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浅谈我国认证机构的定位与发展

浅谈我国认证机构的定位与发展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027.43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20 17:44:46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浅谈我国认证机构的定位与发展 前沿Front
浅谈我国认证机构的
定位与发展 O文/沈群红王琅
认证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设施。在充满信息不对称特征的市场经济活动中,认证体系通过规制经济活动的基本标准以提高信息透明度。同时,认证体系也是一种传播管理经验、促进技术进步的制度安排。企业从有效的认证活动中不仅能收获认证资质,还能通过与认证机构的互动改进自身的运营,追求更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本文主要讨论现阶段我国认证机构的定位、相关问题和所函需的改革措施。
一、我国认证机构现状
我国认证体系发展初期,大量认证机构被界定为工商企业,对其准入和管理工作主要是从注册资金规模等角度设立的,对专业认证活动所需要的审核人员资质和专业人力规模等都缺乏明确规定。当时为了加快进入WTO,我国为了实现认证体系的建设提速以满足相应国际要求,一度采用了粗放的管理方式,以加快各类认证工作的开展,并将大量机构从原有行政主管部门中剥离出来。但这也使得一些认证机构萌生了以短期商业利润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形成了现阶段认证体系定位与发展的一对基本矛盾:
丛证落术》2013·10 万方数据
一方面,认证机构应当提供科学、客观、中立的第三方服务;另一方面,部分机构自身专业能力薄弱,以短期商业利润最大化为中心,忽略长期的专业能力建设。
1.恶性价格竞争
一些认证机构为赢取客户,在竞争中一味地开展价格战。而为了避免收益减少,它们往往通过削减成本而保证利润。削减成本的方式主要包括缩短现场审核时间、降低审核组成员的数量和质量。审核组在相对审核时间较短、人员能力较差、人数较少而又必须得面对复杂、工作量大的认证任务时,往往会减少现场询问甚至编造审核记录,从而影响认证质量。这个过程反过来又使得审核人员的综合能力发展进入恶性循环,恶化了认证行业整体的发展环境。
就此,国家监管机构曾规定了认证行业最低收费,但由于恶性竞争,以及用户对认证服务本身定位的偏差,使法定的“最低收费”却成为了实践中的“最高收费”,这反倒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构成了认证行业自身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二.压缩人力成本
人力资源成本是认证机构的重
编辑徐航
要成本支出。在恶意价格战中,降低人员成本是以商业利益为中心的认证机构确保利润的常用手段,例如减少人员培训,支付审核人员较低工资或缩减审核活动所应配备的费用等等。人力成本的削减,会使高素质人才不愿加入认证行业,或使优秀人员离开该行业。优质从业人员的缺乏会影响认证活动的有效开展,从而进入负向的发展循环,并形成不良的社会反映。
在我国认证体系发展初期,不少认证机构往往通过雇佣部分符合资格的兼职人员担任高级审核员来应对优秀人才不足的问题。但随着国家认监委2003年《认证认可条例》的出台,兼职审核员的比例受到了严格限制。这种情况下,一些认证机构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又反复要求国家相关人员注册机构降低评级要求,以有利于本机构的雇员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相关的职称头衔。
二,对我国认证体系发展与
改革的建议
由于相关的监管机制不到位,使得我国现有的认证机构在专业第三方机构和商性企业两种角色间失衡。本应起到降低信息不对称职能
上一章:太阳能热利用产品涉及的检测技术 下一章:环境因素的深入识别和控制

相关文章

浅谈我国数控机床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现代室内设计发展趋势浅谈 浅谈我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途径 我国工业生态化建设的问题与定位探讨 我国认证标志的发放与管理 我国黄血盐钾的生产与发展 我国肥料产业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机遇 我国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制度的突破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