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孔令欣
节能审计≠节能统计 O文/都丽娟
Focus关注
直言不违,思维活跃是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主任陶光远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在中国低碳经济与认证峰会间隙,当记者和他面对面交流中德能源合作发展前景的时候,他对我国节能事业的关心和关注溢于言表。对于一个30 多年奔波在中德两国之间的信使,他的观点有着独到之处。
记者:陶主任,作为中德两国能源合作的见证者,您能为我们谈谈加何与能源结缘的吗?
陶光远:1983年我大学毕业后在中科院能源所工作,1988年我去柏林工大进修,这期间我开始参与中德交通运输项目。交通、能源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三角关系,从此,我初步接触到能源领域。上世纪90年代初,德国已发现了能源危机的存在,这主要由于1973年和 1980年的两次石油危机,给能源短缺的欧洲敲响了警钟。鉴于此,纽伦堡工商会技术部长开创了首批“能源管理师培训”,并于90年代末开始在德国普及,2005年推广至欧洲,现在已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
万方数据
区,成为全世界能源管理培训领域的先锋。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都在关注和参与,这也是我目前所从事工作的一个基础。
记者:目前,全球为什么要选
择德国的能源管理作为节能标杆?
陶:能源管理做得最好的,我认为所有国家中德国和日本居首。这其中有很多因素,有政治的,有经济的等等。二战之后,德国和日本作为战败国丧失了石油的所有权,而本国石油资源也十分匮乏。这就促使德国政府开始重视能耗较大的建筑、工业和交通三大块。举个例子,在交通方面,德国政府采用了柴油机节能20%~30%;开发混合动力技术;使用燃料电池在汽
车领域,奔驰和西门子预计在2012 年使用燃料电池的比重将提升至 10%~15%。
在电动汽车方面,德国政府投入10亿欧元进行技术支持,同时在建筑采暖等方面进行节能,预计到2020年德国新建建筑能耗将“归零”。
记者:您附才谈到了德国政府在节能领城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除此之外,您认为还有哪些困素让德国走在世界节能前列?
陶:还有一点值得提倡的是德国国民的节能意识。正是全民觉悟推动着节能时代的前进。在德国,政府对大型、中小型和民众收取不同的可再生能源附加费,一度电从
《认证技术》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