无法控制自身碳排放的供应商合作”。由此可见!低碳产品认证对企业生存是何等重要。而低碳产品认证制度的建立带来了供应链重组和实现经济、环境双收益的一个契机,让企业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能源系统及政策,从而制造出更好的环境友好型产品和节能产品,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本文在充分认识到低碳产品认证制度能够有效规范和管理低碳产品活动,引导低碳生产和消费的作用外,和读者一同探讨低碳产品认证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低碳产品认证制度
一存在的问题
1.我国低碳产品认证形式过于超前
从国外产品低碳认证的实施情况可发现,目前,国际上根据技术发展以及民众对低碳的认知程度,一般把低碳产品认证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自我声明阶段。这一阶段要求企业就自己产品在全生命周期方方数据
中的排放情况进行自我声明,使供应链下游及消费者了解单位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如英国Carbon Trust公司于2006年推出碳标签制度和日本经产省2008年发布的自愿性碳足迹标签,都是基于企业自我声明的低碳认证形式。
二是相对减排阶段。在这一阶段,企业就自己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承诺,在一定时间内实现相对减排目标,使生产企业朝着低碳生产的方向发展。如韩国环境部 2008年开始试行的低碳认证标识和泰国温室气体管理办公室于2008年推动的低碳认证标识计划,都是要求企业提供产品未来基于基准年的相对减排量。
三是绝对减排阶段。在全行业的碳排放情况都清楚的前提下,制定针对典型产品的单位产品温室气体排放限制,满足要求的进行鼓励和支持,不合要求的通过一定方式(如碳交易或碳中和等)强制减排,甚至退出市场。
国外目前也仅处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之间,国外目前还没有见到有制定行业先进水平线的低碳产品认证。从第一批纳入低碳产品认证目录的硅酸盐水泥、平板玻璃、铝合金建筑型材和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等4类产品低碳认证技术规
范和相关实施规则来看,我国是直接进入第三阶段,即直接设立行业先进水平线,达到行业先进水平线的企业通过认可被认定为低碳产品。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产品而言,都缺乏行业基础排放数据,更别说行业先进线定在哪个水平合适。因此,采取这种认证方式,认证工作难以全面铺开。
鉴于我国的低碳产品认证处于起步阶段,建议以后在增加产品低碳认证模式时考虑先从第一阶段开始,使企业和消费者逐渐认识和接受低碳的理念,然后再分步实施,逐渐实现绝对减排的目标。
2.我国低碳产品认证采取的评价方式与国际不接轨
国外正在开展的低碳产品认证采取的是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式,而我国的低碳产品认证只考虑生产加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碳排放。虽然第一批的4类产品在生产加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碳排放占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比例较大,但此种认证评价方式与国际不接轨,必然导致评价结果难以互认的问题。
当然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单位材料的基础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欠缺。产品低碳认证的量化核算是衡量一家公司温室气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自身温室
《认证技术》2013·07
20
上一章:小家电安全能效检测标准及内容简析 下一章:我国实施品牌评价试点工作的情况

相关文章

我国农村生活排水及处理措施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药品包装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油气储运管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汽车维修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有关建议 辽宁省农机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河北地区应用地源热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辽宁省农机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