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水电2016年第4期(总第190期)
农村水电及电气化
浙江省“三不”农村水电站处置对策浅析
夏玉立
(浙江省水利发展规划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12)
的“五水共治”重大战略部署,提出要以治污水、
1浙江省农村水电站基本情况分析
浙江省水电资源较为丰富,全省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862万kW,其中农村水电(单站装机5万 kW及以下)462方kW。在历届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浙江省农村水电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至 2014年底,全省已建成农村小水电站3195座,总装机容量392.2万kW,资源开发率已达84.8%(全国开发率为57.3%),年均发电量超过100亿 kW·h,占全省清洁能源装机的70%。农村水电站充分发挥发电、防洪、水资源调配等综合效益,在促进水能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区域社会发展目标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近年来,浙江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水电站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基本构建了农村水电站安全管理保障体系,有效防范和遏制了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大力推进国有集体所有制电站更新改造,以消除安全隐患和惠农富民为宗旨,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显著。
2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农村水电工作的发展方向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浙江省委省政府实施
收稿日期:2016—07-15
基金项目:浙江省水利厅2016年度重点调研课题
作者简介:夏玉立(1972一),女,经济师,主要从事水利
发展规划工作。E_mail:1951921202@q·com
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的治水思路对农村水电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内容。虽然农村水电发展成效显著,但也出现了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不相适应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是部分面广量大的老电站设备设施老化、年久失修,有相当一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二是受资源开发理念、技术、政策等因素制约,浙江省部分早期开发建成的一些引水式水电站,存在跨流域引水、过度截流等现象,部分水电站无法满足下游河道或流域的生态需水、生产生活用水等要求,对电站周边群众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
三是随着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部分农村山区用电条件改变,农村小水电站发电功能弱化,部分水电站经济运行效益低下,甚至无法维持自身可持续运行。
四是部分以发电为单一功能的农村水电工程已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转型需求,水电工程综合经济社会效益低下,面临功能调整或退出的要求,以发挥其防洪、供水、生态保护、旅游等作用。部分流域通过综合治理,兴建大型流域性水利工程,原先流域内已建的部分小水电站面临报废等需求
这些“不安全、不生态、不经济”的农村水电站制约了浙江省农村水电站行业整体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浙江省正在开展的全面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提出了对水利工程分类管理的思路,除对水利工程实施标准化管理外,对部分不安全、不生态的水利工程要求实施降等、报废处理,
.9.